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录像带的采购。”
林涛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流程图。
“我们通过香港的渠道,批量进口各种类型的录像带,动作片、爱情片、喜剧片,什么类型的都要有。”
王红林掏出一个小本子,开始记录林涛的每一个要点。
“其次是店面选址,每个租贷店都要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最好是商业街或者居民区附近。店面不用太大,三十平米就够了。”
“那我们需要多少激活资金?”
秦思源象个小学生一样举起手。
“按照十个城市,每个城市三家店计算,总共三十家店。每家店的装修和设备投入两万,录像带采购五万,流动资金一万,单店投入八万,三十家店就是两百四十万。”
林涛在黑板上写下一串数字王红林倒吸了一口凉气。
两百四十万,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钱的问题不用担心。”
林涛似乎看出了他的顾虑。
“我们可以用现有的录像带,先在海峰市开一家试点店,验证这个模式的可行性,如果效果好,再考虑大规模推广。”
下午林涛和王红林在海峰市的街头转悠,查找合适的店面位置。
他们先是来到了市中心的商业街。
这里是海峰市最繁华的地段,国营百货大楼、新华书店、邮电局都在这条街上。
“这里人流量确实大,但租金肯定不便宜。”
王红林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说道。
林涛没有说话,只是让王红林把车停在路边,自己落车观察。
他站在街边,自光扫过每一个路人。
有推着自行车的工人,有提着菜篮子的家庭主妇,有背着书包的学生。
这些人的穿着都很朴素,大多数是蓝色或灰色的中山装和工作服。
“红星,分析当前局域的消费能力。”
“局域分析完成。当前局域主要消费群体为工薪阶层,月收入范围四十至八十元。具备录像机消费能力的人群占比约百分之十五。建议选择居民区边缘地带,兼顾消费能力和人流量。”
“往那边走,去看看工人新村附近。”
林涛重新上车,指着前方的一个路口。
工人新村是海峰市最大的住宅区,住着纺织厂、机械厂、化工厂的工人家庭。
一排排六层的筒子楼整齐的排列着,楼下晾着各色的衣服和被单。
在新村入口处,他们发现了一个理想的位置。
一间临街的门面房,大约四十平米,门前是一条宽阔的马路,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人从这里经过。
林涛推开车门,走到门面房前仔细观察。
房子的结构很简单,前面是营业区,后面有一个小储藏室。
墙面虽然有些斑驳,但整体结构还算牢固。
一个戴着袖章的居委会大妈从旁边的小巷里走出来,好奇的看着这几个陌生人。
“同志,你们是要租房子吗?”
大妈走过来问道。
“是的,请问这个房子的情况怎么样?”
王红林赶紧迎上去。
“这房子原来是个小卖部,老板搬走了,现在空着,你们要是想租,得去街道办事处问问。”
大妈热心的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栋办公楼。
一个小时后,他们从街道办事处出来,王红林手里拿着一份租贷合同。
月租金八十元,押金两个月,这个价格在可接受范围内。
接下来的一周,这个门面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装修。
林涛请来了几个装修工人,按照他的设计对店面进行改造。
店面被分为三个局域。
靠门的地方是接待区,摆放着一张简单的桌子和几把椅子,墙上贴着各种电影海报。
中间是展示区,用木板做成的架子上摆放着各种录像带,按照类型分类整理。
最里面是办公区,有一台收银机和一些办公用品。
装修的同时,秦思源负责联系香港的录像带供应商。
她通过陈先生的关系,找到了一家专门做录像带批发的公司。
对方的报价比预期的要好一些,一盒热门影片的批发价大约是八十港币,折合人民币九十多块。
王红林则负责办理各种手续,工商执照、税务登记、卫生许可证,一项都不能少。
他每天都要跑好几个部门,填写各种表格盖各种章。
十天后,海峰市第一家录像带租贷店正式开业。
店名很简单,就叫“水月影象”,门头上是红底白字的招牌,看起来醒目而大方。
开业当天,林涛特意从工厂里拿来了一台水月录像机,摆在店里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连着一台十四寸的彩色电视机,循环播放着《少林寺》的精彩片段。
店里的录像带架子上,摆放着从香港运来的各种影片。
有好莱坞的《星球大战》、《超人》,有港产片《黄飞鸿》、《醉拳》,还有一些欧洲艺术片和日本动画片。
店里来的第一个客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工人,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手里拿着一个搪瓷缸子,看起来是下班路过。
他在门口停下脚步,好奇的看着店里的电视机。
屏幕上,狄龙正在练习少林拳法,动作行云流水。
“师傅,进来看看吧。”
王红林热情的招呼道。
工人尤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来。
他的目光在录像带架子上扫过,眼神里带着新奇和困惑。
“这些都是什么?”
他指着架子上的录像带问道。
“这些都是电影,可以拿回家在电视机上看。”
王红林耐心的解释。
“就象电影院一样,但是在家里看,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
“真的吗?那需要什么设备?”
工人的眼睛亮了起来。
“需要这样一台录像机,把录像带放进去,连上电视机就能看了。”
王红林指着旁边的录像机。
“这台机器多少钱?”
工人走近录像机,仔细打量着。
“一千四百九十九元。”
王红林如实回答。
“太贵了,太贵了,我一年的工资都买不起。”
工人的脸色瞬间变了,连忙摆了摆手。
“师傅别急,您可以先租录像带回去看看效果。如果觉得好,再考虑买录像机。”
他转身就要离开,王红林赶紧拦住他。
“租录像带?怎么租?”
工人停下脚步。
“很简单,交二十块钱押金,办一张会员卡,然后每次租一盒录像带只要五块钱。”
王红林拿出一张准备好的会员卡。
“一盒录像带可以看三天,看完了再来换。”
工人算了算,五块钱确实不算贵,比去电影院看电影还便宜。
而且可以在家里看,不用排队买票。
“但是我家没有录像机啊。”
他有些为难的说。
“这个好办,我们可以连录像机一起租给您,录像机每天的租金是五块钱,加之录像带五块钱,一共十块钱一天。”
王红林笑了笑。
这个价格让工人心动了。
十五块钱虽然不便宜,但全家人可以在家里看电影,算起来还是很划算的。
“那我试试吧。”
工人从口袋里掏出钱包,里面是一些皱巴巴的纸币。
半个小时后,那人登记了工作证,从交了押金,就从店里拿走了一台录像机和一盒录影带。
这第一笔生意的成功,让王红林兴奋不已。
他立刻给林涛打了电话,汇报这个好消息。
接下来的几天,陆续有客人进店咨询。
有些是听邻居介绍来的,有些是路过时被门口的电视机吸引进来的。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租录像带,但大多数人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可是王红林作为公司的总经理,总不能一直待在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