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村村北,四季青公司。
在四季青公司新建的每一座大棚旁边,都会配套修建一栋小砖房。
这栋小砖房用途多样,既可以当作仓库存放农具、种子等物资,也能供看守大棚的人员居住。此外,由于四季青公司暂无专门的办公大楼,公司管理层也会从这些小砖房中挑选一间,作为临时办公场所。
此前,李哲使用的是25号大棚旁的砖房作为办公室;后来随着公司管理层人员增加,为了方便大家集中办公、提高沟通效率,管理层的临时办公室都设到了31到39号大棚。
李哲将办公室搬到了31号大棚旁的砖房。而人事部主管杨兴斌的办公室则设在35号大棚旁的砖房内。
今天是周一,杨兴斌正坐在办公桌前,仔细查看上周的员工考勤记录和处罚单,逐一核对后,认真地将信息记录到员工文档中。
虽说他来四季青公司的时间不长,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与工作,已经有了几分自己的心得。
在他看来,公司的几个管理层人员和老员工,都是最早跟着李哲一起搭建大棚的,称得上是公司绝对的内核。
这些人在公司都持有股份,即便数量不算多,却让他们多了一份对公司的责任心,他们是李哲最坚实的支持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一点,也是最让杨兴斌触动的地方。他之前在国营农场工作,那里的管理层人员各有各的心思,都只看重自己那一摊的利益,反而对农场的整体发展漠不关心。
如此一来,许多好的制度和有利于农场发展的决定,往往难以推动实施,最后都不了了之。
但在四季青公司,情况却截然不同。
只要杨兴斌把道理跟老员工们讲清楚,让他们明白某项制度或决定对公司发展有利,他们都会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
反倒是那些新来的员工,缺乏这种主人翁意识,还仗着自己和公司几位主管沾亲带故,多次犯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
对于这些新员工的违规行为,杨兴斌没有讲情面,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处罚起来毫不手软。
在这个过程中,人事部副主管马来小也给予了他不少帮助,这让杨兴斌对接下来公司制度的推行,多了几分信心。
手头的工作处理得差不多了,杨兴斌伸了个懒腰,起身走出办公室,想透透气。
路上遇到两个路过的员工,他笑着跟他们打了声招呼。在杨兴斌看来,四季青公司的人比他之前在国营农场接触到的人,更好相处,也更朴实,少了几分功利心。
就在这时,远处的土路上突然掀起一阵烟尘,杨兴斌好奇地定睛一看,只见一辆白色的伏尔加轿车走在最前面,后面还跟着两辆军绿色的卡车。
这不小的阵仗,惊动了公司里不少人,大家纷纷朝着路边走过去,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很快,李哲从白色伏尔加轿车里走了下来,金百万则从后面的一辆卡车上下来。林小虎见状,立刻跑了过去,一脸好奇地问道:“李哥,这卡车里装的都是啥啊?用不用招呼人过来卸货?”
李哲看了看卡车,回答道:“里面装的是化肥和农药。你去把朱哥叫过来,跟他商量下,看看他准备在大棚这边存放多少货。另外,你再通知一下李主管,让他告知那些种植户,过来买化肥。”
说完,李哲又转头对着赵铁柱吩咐道:“柱子,你带着这两位司机师傅去公司食堂休息,顺便在食堂吃个饭,一定要好好招待他们。”
“好嘞,李总您放心!”赵铁柱爽快地应了一声,随后热情地邀请两位刚从卡车上下来的司机师傅,朝着公司食堂的方向走去。
紧接着,李卫东带着一群工人走了过来,大家有条不紊地开始卸车,将卡车里的化肥一袋袋搬到农用三轮车上。
这些化肥袋子的质量看起来很不错,也很结实,让人惊讶的是,袋子上主要印着俄文,只有少量的汉字。
几个种植户被这边的动静吸引,也凑了过来。
他们以前一直都是在供销社买化肥,还是头一次见到袋子上印着外国字的化肥,心里满是好奇。
赵兵忍不住开口问道:“李老弟,这化肥袋子上咋都是洋文啊?这些洋文是啥意思啊?”
金百万听到赵兵的疑问,笑着解释道:“这可是从苏联进口的优质复合肥,袋子上的俄文,写的是这化肥的产品名称、所含成分、使用说明以及生产日期等信息。”
王二麻子一听是进口化肥,连忙追问道:“金老板,那这进口的化肥咋卖啊?”
