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剧透未来,汉灵帝崩溃了 > 第32章 匈奴人攻破长安!?

第32章 匈奴人攻破长安!?(1 / 1)

贾诩倒吸一口凉气,令自己强行镇定下来。

何青将他心中埋藏最深的事迹说出,这下不信也不行了。

如果知晓阎忠对他的评价是运气成分,那么以段颎为挡箭牌就是铁证。

一个来自后世的人,这是多么的匪夷所思。

这等天大的秘密,皇帝与何青就这么轻描淡写的说了出来。

贾诩不觉得他的能力出众,皇帝将此等重要之事透露给他,需要深思背后的原因。

由于生长在凉州,周边的环境极为残酷,使得他自幼惜命。

刘宏满意的笑道:“文和啊,你是不是在想这么重要的事,朕为什么要告诉你这个外人?”

贾诩不敢看皇帝,应声道:“臣是这么想的。”

刘宏看了眼何青,笑意更浓,开口道:“何青说过大汉要改革,他一人能力有限,需要有帮手,他对你的评价很高,那就由你来充当他的帮手。”

何青也算明白皇帝找贾诩来的原因,感情是给他安排帮手。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很正确,汉灵帝确实有脑子。

以贾诩的聪慧,许多事物解释一遍,相信不难理解。

何青嘴角上扬,轻笑道:“贾诩,张角的话你也听到了,你认为大汉还有救吗?”

“有救。”贾诩立马回答。

这是道送命题。

皇帝就在面前,说没救就是自寻死路。

再者说,何青是未来的人,通晓当今之事,改变历史易如反掌。

或许贾诩不清楚内幕,可从张角与何青的对话中,了解到了部分的信息。

太平道的谋反有预谋,何青提前告诉了皇帝,张角这才失败。

“大汉确实有救,哪怕我没有到来,大汉也有救,只是没有把握住机会。”何青眼神诚,恳转头看着皇帝。

刘宏对着何青点头,表示肯定,开口道:“何青,你呈上来的论文我看过了,上面说的很好,尤其是土地兼并。”

那篇论文看了不下十遍,里面的内容令他感受到了博学。

他看过的治国之策不下百篇,却没有一篇能够达到何青的沦为水平。

刘宏眯了眯眼睛,问道:“论文面说后世的王朝都逃不过土地兼并,甚至土地兼并是王朝灭亡的原因,仔细说说。”

何青饶有性质道:“你们可知为何有那么多的百姓愿意追随张角?”

贾诩想了想道:“因为灾害与战祸,还有你说的土地兼并。”

何青挑了挑眉,伸了个大拇指道:“对,灾害与战祸不用说了,只说土地兼并的后果,东汉开国之时,朝廷重新丈量土地,分配给百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原本重新分配的土地基本都被地方豪强以各种手段吞掉,许多百姓因此失去土地。

没有土地,就没有收成,等于失去了一切,但百姓还要交税,为了活命,这些人只能依附豪强,成为奴仆或佃户,在朝廷统计人口的时候,豪强往往会将这些人隐藏。

豪强给他们吃的和地,他们把豪强当作主人,长此以往,豪强有地、有钱、有人,在朝堂或地方当官,就成为土皇帝。

万物讲究平衡,地方做大做强,朝廷就会受到影响,逐渐收不上税。

在豪强强大的同时,一些豪强开始慢慢的学习儒家经典,逐渐的士人化,向着世家转变,而世家在地方上不断吞并土地,逐渐的豪强化。

再加之动乱的时代,频繁爆发战争,世家与豪强在乱世立功,地位拔升,最终形成在朝廷累世为官,在地方称霸一方,这就是后来东晋门阀的由来。”

王朝的每一次更替都将造就出一批贵族,地方上的豪强凭借强大的底蕴,往往能在乱世中得以幸免。

当新的王朝创建,新的贵族出现。

在起初的两三代皇帝时,土地兼并不会那么严重,甚至豪强还可能干点人事。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灾害、叛乱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出现,底层人将主动或被动的失去土地。

好比一户一家有五十亩地,因为战乱的原因,这户人家死的就剩下一个人。

五十亩地对于一个人而言太多、太大,只能卖给大户人家一些。

久而久之,大户人家手里的地越来越多,自耕农手里的地越来越少。

大户人家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演变成新的豪强。

刘宏与贾诩都在思考何青的话。

贾诩回想自己的家族,曾经似乎就是这么过来的。

不同的是贾氏家族没有吞并太多的土地,因为没有那个能力。

就算如此,贾氏家族在当地也是豪强之一,家族麾下的部曲、门客众多。

刘宏一脸深沉道:“照你这么说,失去土地的人成为流民,他们无处可去,吃不饱饭,就会造反。”

何青点头道:“是,所以我才说屯田制是一种进步,它能给流民带来土地,让他们不再流亡,有了地就能吃饱饭,吃饱了饭谁会想着去造反?

