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团聚(1 / 1)

第306章 团聚

上午九点多,西单街头早已热闹起来。

自行车的丁铃声、商贩的吆喝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

路边的副食店门口摆着成箱的汽水与新鲜蔬果,国营服装店的橱窗里挂着时下流行的的确良衬衫,往来人群摩肩接踵,有提着网兜采购的居民,也有外地来的游客,连空气里都飘着附近小吃摊传来的糖炒栗子香,处处透着繁华鲜活的气息。

公交车“眶当”停在站台,下来一群背着帆布包的年轻人,说说笑笑地往西单商场的方向涌。

一辆白色伏尔加轿车缓缓停在路边,副驾驶车门打开,谭静雅走了下来。

她穿了件米白色连衣裙,领口缀着细碎的珍珠扣,长发用浅色丝巾松松系在脑后,衬得身姿愈发窈窕。

她抬眼望向眼前的建筑,那是一间挂着“国营西单杂货店”木牌的底商,门窗虽有些陈旧,却掩不住临街的好位置,随即转头看向驾驶室,声音里带着几分好奇:“这就是你买的新底商?”

李哲从驾驶室下来,顺手关上了车门,笑着点头:“没错,过户手续已经办好了,你先看看这环境,觉得适不适合开新餐厅?”

其实方才坐车过来时,谭静雅就没闲着,一直通过车窗观察一西单的街道比崇文门还要繁华,主路两侧商铺林立,每隔几步就有招揽顾客的店员,往来的人流量更是肉眼可见的大,商业氛围很浓。

她语气里满是期待:“我觉得挺合适的,咱们进去看看吧?”

李哲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打开底商的门锁,做了个“请”的手势:“谭经理,里边请?”

谭静雅轻笑一声,率先迈步走进屋。

刚进门,一股淡淡的潮气就扑面而来,屋子里空荡荡的,只有四根粗壮的承重柱立在中间,好在整体格局方正,没有太多遮挡。

一看到这空间,谭静雅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脚步轻快地在屋里转了一圈,嘴里小声盘算着:“门口是收银台,后厨在里间隔开——这一片、还有那边都可以摆散桌——”

“我跟你想的一样。”李哲跟在她身后,指着靠里侧的局域说,“一楼就做散客区,桌子之间的空间得大一些,让客人坐得舒服,既显档次,也能适当提提价格。”

谭静雅停下脚步,转头看向他:“装修的话,我觉得可以借鉴老店的风格,客人熟悉,咱们推进起来也快。”

“借鉴是得借鉴,但得往上提个档次。走,咱们去二楼看看。”说话间,两人上了底商的二楼,二楼的面积稍小一些,有个木头隔开的小房间,李哲敲敲隔间的木头,说道:

“包间要好好设计一下,选一些隔音的材料,避免有些喝酒的客户嗓门高,影响到其他客人。

另外,专门隔出几个大包间,能坐十几个人的那种,承接商务局;再弄几个中等的,家庭聚餐十来个人正好用:小包间也不能少,朋友小聚要的就是私密。

这样不管是高端客还是普通客,都能留住。”

谭静雅掏出随身的小本子,把他的想法记下来,又抬头问:“装修队找得怎么样了?”

“现在给新超市装修的公司,活儿做得还不错。”李哲靠在门框上,语气轻松,“我已经跟公司经理打过招呼了,要是他能承接,就让他接着干。

回头让他先出设计图和工费单,咱们再一起商量。“

谭静雅点点头,合上本子,“厨师这边我已经有眉目了。新找了两个川菜师傅,另外想搞新老搭配’从老店调两个师傅过来,再给老店补两个新的。

你也知道,老店三个厨师一直没分主次,短时间内还成,时间长了肯定出问题。所以我想让韩师傅留在老店,以后后厨就以他为主,也能稳住人心。

,李哲点点头,认可了她的安排,又追问:“那新店的后厨怎么安排?”

