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朕,必须亲去(1 / 1)

第358章朕,必须亲去

日影西斜,金乌渐沉。

紫禁城的琉璃瓦在落日馀晖下,被镀上了一层流动的赤金色,仿佛一座燃烧的琼楼玉宇。

殿内的空气是温暖而静谧的。

那份由镜子香皂与蜂窝煤所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反而如同一坛陈年的佳酿,在沉静中发酵出更为醉人的芬芳。

靖北妃依旧坐在那面镜子前,仿佛一个初次得到心爱玩偶的孩童。

她的指尖轻柔地滑过那光洁如水的镜面。

镜中之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根颤动的睫毛,都清淅得如同触手可及。

周静姝端坐于一旁,纤纤玉手之上,还依稀残留着方才那块香皂所带来的清雅而悠远的花香。

而懿安皇后张嫣的目光,则最为复杂。

她的视线在靖北妃的镜子与周静姝的香皂上短暂停留后,最终总会落向那个被宫女小心翼翼置于角落其貌不扬的黑色蜂窝煤上。

它丑陋,粗糙,与这富丽堂皇的坤宁宫格格不入。

然而在张嫣眼中,这个黑色布满孔洞的东西,却比那面价值连城的镜子那块香气袭人的香皂,更具有足以撼动人心的力量。

这蜂窝煤是雪中送炭,是让无数挣扎在生死在线的大明百姓,能多看一眼来年春暖花开的希望。

何为君?

施恩于万民,而非独宠于一人;心怀天下之忧,而非独享宫闱之乐。

朱由检则含笑看着她们脸上那满足欣喜乃至崇拜的神情,心中亦是温暖。

他享受这种氛围,并非享受于她们的崇拜,而是享受于自己的心意被最亲近的人所理解所珍视。

这是远胜于朝堂之上百官山呼万岁的,更为真切的成就感。

他没有急于开口,而是抬了抬手,示意一旁的宫女给三人都重新换上了热茶。

袅袅的茶香再次在殿内弥漫开来,冲淡了香皂的芬芳,也为这近乎凝固的崇敬气氛,注入了一丝属于人间温润的暖意。

“皇嫂近来起居可还安好?前些日子听闻你有些咳嗽,朕让太医院送去的川贝枇杷膏,可曾按时服用?”皇帝打破沉默,目光温和地望向张嫣,话语间满是晚辈对长辈的关切。

张嫣连忙欠身道:“劳陛下挂心,臣妾已好多了。那枇杷膏甚是有效。”

朱由检点了点头,又转向周静姝,眼中笑意更浓:“你啊,朕看你方才嗅那香皂,鼻子都快粘贴去了。平日里让你多看些书,总说眼睛乏,看这些新奇玩意儿,倒是精神得很。”

周静姝俏脸一红,娇嗔地白了他一眼,那眼波流转间的风情,让殿内的气氛愈发柔和:“陛下赏赐的东西,臣妾自然是喜欢的。”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依旧痴迷于镜子的靖北妃身上,打趣道:“你再看下去,这镜子怕是要被你看穿了。当心它把你的人也吸进去,朕可就得去镜子里寻你了。”

一句话引得周静姝与张嫣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靖北妃这才如梦初醒,羞红了脸,连忙从镜前站起,对着朱由检福了一福:“陛下又取笑臣妾”

寥寥几句家常,如春风细雨,悄无声息地将方才那因心怀天下的豪言壮语而带来的距离感拉近了。

那个高高在上心系万民的形象与眼前这个会关心人,会开玩笑的夫君与弟弟的形象再一次完美地重叠在一起。

等到殿内的气氛在这一番笑谈中彻底安宁下来,三位女子的心神也从方才的激动中稍稍平复,重新回到了这温馨的家常氛围里。

朱由检这才端起了面前的青瓷茶盏。

他指节分明的手指握着温润的杯壁,将茶盏凑到唇边,轻轻吹了吹氤氲的热气。

就是这个瞬间,皇帝的眼神变了。

那双原本盛满温和笑意的眸子,仿佛在瞬间被注入了千年寒铁的冷冽与深邃。

眼底的笑意如潮水般退去,那目光仿佛不再看着眼前的茶汤,而是穿透了宫墙,穿透了这重重叠叠的紫禁城,望向了某个遥远而冰冷的方向。

朱由检放下茶杯。

“啪。”

