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扬州城
“倭寇?!”
听到船头回话,众人皆是面面相觑。
扬州是什么地方?
江淮水网中枢,以大运河为血脉,得“漕运咽喉、盐商枢钮”之利,大运河穿城而过,两岸二十四座码头,昼夜无虚时,滋养满城繁华与风雅。
可以说名声大,守备也很森严。
虽然来之前便听闻沿海倭寇猖獗,但能深入福地,弄出这么大动静,还是有些出乎他们预料。
“不急,慢点说。”
李衍止住众人,沉声询问。
船头接过水碗喝了一口,这才喘匀气,“那些倭寇自长江入海口而来,从南通狼山登陆后,便闪电劫掠如皋、靖江等地,分三路直逼扬州。”
“他们对地形和朝廷军队防线十分熟悉,轻而易举便绕过围剿,且在深山之中设局,听说用了十分可怕的邪术。”
“扬州卫千户洪岱援军遇伏,全军复没,其他地方紧急支持,为防倭寇混入城中,才在水陆两线设卡。”
林钰听罢,脸色涨红,猛然转身回到船舱中,摘掉林耀祖口中麻布,噼啪就是两耳光,怒吼道:“此事可与你有关?!”
林耀祖出卖家族,致使无数林家子弟惨死,林胖子早已对此人彻底没了亲情,只剩仇恨。
若此事也是其所为,林家便是大难临头。
噗!
林耀祖吐出满嘴血沫,望着林钰那张胖脸,想起小时候过年时一家人亲近模样,不由的悲从心来,颤声道:“我也不清楚,自将人安插到金陵,我早已失去那边掌控。”
“他们做了什么,都不会告诉我。”
“你!”
林钰气得浑身直发抖,“你可知,这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林耀祖脸色惨白,低头不语。
“林兄弟,别急。”沙里飞摁住他肩膀,正色道:“无论什么事,都有兄弟们帮你,况且林家也是受害者,咱们尽快解决此事便可。”
“说的没错。”
王道玄抚须,若有所思道:“建木妖人弄这么大阵仗,绝非小事,贫道觉得还是立刻将此事上报,既能引起朝廷重视,也能洗脱林家嫌疑。”
“只是林家经此一事,怕是会折损不少。”
他们原本的计划,是立刻赶往金陵,在事态没有发酵前,将妖人连根拔除,让林家避开此劫。
但如今这情况,必须有所取舍。
林钰尤豫了一下,咬牙拱手道:“道长说得对,将此事上报,林家或许还有喘息之机。”
“只是,要找个信得过的人,且隐秘行动,我怕那些妖人狗急跳墙,害了林家上下老小。”
“那是自然。”
李衍沉思了一下,看向远处扬州城,“此地形势比想象中更恶劣,咱们初来乍到不辨敌友,稳妥点好。”
“先进城,打探消息后再说。”
定下计划,大船继续前行。
但此时航道拥堵,几乎是船挨着船。
丈馀高的漕船最是霸道,船帮漆成朱红,舱门贴着“一帆风顺”红纸,一条接一条,占据了近半水道。期间还有矮而宽的盐船,帆布被盐霜染得发脆,跟在漕船身旁。
看两帮人互相对着密集,支流纵横,比如那‘小秦淮河’‘汶河’,皆与官河相通。衍小哥说的那金燕门分舵,应该就在小秦淮河上。那里傍晚才会开门,白天太醒目,咱们稍迟点去。”
“走,先找个地方吃点东西。”
说着,现代二人拐入小巷,来到一家“张记什香面”铺。
铺子不大,摆着四张方桌,皆坐满了人。
掌柜的是个扬州老汉,嗓门洪亮:“几位客官,来两碗什香面?加不加笋丝、肉丝?”
