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酒店,林涛和秦思源来到了省电子研究院的大门口。
把介绍信交给门卫卫兵看过之后,这才放他们两个走进去。
研究院坐落在省城郊区的一片开阔地带,几栋灰白色的办公楼散落在绿树之间。
主楼是一座四层的苏式建筑,灰白的圆顶在晨光下泛着暗淡的光泽。
林涛和秦思源走向主楼。门口的传达室里,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头正在看报纸,听到脚步声才抬起头。
“你们找谁?”
老头的语气带着问询的意味。
“我们是海峰电子的,来找陆院长。”
林涛递上了介绍信。
老头接过来仔细看了看公章和内容,然后拿起桌上的黑色电话机。
电话机的外壳已经有些发黄,转盘上的数字也磨得不太清楚了。
“喂,陆院长吗?下面有两个人找你,说是海峰电子的。”
老头对着话筒说道。
过了一会儿,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从楼里走出来。
他大约四十岁出头,头发梳得很整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
“你们就是海峰电子的?”
男人打量着林涛和秦思源,目光在林涛年轻的脸上停留了几秒。
“我是林涛,这位是我们的技术负责人秦思源。”
林涛伸出手。
“我是陆院长的助理,我姓王,陆院长现在在开会,让我先带你们参观一下研究院。”
男人和林涛握了握手,力度不大,很快就松开了。
三人走进主楼,走廊两侧是一间间办公室,通过玻璃门能看到里面坐着的研究人员。
“我们研究院成立于1960年,主要研究电子技术和通信设备。”
小王一边走一边介绍。
“现在有职工三百多人,其中工程师八十多名。”
他们经过一间实验室,通过门上的玻璃窗,林涛看到里面摆放着各种电子测试仪器。
几个穿着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一台示波器,绿色的波形在屏幕上跳动着。
“这是我们的信号处理实验室。”小王停下脚步,指着实验室里的设备。
“那台大的是从西德进口的频谱分析仪,花了二十多万呢。”
秦思源的目光被实验室里的设备吸引,她贴近玻璃窗仔细观察着里面的仪器布局。
那些设备虽然比海峰电子的要先进,但整体的配置和她设想的差不多。
“你们现在遇到的技术难题,具体是在哪个环节?”
林涛问道。
“这个啊,具体的技术问题我也不太清楚,要等陆院长开完会才能详细介绍。”
主助理的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的表情。
他们继续往前走,路过了几间办公室和一个小型图书室。
图书室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技术资料和期刊,有些封面已经泛黄。
“这里是我们的资料室,收藏了国内外最新的电子技术文献。”
小王推开门,让林涛和秦思源进去看看。
因为那个年代缺少除湿设备,房间里有股淡淡的霉味,书架上的灰尘很厚。
几本翻开的杂志散落在阅读桌上,其中一本是1979年的《电子技术》。
转了一个多小时,小王带着他们看遍了研究院的各个部门,但始终没有接触到任何实质性的研究内容。
每当林涛询问具体的技术问题时,小王总是推说要等陆院长来解释。
中午在研究院的食堂吃饭时,林涛和秦思源被安排坐在靠窗的一张小桌子旁。
食堂里的工作人员给他们端来了两份盒饭,米饭上盖着一勺红烧肉和一些青菜。
周围的其他桌子上坐着研究院的职工,他们穿着清一色的蓝色或灰色工作服,说话声音不大,显得很有秩序。
偶尔有人朝林涛这边一眼,但很快又转回去继续吃饭。
“感觉他们对我们不太感兴趣。”
秦思源小声说道,她注意到周围人看他们的眼神里带着一种疏离感。
林涛没有回答,只是默默的吃着盒饭里的红烧肉。
肉有些柴,调料味很重。
下午两点,陆院长终于出现了。
他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头发已经花白,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
身上的中山装熨得很平整,胸前的口袋里插着两支钢笔。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上午市里来人检查工作。”
陆院长和林涛握手时,客气中带着一丝官方的疏远感。
“陆院长太客气了,我们也是刚到。”
林涛回答道。
陆院长带着他们来到三楼的一间大会议室。
会议室里摆着一张椭圆形的长桌,周围放着十几把椅子。
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旁边是几张技术图表。
“今天下午正好有个技术研讨会,你们可以旁听一下,了解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
陆院长指着会议室后排的两把椅子。
“你们先坐那里。”
很快,会议室里陆续走进来十几个人。
他们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穿着白大褂或中山装,手里拿着厚厚的技术资料。
这些人进来后,自然而然的坐在了会议桌周围的主要位置上。
林涛和秦思源坐在后排,象是来旁听的学生。
前面那些人偶尔回头看他们一眼,眼神里带着一种审视的意味。
研讨会开始了。陆院长首先介绍了项目的背景,然后让各个研究小组汇报进展情况。
“仿真信号采集这一块,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
一个戴着厚眼镜的工程师站起来发言。
“我们试过几种不同的转换芯片,但效果都不理想。要么是转换速度太慢,要么是精度不够。”
另一个年龄稍大的工程师接过话头。
会议室里的讨论声逐渐热烈起来。
这些工程师们围绕着技术细节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始终没有找到解决方案。
林涛在后排静静的听着,脑海里已经开始分析他们遇到的问题。
从讨论的内容来看,这些人对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
“红星,分析他们讨论的技术问题。”
“分析完成。转换器的量化噪声和动态范围不匹配。他们采用的是8位转换器,动态范围只有48db,无法满足信号的要求。解决方案:采用过采样技术,配合数字滤波,可以有效提升转换精度。”
讨论进行了将近两个小时,但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那些工程师们你一言我一语,更多的是在重复之前已经试过的失败方案。
会议快结束的时候,陆院长回头看了看林涛和秦思源。
“林同志,你们对我们讨论的问题有什么看法吗?”
陆院长的语气客气中带着一丝敷衍,就象是例行公事一样询问一下。
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转过头来看着林涛,有些人已经开始收拾本子准备离开。
那些目光里没有期待,更多的是一种礼貌性的等待。
他们显然不认为这个年轻人能够提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