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的话一出口,瞬间惹得几人大笑。
虽然这话说的很好听,但却是一个真理,表明了当时刘备的处境与环境是多么的严峻、恶劣。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那个时期,哪怕投效益州牧刘璋也比一个挂名的刘备强。
何青笑吟吟道:“华夏历史五千年,敢像诸葛亮这样投奔刘备的,甚至为刘备规划未来的绝对不超过十个。”
“这个人值得敬佩。”贾诩认同的点了点头。
何青继续讲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汉嘉郡叛乱的黄元进攻临邛县,并进行了屠城,当时的成都有太子刘禅坐镇,杨洪便向刘禅进言,派遣将领沿江堵截黄元。
黄元性格残暴,一旦刘备病逝,黄元要么割据南中,要么沿江而下投奔江东,杨洪认为黄元必定要投奔江东,刘禅命令将领遵照杨洪的指示,最终在南安峡口抓住了黄元,并将其处死。
223年三月,濡须口战场,朱桓在与曹仁的对峙中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击败了攻城的曹泰,曹泰不得不撤军,他这边一退,进攻中洲的王双等人陷入了困境,朱桓则立刻引军前往中洲支持,击杀了一些将领,王双被生擒,魏国的中路大军基本宣告失败了。
西路江陵战场,朱然坚守江陵六月,曹丕一度亲临宛城督战,然而魏军始终不能攻克江陵,不过对于朱然来说情况也很严峻,坚守了六个月的时间,城中的粮草告急,再加之魏军兵强马壮,江陵县令姚泰私底下连络魏军,不过姚泰还没来得及打开城门,此事就被朱然知晓,朱然当即诛杀了姚泰。
虽然姚泰被杀,不过破江陵不远了,毕竟曹军兵力多馀朱然军,眼看情势不妙,孙权当即向魏国进贡称臣,曹丕认为攻破江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濡须口的曹仁被击败,曹休率领的东路大军又陷入苦战,以及江陵的曹军爆发了瘟疫,所以曹丕下令撤军。
就是在三路大军撤军的时候,曹仁因病去世,曹魏再次折损一员大将,就在曹仁病逝的一个月之后,也就是223年的四月,刘备病逝白帝城,享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遵吴皇后为皇太后,改元建兴。”
昭烈这个谥号,刘备配得上。
纵观刘备这一生,可谓南征北战,然天时欠缺,以至于发家太晚。
在与曹操、孙权等人比较,又起步太晚。
从一个草根逆袭为割据一方的皇帝,刘备的人生是成功的。
随着曹操、刘备先后离世,三国的历史正式步入中期,一些生于公元200年以后的青年才俊们,即将在历史上大放异彩、崭露头角。
“昭烈皇帝”刘宏神色有些复杂。
刘备的死也宣告着复兴大汉的理想彻底终结,诸葛亮纵使有千万才能,但想以一己之力对抗魏国、吴国,基本不可能的。
太难了
曹操没说什么,不过内心对刘备更加的敬重了。
或许两人在历史上是敌对关系,可这并不能防碍他欣赏刘备。
百折不屈、坚毅不倒的意志,值得后世的人们学习。
当然了,冲动不能学。
何青感叹道:“刘备的一生就是一个大族、寒门的崛起,亦如同当年的刘邦、刘秀,在之后的刘裕也是一个路子,似乎汉家的天子们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特点,刘备在后世入选了帝王庙,也是三国时期入选帝王庙比较早的皇帝了。”
“帝王庙是什么?”刘宏疑惑的看着何青。
何青笑道:“帝王庙是专门祭祀从华夏的始祖人皇到后世的帝王庙宇,当然,不是所有的帝王、君主都可以入选,只是有一些,后世王朝对于前朝帝王的祭祀一直存在,最开始是不定期祭祀,后面到了隋朝就成了定期祭祀。
在隋文帝杨坚时期,帝王庙还没有,不过隋文帝选择了历史上的七位帝王、君主进行祭祀,这七位是上古时期的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以及汉高祖刘邦,前期的帝王庙可不是谁都能进的。”
历史上推崇刘邦的皇帝、名臣不在少数,甚至可以说非常之多。
可能也就是后世的二十一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刘邦是个泼皮无赖和卑鄙小人。
“我太祖皇帝入选了?”刘宏眼睛一亮,脸上难得露出了笑容。
何青点头道:“是的,太祖皇帝不仅入选了,而且在后世是雷打不动的,后世的皇帝们对于汉高祖非常的推崇与认可,毕竟开创了两汉四百年的伟业,我们都说汉承秦制,实际上汉朝进行了更完善的制度建设,一直沿用到了后续,而汉高祖就是开创大汉伟业的第一人,就是妥妥的千古一帝级别的皇帝,没什么可说的。”
几人对于这话没有任何的疑义,毕竟何青自己说过,最推崇的皇帝就是汉太祖皇帝。
其次谁敢说太祖皇帝的不好?
何青继续说道:“除了这七位君主、帝王,隋文帝还选择了一位大臣配享,太祖皇帝配享的是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萧何,之所以选择这七位君主、帝王,隋朝依据的是儒家的典籍,这七位帝王皆是有大功德的君主,并且对我后世华夏历史有着非常重大意义的。”
秦始皇也有功绩,甚至功绩要大于刘邦,但秦始皇不能入选。
后世人说的秦皇汉武,被认为是千古一帝,这是没错的。
不过在古人眼中,秦皇汉武是暴君。
这两位皇帝做的事情对于华夏的影响很大,但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就是灾难。
典型的罪在当代,功于千秋。
何青缓缓道:“隋朝二世而亡,后面到了唐朝,也延续了隋朝对帝王的祭祀制度,不过也增加了一位帝王,这个帝王并非三代之后的皇帝,而是上古时期的君主帝喾,随着帝喾的入选,这个早期的帝王祭祀制度含金量非常高。
另外我说一点,隋文帝杨坚的功绩也很大,结束了自西晋以来的三百多年分裂局面,重新进行了大一统,但由于当时隋朝的宗室还在,所以隋文帝是隋朝宗室在祭祀,唐朝自然不可能祭祀隋文帝。
到了后面,入选帝王祭祀的皇帝就越来越多了,不过也是有大作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