第195章 相忍为国(1 / 1)

“还有什么问题一并说出来吧!”

李崇文倒想看看他们对南华还有多少不满的,又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的。

梁、陈两人对视一眼后,有些尤豫,到底要不要把下面的意见说出来。

“总统阁下,就是教授的工资太低了。”

“现在,文科类教授的工资不到民国时期的三分之一,还被取消了终身制。”

“收入的降低,让我们的文科教授每天都在为生计发愁,不能专注于学术研究。”

“还有稿费被大幅度降低,导致我们本就不多的收入变得更少了,教授们整天都在关心柴米油盐酱醋茶,根本没有多少能力教授学生。”

“这有辱斯文!”

“总统阁下,这以后,很可能会出现为五斗米折腰的不好事情。”

梁、陈二人对于其他方面还能忍受,但是文科教授待遇被大幅度降低就不能接受了。这不仅他们两个人的意见,也是来到他们这些民国知识分子的统一共识。

李崇文对教育界的整顿不仅是在中小学校,大学更是重中之重,这一轮对大学的整顿除了学校师生思想整顿、取消民国以来教授治校、课程自主等方面,还大幅度降低大学教授待遇,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

南华政府还对各个报刊、杂志、出版社的进行了初步整顿,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严格控制外,还对这些文科教授的各种稿费稿酬进行调整,他们再也不能象民国那样随便写一点文章,就获得普通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了。

搞得大家生活都成问题,简直忍无可忍。

如果不是前段时间,李崇文对民主人士的清洗吓到了他们,李崇文这不是杀鸡儆猴,而是杀猴儆鸡。

让他们知道李崇文是真的敢下手,而且这里不是中原,也没有那么多顾忌。

要不然,洛阳(金边)乃至全国各个城市都会在他们的领导下,发起了抗议游行。

民国知识分子虽然不敢明面上有什么动作,但私底下的动静却不小,文章不敢登报,就私下传阅,为了不被抓,还偷偷发传单,贴墙报,甚至,还有人跑到中原登报控诉南华的暴行。

南华政府的应对也很简单,你们私下里怎么说、怎么做,我不关心,也不理会。但只要发现有鼓动学生闹事的行为,就会立马处理,丢到劳改营挖矿修铁路。

南华政府的行动效率非常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劳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根本没有任何妥协的意思。

同时,只要参与过这次行动的人,都解除他们所有职务,并规定任何公职单位不得聘用这些民国知识分子。

很多人发现他们想闹腾也闹腾不起来了,为什么,因为没钱了!

他们不仅工作丢了,南华政府给的待遇补贴也停了,社会上也没人敢支持援助他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他们这些民国知识分子,在私底下经常抱怨收入待遇地位的降低,甚至觉得李崇文比蒋总统还要暴虐,南华哪里还有一点民主自由的味道。

“总统阁下,还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在大学内设立一个复兴党的党支部,这是不信任我们吗?”

陈、梁二人说起最近的情况,便停不下来了。其中,大学内的党支部更是悬在他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随时都可能落下。

李崇文在将大学彻底纳入政府的管理后,还觉得有些不放心,便在大学内成立一个复兴党的党支部,主要负责思想教育、学生管理与监督,还有培养与考察学生骨干。

为了保证党支部的独立性,党支部的成员都是来自军队即将退役的军官,每一批退役军官都会在大学党支部内任职五年,五年期满后便调到其他州另行安排工作。

这也是陈、梁二人反对的原因,取消教授治国校后,他们的权利就已经被削弱了,再设立党支部,那么他们就彻底失去自由了。

在陈、梁二人等民国知识分子看来,南华大学自由发展的生态被完全破坏,无数文科类专业被取消、被合并。

许多文科教授争抢为数不多的职位,失败的人只能沦落到中小学担任语文老师一职。

即便是留在大学的教授,不仅收入大幅度下降,连通过写文章赚取丰厚稿费的途径,也被南华政府切断了。

以前一个人可以养家糊口,还可以悠闲自得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他们的收入根本支撑不起过去挥金如土的生活。