“我计划雇四个川菜师傅、两个湘菜师傅,跟老店一样,主打川湘菜。”谭静雅顿了顿,等着他的意见。

“六个师傅恐怕不够。”李哲忽然话锋一转,眼睛亮了亮,“这次新店,我还想加点新东西引进烤鸭怎么样?“

“烤鸭?”谭静雅微微蹙起眉,说出了顾虑,“咱们没做烤鸭的经验啊!而且烤鸭得有专门的烤炉和局域,技术要求还高。京城做烤鸭的餐厅那么多,要是做得不正宗,反而砸咱们的招牌。“

李哲早就想过这些问题,他耐心地解释:“别管是外国人,还是外地人,对京城的印象就是看故宫、爬长城、吃烤鸭、逛胡同。烤鸭就是京城餐饮的招牌和符号。

多少外地人来京都是奔着吃烤鸭来的,咱们加了这个,能吸引不少客人,菜品也能更丰富。虽说有难度,但我觉得值得试试。

他望着谭静雅,语气里满是信心,“以后国内经济肯定会快速发展,交通也会越来越便利,来京城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烤鸭会是很多客人的首选,如果餐厅没有烤鸭,会流失很多客人。

而且,咱们要做,就做高档正宗的梨木烤鸭,把名头打响,以后没准还能超过全聚德!”

这番话让谭静雅动了心,她琢磨了一会儿,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如果真要引进烤鸭,那可得好好规划。

后厨得重新调整,烤鸭的烤炉得单独隔出一块局域,离川菜灶远点儿,免得串味。

而且烤炉得通风好,还得离客人区远,别让油烟飘到餐厅里,影响客人吃饭。“

她越想越细致,“不光要找烤烤鸭的师傅,还得问清楚鸭源,必须得是新鲜的填鸭,才能烤出皮脆肉嫩的口感,供应链也得稳定。

对了,烤鸭的配套餐具也得特别弄,用那种保温的木盘,看着就高档。”

李哲知道这事急不来,拍了拍她的肩膀:“这样,等忙完这两天,咱们去全聚德考察一下,看看能不能请几个退休的老师傅来指点指点。”

谭静雅一听就乐了:“要是能那样,可就太好了。”她知道李哲跟全聚德的店长关系不错,这事对别人来说难,对李哲来说倒是可以试一试。

“既然要考察,就多走几家。”李哲又补充道,“京城还有几家高档老字号餐厅,咱们也去看看,学学人家的装修风格和管理服务,争取比老店再提升一个档次。”

两人又接着聊起了餐厅的细节,比如人员招聘怎么安排,培训内容要侧重哪些方面,装修进度该怎么推进,聊了快一个小时,才把大致的思路理清楚。

出了底商,李哲打开车门,对谭静雅说:“上车,带你去个地方。”

谭静雅有些好奇,但也没多问,坐进了副驾驶。伏尔加缓缓驶离西单大街,往西边开了大概几分钟,停在了一个小区门口一西单雅苑小区。

谭静雅落车一看,眼睛都亮了。

小区里的楼房是青砖灰瓦的样式,看着就雅致,楼前的冬青丛修剪得整整齐齐,绿油油的一片,偶尔还能看到几棵老槐树,枝叶繁茂,给小区添了几分生机。

“这小区环境真好,你怎么带我来这儿了?”她转头问李哲,语气里满是疑惑。

“上去你就知道了。”李哲笑着,带着她走进了三单元。

楼道里很干净,台阶上没有一点杂物,墙面上刷着米黄色的涂料,还贴着几张“爱护环境”的宣传画。

两人顺着台阶往上走,李哲在三楼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递给谭静雅,指了指旁边的302房间:“开门吧。”

谭静雅接过钥匙,手指微微有些发颤,她睁大了眼睛,似乎猜到了什么。

钥匙插进锁孔,“咔嗒”一声,门开了。一股新装修的味道扑面而来,有木头的清香,还带着点淡淡的潮气,却一点都不难闻。

这套刚刚装修完,墙面新刷的白漆看着干净又亮堂;地面上铺着白色的瓷砖,时尚又气派。

原本朝南窗户装着老式的木质窗框,现在都换成了崭新的铝合金窗户,玻璃擦得一尘不染,阳光通过窗户洒进来,整个客厅都暖融融的。

谭静雅忍不住在屋子里走了起来,主卧和次卧都带着方正的窗台,阳光能直接照到床上。

主卧外面还赠送了一个约三平米的阳台,阳台栏杆是刷着白漆的铁栏杆,崭新的白漆看着格外清爽,她站在阳台上往下看,能看到小区里郁郁葱葱的绿树,还有几个老人在楼下的石凳上聊天。