金百万听了,笑着纠正道:“啥金老板啊,在公司里,你得叫我金主管。这化肥一袋是一百斤,卖62块钱。”
王二麻子一听这个价格,顿时皱起了眉头,说道:“妈呀,这也太贵了吧!镇供销社里,一袋一百斤的化肥才卖五十六块钱呢。
金主管,您这一袋化肥比供销社贵了六块钱,这么算下来,俺还不如自己多跑一趟,去供销社拉化肥呢。”
金百万指了指化肥袋子,耐心地说道:“你可不能只看价格啊。这可是从苏联进口的优质化肥,质量跟供销社里卖的那些化肥比起来,好太多了,你就算想去供销社买,也未必能买得到。”
说着,他拿出小刀,划开一袋化肥,伸手抓了一把,递到众人面前:“你们自己瞧瞧,这化肥的质量咋样。”
众人纷纷凑上前,好奇地看了起来。只见这化肥的颗粒大小均匀,表面光滑,颜色也很纯正,一点结块的现象都没有。
赵兵也忍不住在化肥袋子里抓了一把,仔细看了看,感慨道:“嘿,这化肥确实好!
咱以前在供销社买的化肥,颗粒大小不均匀,颜色也不纯,里面还常有不少粉末,跟这个根本没法比。”
金百万见众人看在眼里,便笑着说道:“所以说啊,这化肥贵是有贵的道理的。当然,我们也不强迫大家买,想买的就买;要是觉得贵,想在供销社买便宜化肥的,也随你们的意愿。”
说到这里,他伸出两个手指,补充道:“不过,今儿个就只卖两个小时。等司机师傅们吃完饭,剩下的化肥就会运到村委会的仓库,留着咱们公司自己用。
到时候,再想买,可就买不着了。“
赵兵一听,当即说道:“嘿,那我这就去推车,一会给我装一袋。贵点就贵点吧,大棚都盖起来了,也不差这几块钱,用点好化肥,蔬菜长得也能好点。”
周围的种植户们,有的听了赵兵的话,也决定购买;有的还在尤豫观望,想再看看情况:还有一部分人,依旧觉得价格太高,还是打算去供销社买更实惠的化肥。
杨兴斌在国营农场待了多年,也算是个识货的人。
他看着化肥袋子上的俄文,又伸手抓了一把化肥,仔细看了看,还用手搓了搓,凑近闻了闻,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快步走到李哲身旁,问道:“李总,您这两大车,一共买了多少化肥啊?”
李哲回答道:“一共买了二十吨化肥和六百斤农药。除了咱们公司自己用一部分外,剩下的一部分,就卖给那些种植户。“
“您买的这些化肥,都是这种苏联进口的优质化肥吗?”杨兴斌又追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
“对,都是这种优质的复合肥。”李哲肯定地答道。
杨兴斌听后,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说道:“李总,您从哪儿搞到这么多进口的优质复合肥啊?要知道,就是我们以前待的国营农场,一下子也弄不到这么些好的进口化肥。
您这路子也太厉害了!”
李哲笑了笑,说道:“我京城有个朋友,跟外贸公司有些关系。我也算是沾了那位朋友的光,跟外贸公司有了些生意往来,这些化肥,都是从外贸公司提的货。”
“嚯,还是您厉害啊!”杨兴斌由衷地赞叹了句。
在他看来,如果把种地当成在战场上打仗,那化肥就是战场上的炮弹,炮弹的质量好不好,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战果。
种地这件事,看似简单,可其中的门道不少。有些外行可能会觉得,种地不也得用化肥吗?这跟种蔬菜大棚用化肥,能有什么区别?
但实际上,区别可大了去了。普通种地本身赚不了几个钱,而且化肥的价格,往往比地里种出来的粮食价格还要高。
就算用了优质化肥能让粮食增产,可最后算下来收益也未必能增加多少,有时候甚至可能还会亏本。
可反季节蔬菜就不一样了,反季节蔬菜的价格本身就高,要是用了优质化肥能让蔬菜增产,那带来的收益可就多了,这么一算,用优质化肥反而更划算。
这时,负责公司生产的朱益民走了过来。李哲迎上去,跟他简单聊了几句,两人很快确定了要在大棚仓库卸下的化肥数量。
随后,李哲让朱益民和金百万在这里盯着卸货的事情,自己则和杨兴斌一起,朝着公司食堂走去。
两人一边走,一边闲聊。李哲笑着关心道:“杨主管,这段时间在公司,生活和工作还习惯吗?有没有遇到什么不适应的地方?“
杨兴斌笑着答道:“挺好的,挺习惯的。生活方面,大家都很照顾我,李主管还特意请我去家里吃了两次饭,令堂做的菜味道特别好。尤其是八宝粥,煮的那叫一个地道。
工作方面也很顺利,公司的各位骨干都很配合我的工作,马副主管也帮了我不少忙。
尤其是考勤制度,一直都是她在盯着,这段时间,员工迟到早退的情况明显减少了。
她虽然是个女同志,但做事干练,能扛事,最重要的是,她为人公正,不徇私。
虽然在外人看来,她有时候显得有些不讲情面,但我觉得,她这种性格,特别适合做人事部的工作。”
李哲听了,笑了笑说道:“我嫂子这个人,做事确实拎得清,很有原则。不过,她在工作经验方面还是有些欠缺,以后在工作上,您该怎么管就怎么管,不用有什么顾虑。”
说话间,两人已经进了公司食堂。
此时,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陆续有员工走进食堂准备吃饭。大家看到李哲和杨兴斌进来,都纷纷热情地打招呼:“李总好!”
