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
孙教授看着眼前这宏伟而诡异的景象,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他快步走了过去,戴上手套。
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铜狮身上冰冷的纹路,脸上满是痴迷和赞叹。
“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的工艺!”
他激动地对陈国华说。
“老陈,你看这铸造工艺,这线条,这神韵!”
“汉代的青铜器铸造技术,竟然已经达到了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每一尊,都是国之重宝啊!”
陈国华也是连连点头,他望着这满殿的青铜仪仗,心中震撼无以言表。
全球直播间里,早已是一片惊叹。
【这才是真正的王霸之气!用青铜铸造一支永不腐朽的军队来守卫自己!献王太狠了!
【这些铜象的艺术价值无法估量!任何一尊拿出去,都足以在世界顶级博物馆里成为镇馆之宝!】
【快看那些铜象的表情,太生动了!我感觉兵马俑也不过如此了吧!】
世界各地的艺术史学家、考古学家、金属冶炼专家,此刻全都疯了。
他们对着屏幕上的画面,疯狂地进行着分析和讨论。
这一个大殿的发现,就足以让整个学术界发生一场大地震。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些还只是开胃菜。
一行人顺着青铜象阵中间留出的信道,向大殿深处走去。
穿过长达近百米的铜象阵,前方的景象壑然开朗。
大殿的地面由巨大的青石板铺就,打磨得光滑如镜,可以清淅地倒映出人影。
而在大殿的最深处,是一个已经完全干涸的水池。
水池的边缘,竟然是用纯金镶崁的,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铄着耀眼的光芒。
“金……金子!”王副教授的眼睛都直了。
光是这条金边,其价值就难以估量。
在干涸的水池中央,还静静地停着一艘小小的,造型古朴的木船。
看样子,在两千年前,这个水池里是注满了水的。
献王或是其他人,需要乘坐这艘小船,才能去往水池的另一端。
“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水池?难道是为了防火?”一名考古队员不解地问道。
孙教授摇了摇头。
“不,这应该是一种礼仪性的设置。”
“在古代,水有涤荡尘埃,隔绝凡俗的寓意。”
“渡过这条金水河,才算真正进入了献王的仙界。”
众人绕过干涸的金水池,来到了大殿的最里端。
探照灯的光柱向上抬起,所有人的呼吸,在这一刻,都为之一滞。
只见在数迈克尔的台基之上,赫然摆放着一座巨大无比的王座!
那王座,竟然是由一整块洁白无瑕的汉白玉雕琢而成!
而在王座之上,盘踞着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
那是一条通体血红,血玉雕琢而成的巨龙。
它盘踞在巨大的汉白玉王座之上,龙身蜿蜒,龙爪苍劲,每一片龙鳞都精雕细琢,清淅可见。
高昂的龙头,正对着大殿的入口,一双龙目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威严,俯视着所有闯入此地的凡人。
“汉白玉王座……血玉盘龙……”
孙教授喃喃自语,他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研究了一辈子古代帝王陵寝,见过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
但没有任何一件,能与眼前这惊世骇俗的造物相提并论。
孙教授颤颤巍巍地走上台基,伸出戴着手套的手,想要触摸那血红的玉龙。
却又在半空中停住,生怕自己的触碰,会亵读了这件神物。
“孙教授,这……这是什么玉?”一名考古队员问道。
“我……我不知道……”孙教授摇了摇头,脸上满是困惑和震撼。
“如此巨大,如此纯粹的红色玉石,古籍中从未有过记载。它不象是凡间之物。”
紧接着,众人的目光,顺着蜿蜒的龙身,最终汇集到了高昂的龙头上。
只见那玉龙的龙头,并没有朝向天空,而是径直扎入了王座后方的墙壁之中。
而那整面墙壁,是一副巨大无比的彩色壁画!
探照灯的光柱打在墙上,壁画的壮丽景象瞬间展现在众人眼前。
那是一幅宏大无比的“献王登天图”。
壁画的中央,是一个身穿十二章纹华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的帝王形象,无疑就是献王本人。
他的周围,簇拥着无数肋生双翼的羽人,奇形怪状的仙兽。
脚下是翻滚的祥云,头顶是璀灿的星河。
他正驾驭着一条血红色的巨龙,向着天际飞升而去。
而那条壁画中的红龙,与王座上的立体玉龙,竟然在龙头的位置,完美地衔接在了一起!
三维的雕塑,与二维的壁画,通过这种匪夷所思的设计,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给人的感觉,就好象是献王真的坐在这王座之上,驾驭着这条血色玉龙,从壁画中飞升而出一般!
“鬼斧神工!这简直是鬼斧神工!”
孙教授和陈国华激动得无以复加。
这种将建筑、雕塑、绘画完美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思想之大胆,工艺之精湛,领先了全世界至少一千年!
这面壁画的发现,其意义甚至超过了殿内所有的青铜器!
在确认了主殿没有直接的危险之后。
韩雅向陈国华建议,对整个凌云宫进行一次彻底的搜查,以防有隐藏的机关或者敌人。
陈国华当即同意。
队伍开始分散开来,对大殿的每一个角落进行探查。
很快,他们就在大殿的两侧,发现了新的东西。
那里的墙壁上,竟然不是普通的石墙,而是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碑文。
并且,还镶崁着八堵巨大的,以九宫八卦方位排列的壁画墙。
“快!快来看这里!”
王副教授的惊呼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只见他和几名考古队员,正围在一面巨大的石墙前,脸上带着无法抑制的激动和狂喜。
那面墙壁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古滇国的文本,笔画古朴,充满了神秘感。
“这是……这是献王的纪功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