厨房和卫生间在房子的西侧,面积都不算小。

厨房的墙面贴着浅色的瓷砖,橱柜是新打造的,原木色的柜门看着很温馨;卫生间里,崭新的坐便马桶擦得锃亮,靠里侧的墙根处还弄了个浴池,瓷砖铺得整整齐齐,看着就漂亮。

李哲跟在她身后,轻声说道:“这个房子是跟底商一起买的,我让人加紧装修的,用的都是好材料。你看看,装修得还满意吗?”

谭静雅转过身,眼睛闪着光,声带着点哽咽:“这是给我住的?”

“对。”李哲点点头,语气温柔,“这边离新餐厅近,你住在这儿,不管是上班还是生活都方便,也省得你来回跑了。”

“喜欢,这房子真好,小区环境也好。“谭静雅再也忍不住,上前一步搂住李哲的骼膊,脑袋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随后仰起头,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声音软糯,“谢谢你,阿哲,你总是这么贴心。

我之前还想着,要是新店忙起来,来回跑太麻烦,就在附近租个房子住,没想到你都替我安排好了。”

李哲抬手揉了揉她的头发,笑着说:“跟我还客气啥。门窗地板都是新换的,墙和栏杆也重新刷过,厕所的防水也做足了。

抽时间,咱们再去添置点家具,就能入住了。”

谭静雅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格外好,她松开李哲的骼膊,像只美丽的蝴蝶似的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开始规划起来:“主卧得放一张大点的床,再摆个衣柜,靠窗的位置可以放个小桌子,平时看看书晒晒太阳多好。

次卧就当成书房吧,放个书桌和书架,你来了也能办公。

客厅得买个电视,对面是沙发和茶几,再挂幅画,看着就温馨。

厨房得买套新的厨具,还有冰箱,以后咱们就能在这儿做饭了——”

她一边说,一边想象着两人在这里生活的样子,眼睛里满是憧憬。阳光通过铝合金窗户,落在她的脸上,映得她嘴角的笑容格外甜。

傍晚,广渠门内大街被一层灰蒙蒙的暮色笼罩,筒子楼的楼道里刚刚亮起昏黄的灯泡,光线在斑驳的墙面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陈淑萍推着自行车回到楼下,将车停进楼道,脸上掩不住几分疲惫。

自从丈夫李振国去了万安镇罐头厂,她既要上班,又要做饭、回家还得管着小胖子的功课,全靠母亲陈老太在身边搭把手买菜、做家务,若没这份帮衬,她一个人实在撑不下去。

她拎起背包往二楼走,走廊里光线昏暗,混着家家户户飘来的饭菜香。

筒子楼的居住条件本就局促,家家户户都在楼道里支起灶台做饭,再堆上杂物,连光线都被遮去大半,别说住户进出不便,就算有小偷摸上门,都得小心别摔个大马趴。

快走到自家门口时,陈淑萍忽然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站在灶台前忙活。

这样的场景,她曾见了无数次,可最近三四个月,却再也没出现过。她忍不住揉了揉眼睛,疑心是自己累得看花了眼。

她揉了揉眼睛,还没等看清,就听见那人笑着开口:“媳妇儿,回来啦?猜猜我给你做啥好吃的了?“

自从丈夫五月底回来过一次,至今已有三个多月没见。陈淑萍眼圈一红,声音发紧:“你啥时候回来的?咋不提前说一声?”

李振国手里的铁铲没停,锅里的菜发出“滋滋”的声响,他扭头看着媳妇,脸上带着歉意:“这段时间正是应季果蔬下来的时候,厂子里忙得脚不沾地,白天盯着生产线,晚上还得对帐。

也就是今儿个要往京城外贸公司送罐头,我顺道坐货车过来,明儿个一早天不亮就得走。”

陈淑萍伸手摸了摸他的骼膊,工装外套上还沾着点尘土,手背上晒得黝黑,比上次见面时糙了不少:“人了,倒是没瘦,我还怕你在那边吃不好,累瘦了呢。”

“累是肯定累,可老家没断过肉,想瘦都不容易。”李振国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在起,“你闻闻,这味不?”