屯田制不是针对土地兼并的,而是专门应对流民的,大量的蝗灾、水灾,这些灾害往往是连贯的,一旦爆发,百姓不得不离开家乡,查找能够活命的地方。

流民就是这样形成的,他们居无定所,谁能给他们饭吃,谁就是他们‘父母’,豪强给了他们地,他们视豪强为主人。

当然了,并不只是豪强在干这些,世家、士人、公卿都这么干,甚至连宗室也如此。”

世家、豪强、士人、官宦、宗室等皆为贵族,或许贵族分成多个阵营,相互敌对,可当利益受损,贵族往往抱团取暖。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不仅撼动了大汉的根基,更让众多贵族遭到黄巾军的劫掠。

朝廷出兵镇压,得到世家、士人、豪强的认可,纷纷发动部曲镇压。

再加之皇帝赦免党人,解除党锢,让贵族们在这一特定时期凝聚在一起。

后来黄巾起义被镇压,宦官与世家,乃至功勋将领的斗争再次开始,皇甫嵩就是受害者。

刘宏一阵头大,实在消化不掉这些信息,猛地摇了摇头道:“你提到了蝗灾,后世有办法解决蝗灾吗?”

东汉的蝗灾极为严重,孝桓皇帝永兴元年,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郡县爆发了蝗灾,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

上百万人流离失所,连京师雒阳也不能幸免。

何青咬了咬嘴唇,摇头道:“我生活的时代可以,但对于生产力和科技不发达的东汉,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最大程度避免蝗灾带来的影响。”

后世的科技与生产力足够预防、消灭蝗灾,可在古代是绝无可能的。

汉末、唐末、明末,哪一个不是蝗灾频繁。

三大王朝复灭的几个重要原因中,都包含蝗灾这一项。

可以说蝗灾基本就是古人的天敌之一。

刘宏苦涩的看着何青,心里沉甸甸的。

连何青都说没有办法,想来是真的无能为力。

何青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更替是一种规律,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蝗灾。”

“严重到这种地步吗?”刘宏愣了一下,旋即看了眼贾诩。

贾诩也是一脸茫然,无法理解蝗灾与王朝更替的联系。

何青看着二人的模样,耸了耸肩道:“这都是后世人总结的一种客观规律。”

贾诩目光微动,心里一沉,询问道:“规律?那蝗灾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何青知道贾诩的意思,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们认为蝗灾是上天降下的惩罚,其实并不是,蝗灾属于自然规律的一种,有迹可循,也能解释原因。”

古人是迷信的,认为所有的灾祸都是上天对人间的惩罚。

东汉时期凡是出现自然灾祸,皇帝就会罢免三公中的司空。

纵观整个东汉历史,三公的人员更替频繁。

不能说古人愚昧、迂腐,究其原因还是科技达不到。

其实后世(省略上万字)

刘宏见何青知晓原因,呼吸变得急促,手不由自主的攥紧,急忙问道:“蝗灾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何青笑道:“我知道你们很急,但先别急,听我慢慢说,首先要知道蝗灾爆发的局域,东汉时期主要在黄河流域,也就是西北、河北、关中、中原这几个局域。

造成这样的原因,并不是说南方没有蝗虫,不过在东汉的时候,南方基本不会爆发蝗灾,这与长江有很大的关系,在后世宋元明时,南方也开始蝗灾频发了。”