一声清脆的轻响。

殿内所有的声音,包括窗外的风声,似乎都在这一刻被这记轻响所吞噬。

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被吸引过去,她们的心头没来由地一紧。

朱由检的语气依旧平静,甚至比方才闲聊时还要轻缓几分,但吐出的每一个字,都带着如山一般的重量。

“镜子、香皂,能让我大明的子民活得更体面。”

“蜂窝煤,能让他们活下去。”

他顿了顿,锐利的目光缓缓扫过三张略带不解的脸庞,然后一字一句地说道:

“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家国安宁。”

话音未落,他再次停顿,给了她们一个呼吸的瞬间去理解这句话的分量。

随即,平地惊雷,轰然炸响!

“所以,朕的下一步大计,便是在来年开春之后,倾国之力,一劳永逸地解决建奴之患!”

“一劳永逸地解决建奴之患!”

最后这半句话每一个字落下,都让房间内刚刚回暖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凝结成霜。

那是深入骨髓的寒意,比北京隆冬的朔风还要刺骨。

靖北妃脸上那因羞涩而泛起的红晕,如同被冰水泼过的炭火,瞬间僵住褪色,只剩下惊愕的苍白。

她手中的丝帕悄然滑落,掉在脚边,也浑然不觉。

周静姝端着茶杯的手猛地一颤。

杯中的茶水随之晃动,一滴滚烫的茶水溅落在她细嫩的手背上,烫得她一哆嗦,但那点皮肉之痛与她心中掀起的惊涛骇浪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而张嫣,这位经历过天启朝党争酷烈,见证过先帝驾崩,辅佐新君登基的前朝国母,她的瞳孔在听到建奴之患四个字时,便已然猛地收缩成了最危险的针尖!

空气仿佛凝固了,时间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周静姝。

身为他的枕边人,没有人比她更了解朱由检的行事风格。

这个男人一旦下定决心,便有着一种九头牛都拉不回的决绝。

他的言语,从无虚饰;他的计划,从无退路!

周静姝的脑海中,电光石火般地闪过一幕幕画面:

面对陕西传来的,惨绝人寰的灾情,满朝文武皆言国库空虚,无力赈济,他却毅然决然地亲赴陕西,以天子之身,立于饥民之前!

而后,为了彻底挖出大明的财税蠹虫,他竟又一次御驾南下,在扬州城掀起滔天巨浪,将盘根错节百馀年的盐商等连根拔起!

陕西是天灾人祸,江南是国之蠹虫。

而辽东的建奴

周静姝的心猛地一沉,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住,瞬间坠入了无底的深渊。

她知道,皇帝口中那一劳永逸地解决,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真正让她感到恐惧的含义!

那绝不是简简单单地指派一位大将,增拨一些粮饷。

以皇帝的性格,以他过往的行事来看,解决二字,意味着他要亲自去掌控,亲自去监督、亲自去面对!

“不”

一个无声的字眼在周静姝心底呐喊,她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尽,化作一片令人心悸的煞白。

她手中的茶杯再也拿不稳,哐当一声摔在地上,跌得粉碎。

那清脆的碎裂声,如同她此刻的心,四分五裂。

周静姝几乎是本能地,将那双充满了惊惶与无助的目光,投向了上首的张嫣。

张嫣在周静姝失手打碎茶杯的同时,也接触到了她那求助的目光。

张嫣的心咯噔一下沉到了谷底。

周静姝能想到的,她又何尝想不到?

甚至,她想得更深,更远,也更恐惧!

一个让她从心底里感到战栗,甚至不敢去想象的念头,在周静姝求助的目光与皇帝那冰冷决绝的眼神交汇的刹那,如同漆黑雨夜中的一道惨白闪电,轰然照亮了她的整个脑海!