“杨主管好!”
李哲也笑着点头回应,随后走到打菜窗口。负责打菜的依旧是李酒缸。李哲笑着问道:“酒缸哥,今儿个食堂都准备了啥菜啊?
李酒缸看到李哲,脸上露出笑容,说道:“呦,哲子回来啦!今儿个菜多,保证让你吃满意。有土豆红烧肉、炒茄子、炒豆角,还有西红柿炒蛋。主食是白面馒头和二合面馒头。”
李哲想了想,说道:“酒缸哥,除了炒豆角,其他三样菜我都要,再来两个白面馒头”
c
李酒缸麻利地给李哲打好饭菜,说道:“得了,饭菜都给你打好了,一共是两毛五。”
李哲接过餐盘,有些惊讶地说道:“嚯,这价格可不便宜啊!员工们没反应饭菜贵吗?”
李酒缸无奈地笑了笑,解释道:“这土豆红烧肉里,可是实打实的猪肉,现在猪肉价格摆在那儿,成本不低。还有那白面,价格也不便宜。
有些员工觉得贵,就只点了炒豆角和炒茄子,再要两个二合面馒头,这样也能吃饱,再加之公司补贴,花不了几个钱。
公司食堂已经尽量让利了,总不能一直亏本运营不是。”
李哲听了,点点头,掏出钱付了饭钱,随后端着餐盘朝着小食堂走。杨兴斌也打了一份饭,跟着李哲一起走进了小食堂。
李哲找了个位置坐下,看着坐在对面的杨兴斌,问道:“杨主管,食堂从之前的免费供应饭菜,改成现在的收费模式,员工们的意见大吗?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杨兴斌叹了口气,说道:“刚开始实施收费的那几天,员工们的意见确实很大,还有不少员工把情绪带到了工作中。
上班迟到早退不说,干活也不认真,不出力,操作的时候还不按规范来,闹出了不少问题,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
顿了顿,杨兴斌继续说道:“后来,我和马副主管、朱主管一起商量了一下,针对这种情况,决定抓几个典型,狠狠地处罚他们几次。
每次最低罚款两元,这两元钱够他们在食堂吃好几天饭了;最高的一次罚了十元,这十元钱比他们一个月的饭钱还多。
罚了几次之后,那些有情绪的员工也都知道孰重孰轻了,不敢再随意违规了,现在食堂收费这件事,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了。”
李哲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做得不错。食堂收费这件事,员工们有情绪是难免的,总得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现在能早点把这个问题纠正过来,让大家接受收费模式,对公司来说是一件好事。”
“您说得对,确实是这个道理。”杨兴斌赞同地说道。
随后,两个开始吃饭,李哲先吃了一块红烧肉,李酒缸知道他吃饭的习惯,挑的都是偏瘦的肉,三分肥、七分瘦,吃一口肉,再咬一口馒头,那叫一个香。
西红柿炒鸡蛋也很实惠,鸡蛋量不少,油汪汪的,不象有些食堂西红柿里面挑鸡蛋。
炒茄子是个甜口的,有点类似于红烧茄子,应该是过了油的,味道还不错。
李哲感觉食堂菜品的味道也略有提升,总体来说,他对这次食堂改革很满意。
李哲吃的差不多了,见杨兴斌已经吃完,问道:“杨主管,之前让你整理的公司具体的生产要求、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现在整理出来了吗?”
杨兴斌连忙答道:“正准备跟您汇报这件事呢!公司的生产要求标准、管理制度,还有岗位责任的明确划分,我都已经整理好了。
这些内容,都是我和公司的几个主管一起讨论确定的,现在就等您回来拿主意,看看还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好!”李哲脸上露出欣喜的神色,“吃完饭,咱们就召开会议,尽快把公司的这些制度确立下来,让公司的运营更规范。“
其实,李哲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他心里很清楚,一个公司如果没有明确的制度和完善的管理体制,是走不远的,只有制度完善了,公司才能更稳定地发展。
下午,李哲按照计划,召开了股东和管理层大会,专门讨论公司的新制度和岗位。
会议上提到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公司的新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统一生产标准,确定清淅的奖惩制度,同时,根据公司的发展须求,还新增了一些岗位,像生产组长、技术员、后勤人员、会计和出纳等。
接下来的两天,李哲和公司的管理层人员,针对这些制度内容,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了公司的主要制度。
制度确定后,他们立刻将这些制度张贴在食堂显眼的位置,供所有员工查看。
这些新制度的出台,顿时在员工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大家都挤在公告栏前讨论着新制度对自己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