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看着电路板上再次冒起的青烟,这次她没有泪丧,反而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150的负载下才烧毁,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的安全馀量。
她对旁边的技术员说道。
“这已经达到了设计要求。”
林涛从技术部出来,看了看手表,上午九点半。
他决定趁着这个时间去市里办点事。
海峰市政府大楼是一座四层的灰色建筑,正门上方悬挂着鲜红的徽章。
门口站着两个穿着蓝色制服的门卫,胸前别着闪亮的徽章。
林涛走进大楼,鞋底踩在水磨石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墙上贴着金黄色的标语,字体工整而醒目。
“请问工业局在几楼?”
林涛向传达室的老师傅询问。
“三楼,左手边第二间。”
老师傅头也不抬的回答,手里正在抄写着什么文档。
三楼的走廊更加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打字机声音。
工业局的门牌是铜制的,在走廊昏暗的灯光下泛着暗淡的光泽。
林涛推门而入,办公室里坐着三个工作人员。
靠窗的那位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正在审阅一份文档。
听到开门声,他抬起头看了看林涛。
“同志,有什么事?”
“我是新阳收音机厂的厂长林涛,想申请为厂里购买一台小轿车。”
林涛从公文包里拿出准备好的申请报告。
那个工作人员接过申请书,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小轿车?你们一个收音机厂要什么小轿车?”
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质疑。
“主要是为了方便业务往来,我们现在订单很多,经常需要到外地谈合作。”
林涛耐心的解释道。
“业务往来可以坐火车,坐汽车。”
另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插话道。
“买小轿车这不是铺张浪费吗?”
“我们用的是厂里的自有资金,不是国家拨款。”
林涛的语气开始变得有些不耐烦。
“厂里的钱也是国家的钱,又不是你个人的。”
戴眼镜的工作人员将申请书放在桌上,用手指轻轻敲击着。
“现在国家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你们这样做不符合规定。”
办公室里的气氛开始变得紧张。
“同志,你要明白,我们现在还是发展的初级阶段,不能搞资本主义那一套。”
戴眼镜的工作人员站起身,开始了一番说教。
“企业的钱要用在刀刃上,用在生产建设上,而不是用来享受。”
“一台车怎么就成了享受?”
林涛的声音提高了几分。
“我们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多办法,不一定非要买车。”
年轻的工作人员也站了起来。
“你看看其他厂,哪个厂长天天开着小轿车跑来跑去的?”
林涛感到一股怒火在胸中燃烧。
他想起了陈先生那辆奔驰轿车,想起了香港商人的从容不迫。
再看看眼前这些死板的工作人员,心中的对比让他更加愤怒。
“我再说一遍,这是我们厂的自有资金。”
林涛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我们厂现在效益很好,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个费用。”
“效益好也不能乱花钱。”
戴眼镜的工作人员重新坐下,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你们应该把钱用在扩大再生产上,用在改善工人福利上。”
“我们已经在建宿舍楼了,也在改善工人待遇。”
林涛的声音变得有些冷硬。
“那就更不应该买车了。”
第三个一直没说话的工作人员终于开口了。
“钱要花在更需要的地方。”
林涛看着这三个人,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
“申请我已经提交了,请你们按程序办理。”
林涛将语气压得很低,但每个字都透着寒意。
“这个申请我们不能批准。”
戴眼镜的工作人员将申请书推回给林涛。
“不符合相关规定。”
“什么规定?”
林涛没有接那份申请书。
年轻的工作人员翻出一本厚厚的文档夹。
“小轿车不属于生产必须品。”
林涛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知道和这些人争论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自己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好,我知道了。”
林涛拿起申请书,转身向门口走去。
“林厂长,希望你能理解我们的工作。”
戴眼镜的工作人员在身后说道。
林涛没有回头,推门而出。
走出大楼,阳光刺得他眼晴发疼。
街道上依然是那些熟悉的景象:骑着自行车的上班族,推着手推车的小商贩,还有那些穿着蓝色或灰色工装的行人。
这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正常,那么符合这个时代的节拍。
但林涛心中却涌起一种强烈的室息感,仿佛被一张无形的网紧紧束缚着。
“我找陈领导,新阳厂的林涛。”
他转身又走进楼里,向门卫出示了工作证。
门卫仔细核对了证件,然后拨通了内线电话。几分钟后,一个年轻的秘书走了出来。
“林厂长,陈领导在办公室等您。”
陈领导的办公室在三楼,房间很大,墙上挂着毛主席像和几幅书法作品。
办公桌是厚重的红木材质,桌上摆着几个搪瓷茶缸和一文档。
“小林,坐坐。”
陈领导放下手中的钢笔,示意林涛坐到对面的沙发上。
“听说你去工业局申请买车了?”
“消息传得真快。”
林涛苦笑了一下。
“不过被驳回了。”
陈领导倒了一杯茶递给林涛,茶叶是上好的龙井,在透明的玻璃杯里缓缓舒展。
林涛端着茶杯,看着杯中翻滚的茶叶,沉默了片刻。
“陈领导,我想买下收音机厂。”
陈领导手中的茶杯停在半空中,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滴答”的走着。
“你说什么?”
陈领导的声音很平静,但林涛能感受到其中的震惊。
“我想把新阳收音机厂买下来,变成私人企业。”
林涛的声音很坚定。
“小林,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陈领导的声音带着一丝严厉。
“这不是资本国家。”
“我会和相关部门沟通,给新阳厂一些特殊政策。”
陈领导重新坐下,语气变得缓和了一些。
“毕竟你们现在是我们海峰市的明星企业。”
“不过,买车的事情我可以帮你解决。”
陈领导突然开口。
“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确实需要更好的交通工具来支持业务发展。”
林涛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暗淡下来。
一台车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需要的是更大的自主权,更灵活的经营环境。
“谢谢陈领导。”
林涛站起身准备告辞。
“车的事情就麻烦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