陈淑萍这才静下心来仔细闻,浓郁的肉香裹着土豆的绵甜,还有点花椒的麻味,她皱了皱鼻子:“这么香,是土豆炖鸡?不对,味更醇厚些,难道是鸭子?”

李振国掀开锅盖,蒸汽“腾”地冒出来,带着热气的香味更浓了。

“是大鹅,土豆炖大鹅。”他用铁铲轻轻翻了翻锅里的肉,“上次老二回村买了只大鹅炖了,你儿子吃了一回就惦记上了。我今儿个来的时候,特意去菜市场挑了只肥的,让你和妈也尝尝鲜。”

陈淑萍听就皱起了眉:“你这是瞎花钱,鹅多贵啊。”

“不贵不贵,你一会尝了就知道。好吃的话,下次我再买。”李振国把锅盖盖好,推着她往屋,“你上了天班,肯定累坏了,回屋歇会,我这快好了。”

“我跟你搭把手吧,多个人快些。”陈淑萍不肯走,伸手就要去拿旁边的菜篮。

“不用不用,你歇着就成,菜收个汁就好了。”李振国把她推进屋,又转身回灶台忙活。

陈淑萍拗不过他,只好进了屋。

屋里的空间不大,摆着一张方桌、两把椅子,还有一个旧衣柜,墙角堆着小胖子的课本和习题册。

她换了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又在橱柜里拿了碗筷,在方桌上摆好,刚整理完,就听见李振国喊“吃饭喽”。

四道菜端上桌,土豆炖大鹅放在正中间,金黄的土豆裹着浓稠的汤汁,大鹅肉炖得软烂,油光锂亮;旁边是一盘炒鸡蛋,黄澄澄的看着就有食欲;还有西红柿拌白糖,红的果肉撒着白的糖粒,透着清爽;最后是一盘炒豆角,翠绿的豆角裹着油星。

小胖子早就闻着味儿跑过来了,趴在桌边盯着土豆炖大鹅,咽口水的声音都能听见。

陈老太看见桌上的菜,脸上露出笑容:“这大鹅炖得真不赖,闻着就。”

她拿起筷子,夹了个最大的鹅腿放到小胖子碗里:“吃吧,学习一天累了,多吃点补补。”

小胖子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鹅肉的香味在嘴里散开,他含糊不清地说:“好吃!比上次二哥炖的还香!”

李振国也夹了个鹅腿给陈老太:“妈,我不在家这段时间,多亏了您照顾淑萍和孩子,您也多吃点。“

陈老太笑着接过,又给李振国夹了块肉:“你也多吃,在那边一个人忙活,肯定辛苦。”

“厂子刚开始生产,很多事都得我亲自盯着,生产线的温度、原料的配比,一点都不能马虎。”李振国给陈淑萍夹了个鹅翅,“等明年生产线稳定了,我就能多回来几趟了。””

陈淑萍咬了口鹅翅,肉质软烂,汤汁入味,心里的委屈和辛苦好象都被这口肉融化了。

她看着桌上的家人,陈老太低头啃着鹅腿,李振国又给小胖子夹了块肉,小胖子啃完了鹅腿,拿着馒头掰成两半蘸着肉汤吃。

“姥姥,你尝尝这个!”胖子举着蘸了肉汤的馒头递到陈老太嘴边,“这馒头蘸着肉汤,比肉还香哩!”

陈老太咬了一口,笑着调侃:“你这个坏小子,是想骗我多吃馒头,好把肉都留给自己吧?”

“哈哈——”一家人的笑声,混着饭菜香味弥漫在的屋子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GB不女扮男装不舒服 我在海拔三千米的高原开渔场 与强势归来的白月光大佬先婚后爱 斗罗大陆之我是千仞雪的女儿 美食:幼儿园卖盒饭,全都馋哭了 我的大龄美娇妻 人生处处有奖励 见过发光料理吗,你就画美食番? 一个草根女修的艰难修炼路 开局复制万物,上交系统造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