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教授,或者说封学武。
看着地图,神情也有些凝重。
他叹了口气:“我大哥也只是提到了这个名字,具体位置,他也不清楚。”
一旁的王副教授是个急性子,听得干着急。
“那我们总不能象无头苍蝇一样,在这大山里乱转吧?这得找到猴年马月去!”
韩雅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王副教授,请保持安静。”
“在总指挥没有下达下一步指令前,我们只需要做好准备。”
王副教授被噎了一下,悻悻地闭上了嘴。
他现在对韩雅是有点发怵的。
这个女人,看起来漂亮,动起手来比男人还狠。
饭馆的老板很快端上了几样当地的特色菜。
辣子鸡,酸菜鱼,还有一锅热气腾腾的菌汤。
众人一边吃,一边在镇上打听关于“青溪镇”的消息。
“青溪镇?没听说过哦。”
饭馆老板摇了摇头。
“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附近大大小小的村子,我都晓得,就是没听过这个名字。”
随后,他们又问了几个当地的居民。
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
有人说好象在几十年前,听老一辈的人提起过,似乎是在巫山最深处。
但具体在哪,怎么走,谁也说不清楚。
线索,似乎就这么断了。
饭馆里的气氛,一时间有些沉闷。
林羽的目光,不经意地扫向窗外。
饭馆的斜对面,是一家杂货店。
店门破败,招牌上的字也褪色得看不清了。
在门楣下,用一根铁丝,悬挂着一个东西。
那是一个通体漆黑的木匣子。
木匣子约莫半米长,四四方方,看起来平平无奇。
但若是仔细看,便会发现,匣子的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孔洞。
这些孔洞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杂乱无章地分布着。
在普通人眼里,这或许只是个破烂玩意儿。
但在林羽眼中,这东西,却是一个再清淅不过的信号。
一个来自数百年前,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神秘行当的信号。
他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
“我出去转转。”
说着,他朝韩雅递了个眼色。
韩雅立刻会意,也跟着站了起来。
“我跟总指挥一起。”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了饭馆,径直朝着那家破败的杂货店走去。
杂货店里。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正趴在柜台上打盹。
“老板。”
林羽敲了敲柜台。
老头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含糊地嘟囔了一句。
“要买啥,自己看,价钱都在上面……”
林羽没有说话。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老头。
跟在他身后的韩雅,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警剔。
作为749局的精英,她的直觉告诉她,这个看起来昏昏欲睡的老头,不简单。
他身上的气息,太平稳了。
平稳得不象一个行将就木的普通老人。
“老板。”
林羽再次开口。
“途径高山抬头看,山上一面金字牌。”
趴在柜台上的老头,没有任何反应。
韩雅的脸上,露出了困惑的表情。
林羽在说什么?
暗号?
她完全听不懂。
林羽也不着急,继续说道。
“金字牌后银字牌,排排都是蜂字头。”
当“蜂字头”三个字从林羽口中说出时。
那原本趴在柜台上一动不动的老掌柜,身体微不可查地顿了一下。
虽然动作很小,但还是没能逃过林羽和韩雅的眼睛。
成了!
林羽心中一定。
他知道,自己找对地方了。
这几句看似不着边际的黑话,正是源自他脑海中的小说记忆。
这是古代盗墓贼、江湖客等特殊行当之间,用来验明身份的“山经唇典”,也叫江湖切口。
而这几句,正是用来和传说中贩卖机关暗器的工匠行会。
“蜂窝山”接头的暗语。
门外那个布满孔洞的黑匣子,就是“蜂窝山”的招牌。
那些孔洞,都是测试暗器时留下的痕迹。
那千疮百孔的匣子,就象一个巨大的蜂窝。
这便是“蜂窝山”名号的由来。
果然。
下一秒。
那原本昏昏欲睡的老掌柜,缓缓地抬起了头。
他上下打量着林羽,慢悠悠地开口了。
“风里鹞子随山转,打马加鞍赶路程。”
“队伍不齐休见怪,礼貌荒疏勿挂怀。”
老掌柜对上了暗号,接着话锋一转,问道。
“山上山下?所为何来?”
这句问话,既是验证,也是盘道。
韩雅站在一旁,已经彻底听懵了。
这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
说的都是中文,可她怎么一个字都听不明白?
什么金字牌,什么风里鹞子……
这都哪跟哪啊?
她看向林羽的眼神,充满了惊奇。
这个男人,到底还懂多少稀奇古怪的东西?
从风水玄学到古籍秘闻,现在连这种失传的江湖黑话都会?
林羽的表情,依旧平静。
他从容不迫地回答道:“不上不下,想请蜂匣。”
听到这句话,老掌柜眼中最后的一丝疑虑,也彻底消散了。
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林羽,又看了一眼他身边英姿飒爽,但一脸茫然的韩雅。
随后,他从柜台后走了出来。
“二位,请。”
他走到店铺里侧的一面木柜前,伸手在上面摸索了几下。
只听“嘎吱”一声轻响。
那木柜竟然从中裂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
“想不到,我这把老骨头,有生之年,还能再开一次张。”
老掌柜自嘲地笑了笑,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几十年来,挂着这个匣子,只是个念想。”
“没想到,今天还真等来了懂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