“全套,再沏壶茶。”
林胖子对这里很熟悉,招呼一声后,便带着二人上了二楼临窗雅间内,看着窗外热闹景象,有些感叹道:“我少时顽劣,经常偷偷跟着那些掌柜到处跑,每次到了扬州,都会来这家小店,老店主大概是去世了,新来的伙计也不认识我。”
说话间,伙计已端上来三碗面,热气腾腾,面上铺着花椒、茴香、蛋皮、笋丝,浇了一勺热汤,香气扑鼻。
此外,还有些水晶肴肉等凉菜。
淮扬菜的味道自是不用说,这家小店手艺也很不错,加之三人旅程劳累,转眼间就唏哩呼噜一扫而空。
刚喝口茶,便听得窗外有人声喧嚣。
三人抬头望去,但见运河之上两艘盐船相撞,船上的汉子们皆拔刀怒目而视,嘴里不停叫骂,很快便动上了手。
他们的身法很是灵活,在船上奔腾纵跃,如履平地,且刀法狠辣,招招致命,转眼间便有数人身死落水,血色染红了河面。
李衍眉头一皱,“这是…‘船拳’?”
“衍小哥好眼力。”林胖子点头称是。
李衍点头道:“久闻大名,还是头一回见,果然不俗。”
南湖船拳,流行于嘉兴南湖流域,最早可溯至吴越争霸时期。
《jx市志》载:“越人于舟上以桨为兵,演练击刺之术“。随着漕运兴盛,船拳成为护镖绝技,讲究“桩牢身稳,手捷步活“。
在方寸船头施展,似开似闭,以身为轴原地转动,兵器多用船浆、鱼叉等水上工具改制,极其适合水上战斗。
当然,三人只是看热闹,懒得掺和这些江湖事。
“啧啧…”
看着赶来的官兵将人群驱赶,沙里飞微微摇头,“胖子,这边的江湖道你可熟悉?”
“了解一些。”
林胖子如实回道:“除去漕帮、排教、太湖绿林这些,还有不少武道世家传承,比如这扬州城,最出名的便是张氏‘武进士拳’。”
“张家传闻为唐相张九龄后裔,这些年三代之中,有七人中武进士,创‘张氏武进士拳’,独门技法‘七星步’名震江湖…”
“广陵那边民间擅五禽戏,也在扬州很是流行,很多武者‘晨练于市,暮演于郊’,就在这东关街一带…”
“此外,扬州乃两淮盐运司驻地,‘天下盐商,十之七八聚于扬州’。这些盐商之豪富,冠绝天下,自建不少园林,还重金聘请各路武道和玄门高手护卫。”
“说实话,单这股力量,倭寇敢来都有些奇怪。”
李衍心有所感,低声道:“就怕来的,不只是倭寇…”
一壶茶喝完,太阳终于西沉。
夕阳穿过桥洞照在河面,撒下一片金鳞。
三人当即起身,在东关街旁的水巷雇了个乌篷船,驶入小秦淮河。
这里自然比不上真正的秦淮河,但却是典型的江南水景。
河道仅容两船并行,两岸是白墙黛瓦的民居,墙下砌着石驳岸,岸边种着杨柳,柳枝垂到水面,夜风一吹,拂得船蓬沙沙响。
船行得缓,加之两岸陆续点起灯笼,似在画中漂。
岸边有妇人蹲在船头洗衣,木槌捶打衣裳的声音“砰砰”,远处亦有船娘开口清唱扬州小调,酥的醉人。
沙里飞乐道:“这瞧着不象是有倭寇来袭啊…”
林胖子摇头沉声道:“扬州承平已久,百姓怕是没当回事。”
说话间,船只已来到小秦淮河中段。
但见一座三层白楼临河而建,不仅挂着彩绸灯笼,甚至还有一座临水而建的戏台子,不少乌篷船听在下方观看。
白楼乌木大门上方匾额,赫然写着“琼花楼”三字。
“到了,就是这里。”林胖子连忙让船夫停下。
“不急。”
然而,李衍却忽然拦住了想要上岸的两人,若有所思,对着船夫低声问道:“老丈,扬州城的百姓,很喜欢养猫么?”
此话一出,林胖子和沙里飞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沿岸的街道角落、柳树上,甚至屋顶,已密密麻麻出现了很多猫咪。
这些猫咪姿态慵懒,但数量之多,却让人毛骨悚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