刘宏与贾诩谁都没有多嘴,都在耐心的等待何青继续讲解。

何青继续说道:“黄河地区始终不如长江地区湿润,很容易产生干燥的气候,黄河的河床很高,是地上悬河,很容易爆发水灾,由于天气与水灾的因素,使得蝗虫很容易暴走。

在气候合适且有食物的时候,蝗虫是比较温和的,但只要气候稍有变化,食物短缺,蝗虫就会象人一样变得暴躁,这个时候蝗虫的体内就会产生一种信息素。

这个信息素你们是不理解的,我就算解释了你们也听不懂,就当成蝗虫与蝗虫之间的交流方式,这种信息素产生以后,会吸引周围的蝗虫聚集在一起,蝗虫越聚越多,食物就不够了,当蝗虫把这个地方的作物啃食完毕以后,它们就会前往下一个地区,

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多为平原,蝗虫想去哪就去哪,根本没办法提前洞察,这就是蝗灾多在北方发生,以及爆发的原因。”

气候与粮食短缺是推动蝗灾的主要因素,当成群的蝗虫大规模的迁徙,就是动荡的年代。

粮食短缺意味着旱灾、水灾,再加之一个蝗灾,百姓没有活路可言。

刘宏久久不能平息内心的震撼,何青的解释比较高深与玄妙,但并不是听不懂。

原来人们一直恐惧的蝗灾,竟然不是无缘无故的。

贾诩询问道:“公子刚才说尽量避免蝗灾带来的后果,我们应该如何预防?”

何青开始踱步思考,过了许久,有些不自信道:“黄河流域是农业局域,多养一些鸡鸭等家畜吧,除了这个办法,还有一个是大力的开发南方地区,在南方多多的开垦荒地,进行屯田。”

至少在东汉时期,包括未来的四五百年间,蝗灾都在北方爆发,南方少之又少。

将益州、荆州、扬州等地开发起来,多多屯田充实粮库。

等蝗灾爆发之后,一边有效的预防,一边从南方各地调运粮食来支持。

何青实在想不出好的办法,只能这个样子了。

“只有这样吗?”刘宏心里最好了准备,可最后还是非常失落。

何青叹息道:“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想不出比较好的办法了。”

刘宏理解的点了点头,转而问道:“开发南方,你指的是益州、扬州、荆州、交州?”

何青郑重的开口道:“对,这些地方在大汉比较落后,但在后世的千百年时间里都将发展起来,尤其是扬州,足够与两京比较了。”

刘宏疑惑道:“不会吧?扬州多山林啊,并且越人在那里。”

“南方是必须开发的。”何青抬起头,坚定的看着皇帝。

“为什么?”刘宏见何青严肃,心里犯起嘀咕。

“一两句话说不清楚,总之南方很重要,最起码要发展一座城,应对将来胡人南下中原。”何青摇了摇头,不愿意多说。

他不想说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一百年之后的五胡乱华,根本原因是司马家自己内斗,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北方的气候与蝗灾。

不论未来胡人是否会南下,扬州之地都得发展起来。

刘宏冷笑一声,眼神不屑道:“胡闹,北方的胡人怎么可能南下。”

何青无奈的解释道:“陛下这么认为是因为两汉四百年,对于胡人的强势,但后世可就不一祥了,胡人经常南下,动不动劫掠中原,这么说吧,一百年后的司马家西晋,胡人南下攻破两京,导致中原大地沉沦四百馀年。”

刘宏龙躯一震,瞪大了眼睛。

中原被胡人攻陷了!?

何青继续道:“陛下不要以为这件事距离东汉很遥远,就发生在一百年以后,匈奴人攻破长安,宣告西晋灭亡。”

“你说什么?匈奴人!?”刘宏上头了。

如果说别的异族,或许还好受些。

匈奴人攻破长安,这是大汉的皇帝万万接受不得的。

哪怕当时已经不是东汉,那也不行。

两汉四百年的历史,何尝不是匈奴人的兴衰史。

刘宏青筋暴起,面目狰狞,怒吼道:“匈奴人怎么会攻进来!?”

皇帝的反应太激烈,何青和贾诩都吓了一跳。

“文和,快去把蹇硕喊来,快!”何青顿时意识到不妙,赶忙跑到皇帝身边。

早知道反应这么大,就不提这茬事了。

刘宏红着眼,大吼一声,突然身体抖动了一下,一口鲜血吐出了出来。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全球首富从养兽人开始 红楼:只手补天阙 快穿:手握炮灰剧本诱拐偏执男配 长生修仙,从画符开始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篮球:从尼古拉约基奇开始 美漫:我有圣主传承 海贼:平民玩家穿越指南 天灾人祸流放路,满门忠烈我来护 朝桉不驯,祁总难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