有的人开始节俭,每一分钱都开始精打细算,生活过得还算可以。

有的人则改变不了过去大手大脚的习惯,导致他们只能变卖家当,连大家闺秀的夫人都要出来工作。

很多民国知识分子接受不了这样巨大的转变,一怒之下辞职了。

李崇文对此的态度是好走好散,他们不愿意干,总有人愿意干,有这样想法的民国知识分子不在少数。

这些空缺的职位,不到三天便填满了。

南华共和国已经不是五年前,需要养着这些民国知识分子的时候了。这些年,来到南华的民国知识分子越来越多,不仅有中原的,还有东番的、港岛的。

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南华也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师,虽然能力和知识储备不如民国的知识分子,但也足够了。

民国的读书人在经济地位下降的同时,社会地位也在下降,但他们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在私下里哀叹。

自古以来,未见教师地位象今天这么低。

“两位,这里是南华共和国不是中华民国。”

“你们那套东西在南华已经行不通了。”

“从南华共和国登上世界的历史舞台的那一天开始,我都在尽最大可能普及知识,让更多的人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今后,受教育将不再是精英的特权,而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未来拥有知识的人也将不再是少数人,而是绝大多数人,乃至是南华共和国的全体公民!”

“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人都将有知识,未来的知识分子不管是受过几年义务教育,是读到大学,还是成为教授。”

“他们都是南华共和国的公民,他们在人格上、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知识分子在思想上,觉得自己胸怀安邦之策,腹有经济之才,众人皆醉我独醒,但什么都不懂,却把所有错误、不幸推给政府的人。”

“行动上喜欢对他人讲法律、道德,对自己讲自由的人。”

“觉得这个社会理所应当包容自己的所有错误,理所应当制裁自己不喜欢的人和物的人。”

“自认为高人一等,和农民、工人、军人划清界限的人。”

“这些人都不是南华共和国需要的,你们想要分享南华发展红利,想要和我们站在一起,就要认清自己。”

“不要想着南华会为你们改变,想想你们能为国家做什么!”

“如果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也不要勉强自己,更不要勉强我们,大家好合好散,以后碰面了,还是朋友!”

“天大地大,我们没有你们,天塌不下来。”

“你们没有我们,天同样塌不下来。”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离不开谁的,离开谁地球都照样转。”

李崇文这番话说完,梁、陈二人的脸色都有些不自然了。但让他们离开南华自然是不可能的,想离开并且有能力离开的,早就离开了。

再说了,离开南华他们又能去哪里呢?

去东番,那里的局势比南华复杂多了,东番本土势力、以蒋为首的外来势力、日本残留势力,交错复杂。

要是一不小心还有生命危险,在南华只要他们不搞事,南华政府就不会对他们做什么。

去兰芳、东华等华人邦国,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那些邦国土着比华人还要多,还都是热带雨林,根本怎么开发过。

南华这片土地好歹经过上千年的开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不用担心生活习惯问题。

而且南华有着大量的华人,南华4020万的人口,就有2460万是新汉族(华人移民、韩国女性移民、高度汉化安南人)。

港岛那边是英国人的殖民地,有选择的话,他们这些民国知识分子,绝不想当英国殖民地的二等公民。

至于中原,他们就是不想留在中原才来到南华的,要是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这算什么。

历朝历代,改朝换代读书人都是人生赢家,不管是输家,还是赢家,都需要拉拢读书人,为他们的统治服务。

即便是国民政府那位蒋总统,最后不也在教育上听从他们的意见,老老实实把教育上的一切权力交给了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吗!

为什么到了南华李崇文这里就不行了?

梁、陈二人对视一眼后,决定相忍为国,迁就一下李崇文吧!

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改变李崇文的想法,让南华共和国重回正轨。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锻炼就变强,妻子要我多子多福! 画启乾坤 同时穿越:都死档了怎么办? 青眼王 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重生替嫁:千亿妈咪携四宝炸全球 满朝都笑我愚忠,最后女帝只信我 穿越古代流放返京 抗战步坦协同猎杀百万鬼子 谍战:每天锄奸,奖励拿到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