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闷哼一声,抓紧了齐逾的衣袖。
齐逾立刻察觉到了她的不对劲,扶着她急切地问。
“怎么了?是不是要……”
李知安深吸一口气,额上瞬间布满了冷汗,她点点头,艰难地吐出几个字。
“好象……要生了。”
整个凤仪宫,瞬间动了起来。
产房内,灯火通明。
热水、布巾、参汤,一盆盆地端进端出。
宫女们脚步匆匆,脸上却不敢有丝毫慌乱
李知安躺在产床上,汗水已经湿透了鬓发,阵阵袭来的剧痛让她几乎要咬碎银牙。
化名为“陈嬷嬷”和“王嬷嬷”的两名女大夫一左一右守着她,冷静地指导她如何呼吸,如何用力。
她们是李知安医馆里经验最丰富的接生大夫,见惯了各种凶险场面,此刻依旧镇定如常。
而那两个被“精挑细选”进来的真产婆,则站在稍远一些的地方,一个负责递东西,一个负责打下手。
两人交换了一个隐晦的眼神。
时辰差不多了。
生产已经持续了近十个时辰,从白天到了深夜。
皇后的体力正在急剧消耗,精神也到了最脆弱的边缘。
这是最好的时机。
其中一个姓孙的产婆,借着给李知安擦汗的机会,悄悄靠近床边。
她的袖子里,藏着一根淬了毒的牛毛细针。
只要轻轻一下,刺入皇后身上的任何一处大穴,就能造成血行逆乱的假象,届时神仙难救。
“娘娘,您再加把劲,就快了!”
她一边说着鼓劲的话,一边将手伸向李知安的骼膊,袖口微微滑下。
就在她的指尖即将触碰到李知安皮肤的刹那。
一只铁钳般的手,猛地抓住了她的手腕。
出手的是一直站在李知安身侧的“陈嬷嬷”。
孙产婆大惊,用力挣扎,却发现对方的力气大得惊人。
“你做什么!”
“陈嬷嬷”脸上毫无表情,手上用力一扭。
“咔嚓”一声脆响,孙产婆的手腕被直接折断。
她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袖中的细针也随之掉落在地。
几乎是同一时间,房间角落里两名看似普通的宫女,身形一动,闪电般扑向另一个目定口呆的产婆,用布巾堵住她的嘴,反剪双手,将她死死按在地上。
整个过程,不过发生在电光石火之间。
产房内其他的宫女吓得脸色煞白,却被春夏一个凌厉的眼神制止,无人敢出声。
“拖下去。”
“陈嬷嬷”冷冷地吩咐。
两名宫女,实则是监察司的暗卫,立刻将两个被制服的产婆拖出了产房,仿佛拖走两条死狗。
门外,凌云早已等侯多时,他一挥手,几名黑衣卫士上前,将人直接押往地牢。
产房内,血腥味和惨叫声还未散尽,李知安的痛呼声又起。
“陈嬷嬷”迅速回到床边,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
“娘娘,定心,我们继续。”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产房的门被“砰”的一声巨响撞开。
齐逾一身龙袍,不顾一切地闯了进来。
门口的太监和宫人跪了一地,哭喊着。
“陛下,不可啊!产房污秽,于龙体有碍啊!”
齐逾充耳不闻,他双眼通红,一把推开挡路的人,径直冲到产床边。
当他看到李知安苍白如纸的脸,和被汗水浸透的模样时,他的心被狠狠地揪住了。
“安安!”
他扑过去,握住她冰冷的手。
李知安在剧痛的间隙,勉强睁开眼,看到他,虚弱地扯了扯嘴角。
“你……怎么来了……不吉利……”
“朕不信吉利!”
齐逾的声音嘶哑,他将她的手贴在自己脸上。
“朕只信你。朕在这里陪着你,哪儿也不去。”
他不管什么帝王威仪,不管什么祖宗礼法,此刻,他只是一个害怕失去妻子的丈夫。
他的到来,仿佛给李知安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她反手握紧他,看着他的眼睛,用尽全力点了点头。
又过了两个时辰,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了黎明前的寂静。
“生了!生了!是位小皇子!”
“王嬷嬷”喜极而泣的声音传来。
齐逾整个人都僵住了,他呆呆地看着那个被包裹在明黄色襁保里,哭声洪亮的小生命,又看看床上已经虚脱昏睡过去的李知安,眼泪毫无预兆地夺眶而出。
皇子诞生的消息,如春风般传遍了整个皇宫,又传遍了整个京城。
钟鼓齐鸣,万民欢庆。
齐逾下旨,大赦天下,与民同乐,免全国赋税一年。
喜悦的气氛冲淡了之前所有的阴霾和紧张。
乾清宫的暖阁内,齐逾抱着襁保中的儿子,脸上是初为人父的傻笑。
他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儿子皱巴巴的小脸,怎么看都看不够。
李知安倚在软枕上,面色虽还带着几分产后的虚白,但精神却已好了许多。
她正低头看着自己身边那个小小的襁保,里面是她拼了性命才生下来的孩子。
小家伙睡得正香,粉嫩的小嘴偶尔砸吧一下,仿佛在做什么美梦。
齐逾这几日只要一下朝,便一头扎进凤仪宫,连奏折都搬到了偏殿来批阅。
此刻,他正坐在床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儿子柔软的脸颊,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朕的儿子,怎么看都觉得好看。”他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初为人父的喜悦和新奇。
李知安抬眼看他,唇边也漾开一抹温柔的笑。
“陛下,他还是个皱巴巴的小猴子呢,哪里好看了。”
“胡说。”齐逾立刻反驳,一脸严肃地维护自己儿子的容貌,“朕的皇子,龙章凤姿,生来便是不凡的。”
他说得理直气壮,逗得李知安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几日的温情,仿佛将生产那日的惊心动魄彻底冲散了。
但两人心里都清楚,风雨从未停歇,只是暂时被这喜悦的氛围挡在了宫墙之外。
转眼,便到了皇子满月的日子。
宫中大宴,宗室与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皆受邀入宫庆贺。
这一日,乾清宫前的广场上,钟鼓齐鸣,礼乐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