陕西之行面对的是手无寸铁,嗷嗷待哺的饥民,危险在于疫病与民乱的失控,但终究是内部之事。

江南之行面对的是富可敌国,心如蛇蝎的商贾,危险在于看不见的暗杀与阴谋,但终究是在大明的王土之上。

皇帝都选择亲临一线,以身作饵,以龙为镇,将一切掌控在自己手中。

如今,这辽东的建奴,这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便如同一柄悬在大明脖颈之上的利刃,是大明百年来流血最多,耗费最巨,折损最惨的心腹之患!

以皇帝这种“事必躬亲,不破不立”的性格他必然会

亲征!

靖北妃此时也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她看着周静姝那惨白的脸色,又看看张嫣那陡然变得无比凝重的神情,再联想到皇帝方才那番话,她也终于明白了。

她们三人私下里也曾不止一次地聊过辽东的局势。

在她们的设想中,皇帝在解决了内患、充盈了国库之后,应当会像历代英主那样,先休养生息,厉兵秣马,任命良将,徐图进取。

或许是五年,或许是十年,等到国力鼎盛,兵强马壮之后,再与建奴决一雌雄。

她们从未想过,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决绝!

快到让她们措手不及,决绝到让她们胆战心惊!

一时间,坤房间内无声无息。

只剩下三位女子急促而压抑的呼吸声。

周静姝的嘴唇翕动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她知道,自己在这种军国大事上,在这种由帝王干纲独断的最高决策面前,她的分量远远不够。

她的任何劝说在朱由检听来,恐怕都只会被当做是妇人之仁,是儿女情长,甚至可能会引来他的不悦。

靖北妃更不必说。

她一向的角色便是在君王面前展露笑颜,承欢伺奉,在这种足以动摇国本的大事上,她甚至连开口的资格都没有。

她们的目光,那两道充满了恐惧担忧与最后希望的目光,尽数汇聚在了懿安皇后张嫣的身上。

在这座偌大的紫禁城里,在这位年轻的帝王面前:

论身份,她是皇嫂,是先帝遗后,是法理上的长辈。

论情分,皇帝自登基以来,对她始终抱有超乎寻常的敬重与亲近。

或许普天之下,也只有她的话才能让这位已经心意已决的帝王,稍稍回心转意!

张嫣感受到了那两道几乎要将她压垮的目光。

她能清淅地感觉到周静姝攥着衣角的手在微微发抖,也能看到靖北妃眼中那泫然欲泣的惊恐。

张嫣深吸一口气,那口吸入肺腑的空气,冰冷而涩苦。

她强迫自己砰砰狂跳的心脏镇定下来,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从座位上缓缓站起,对着朱由检郑重其事地再次一福。

这一次,不是敬佩,而是恳求。

她的声音努力维持着平稳,却依旧无法掩饰那发自肺腑的颤斗:

“陛下,臣妾知道您心怀社稷,志在四方。可是可是辽东非同小可!”

她抬起头,直视着朱由检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道出了所有人的恐惧:

“陕西是饥民,江南是商贾,皆是我大明内患,是癣疥之疾。但建奴是百战悍匪,是盘踞在北境数十年、以我大明血肉为食的饿狼!自萨尔浒之后,我大明在他们手上吃了多少亏?折损了多少精锐?辽东经略换了一任又一任,可战局却始终未见起色!”

她的声音带上了一丝泣音:

“您是万金之躯,是这大明江山唯一的擎天之柱!古语有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啊!”

这番话如杜鹃啼血,字字泣泪,说出了在场所有女人的心声。

那不是去巡视,不是去赈灾,那是去战场!

是一个用无数大明将士的骸骨堆积起来的,真正的龙潭虎穴!

房间内,张嫣那番情真意切,饱含恐惧的劝阻,馀音仍在梁上盘旋。

周静姝与靖北妃皆是泪光盈盈,满怀希冀地望着朱由检,期盼着他能被皇嫂的这番话所打动,哪怕只是流露出些许的尤豫。

然而,出乎她们所有人的意料。

面对张嫣的泣血之言,面对三双担忧至极的眼眸,朱由检没有动怒,没有不耐,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他反而笑了。

那笑容很轻,很淡,却如同一轮于冰海之上缓缓升起的,散发着清冷光辉的皓月。

笑容里没有半分被说动的迹象,只有源于绝对自信的从容,与睥睨天下视艰险如坦途的无上气势。

“皇嫂。”

朱由检缓缓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昏黄的暮色中投下长长的影子,那影子仿佛一尊顶天立地的神只,笼罩了整个宫殿。

他踱步至窗边,负手而立,目光再次投向那片被晚霞染成血色的北方天际。摇了摇头,声音轻缓,却又无比清淅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你的担忧,朕明白。满朝文武,天下臣民,都会有与你一样的担忧。”

“但正因如此,”他的语气陡然变得斩钉截铁,“朕,才必须亲去!”

朱由检转过身,不再看窗外的风景,那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眸如两柄出鞘的利剑,直刺人心。

他扫过三张写满了忧虑与不解的绝美脸庞,字字铿锵!

“朕若不去,偏安于这紫禁城内,只凭一纸诏书,几句勉励,前线的将士们,凭何死战?”

“朕若不去,高坐于这龙椅之上,只听塘报奏折,京城的百姓们,凭何相信朝廷能胜?”

“朕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看到,让那些忠勇的将士看到,让那些徨恐的百姓看到,也让那些首鼠两端、心怀叵测的宵小看到”

朱由检的声音充满了不可一世的威严:

“朕,大明的天子,敢于亲临阵前,直面我大明最凶恶的敌人!”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朱由检重复了一遍张嫣方才的劝谏,随即发出一声极轻的笑。

但这笑声中却再无半分温情,只充满了金戈铁马的铿锵之音,与即将踏碎山河的豪迈!

“说得好。可皇嫂,你们都忘了一件事。”

他向前踏出一步,整个人的气势在这一步之间攀升到了令人窒息的顶点。

“朕,是天子!”

“何为天子?代天牧狩,抚育万方。这天下,从极北的冰原到南海的烟波,何处不是朕的土地?这社稷,从巍峨的庙堂到乡野的阡陌,何处不是朕的责任!”

皇帝的声音,仿佛蕴含着某种言出法随的魔力,让整个宫殿都为之震颤!

“危墙?”

“建奴的铁蹄,是危墙;流寇的烽火,是危墙;贪官的欲壑,是危墙;麻木的人心,更是危墙!”

“若连朕这天子都只知畏惧危墙,都只想着偏安一隅,那这大明江山岂不就真的处处皆是危墙,再无寸土安宁之地了!”

朱由检看着已经被他的话语震慑得说不出一个字来的三位女子,缓缓收敛了那外放的气势,但眼神中的决心却愈发坚定如铁。

他的声音在此升调,充满了威严与决心,仿佛不是在对她们三人宣布,而是在对这宫殿、对这紫禁城、对整个天下宣告:

“朕,意已决!”

这句话如一座大山轰然压下,彻底粉碎了她们心中最后的一丝侥幸。

朱由检顿了顿,目光仿佛穿透了厚重的宫墙,穿透了无尽的空间,直抵那冰封雪盖的辽东大地,直抵那座名为盛京的,建奴的伪都。

然后他掷地有声许下了他作为大明皇帝最狂妄,也最坚定的誓言:

“朕不但要去辽东,朕还要亲率大军,兵临盛京城下!”

“朕要让那皇太极,让所有的建州女真,都睁大他们的眼睛看清楚——”

“谁,才是这天下的主人!”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她是剑修 流放:和傻爹顿顿吃肉 剑骨被挖,我反手迎娶师尊死敌 斗罗:从一剑劈死阿柔开始 重生嫁给老鳏夫,宠疯 被圣女推倒后,我无敌了 死对头吻得越狠,哄得越凶 皇帝互换开局:阿斗开局半壁江山 我的穿越从二炮手开始 原来我们一直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