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临界点(1 / 1)

第622章 临界点

”我确实不在,不过会让程墨出面一下,研究院体系内哪里想去考察,也都可以。”

11月,东阳的天气越发寒冷。

虽然和哈城这样的数值怪比不了,但考虑到没有暖气这件事,还是有点难挨的。

翟达在食堂排队打饭,摆手拒绝了前面员工的让位,和李康达沟通着情况。

程墨位格足够了,把“鸿图os”单独拆出来,也是一个巨兽,甚至依旧能成为民营500强第一。

实力这么强,低调太难了。

这次撤县建市,可以说除非京北叫停,否则板上钉钉,翟达笑着宽慰了两句,告诉李康达自己等着东阳上下的好消息。

打了一份炒豆渣,单带一份红烧肉,翟达拖着餐盒,朝着自然庭院走去。

最近越来越冷,去庭院“野餐”的人极少,一路上只有薄薄的雾气,和远处影影绰绰的轮廓。

毕竟要想在这室外安安稳稳坐一会儿吃个饭不难受,还是需要有点体质的。

路过某处拐角时,一个身影恰好迎面走了过来,看到翟达一愣。

“会长,您也来吃饭?”

周墨也端着饭盒,有些躲闪。

翟达看到这家伙,眼神多了一些恨铁不成钢。

“你这家伙,什么时候回来的?”

周墨尴尬的笑了笑:“就昨天到的东阳”

翟达示意一起往前走,同时口中说道:“真就是孙猴子的性格?山里呆不住?”

他已经通过正式渠道,了解了周墨的情况。

在西昌基地那边,周墨表现优秀,作用巨大,但似乎呆不住了,强烈要求离开。

作为借调过去帮忙的外部人员,那边也确实没有办法阻拦,就是不知道出来前签了几斤保密协议好在那边还有研究院十多人。

迄今为止,连翟达都不知道周墨参与了什么项目,只是大概知道和航天有关。

他也没有打听的想法,合适的时候他会听到老师龙吟的。

就如同之前的“陆基中段反导”。

周墨讨好道:“会长,两个月了基本没离开过,后面一段时间我精神压力特别大,有种说不出的焦虑感。”

翟达白了一眼这个学弟,最后还是没有苛责什么。

这确实是一个很正当的理由,封闭生活终究有极限。

每个人体质都不一样,有的人就特别容易到。

两人一起走到了“倒吊之塔”下方,并排坐在同一张长凳,偶尔闲聊几句。

“会长,你觉得钱老是什么样的人?”

翟达随口道:“你在那边两个月,跑来问我?”

周墨摇摇头:“钱老何等位格,即便工作过一段时间,也有些雾里看花。”

翟达笑了笑:“你只要知道,老师是人类智力巅峰即可,说古今中外未有,未免有些唯心”,毕竟没法实际比较

“但近代以来地球上匆匆过客百亿人,老师的智慧可能可以排进前百,甚至前十也说不定”

周墨喃喃道:“是啊这样的人物,确实不同凡响。”

翟达翻了个白眼:“你脸真大,老师需要你评价么?”

“抱歉抱歉,我不会说话”

话题一断,认真吃饭。

只是偶尔抬头望向那【枪决老榆】的时候,翟达眼里总会闪过一丝忧虑。

老榆又不太一样了这也是他今天想来这里吃饭的原因。

之前的冬天,老榆就有一种奇怪的特性,那就是冬季不再象普通榆树那样落叶,而是“黄而不落”,由于其树冠愈发茂盛,冬季会呈现一种“金黄之树”的感觉。

研究院许多人都在期待这一变化,非常美。

和黄毛染了一半没药水了一样。

吃完一顿天寒地冻的户外午餐,周墨提前起身准备离开:“会长,西昌那边是我的错,回来后我会继续努力工作的,将功补过。”

翟达摆摆手,没有过于计较。

等周墨走远后,翟达才缓缓闭上眼睛,打开了系统。一字一句的翻看【枪决老榆】的系统描述,内容很长

但最后一无所获。

之前的“金黄之树”,现在的“三七分”,都没有体现在系统信息中。

系统信息永远不会“详尽”,尤其是老榆这样活着的【装备】。

老榆已经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再诞生“新生效果”了,上一个获得的还是刚刚栽回东阳的时候:“喜恶皆宜(倒吊/正种):范围内智慧生物,对老榆的喜爱/恶意将会被其感知。”

抽象的能力,翟达至今不知道有什么效果。

但它的成长没有停止,无论是永不停息的营养液,还是巨大范围内百万智慧生命的“念头”

都在滋养着老榆。

即便没有【大大唇盘】的增幅,它本身的范围面积,也来到了2048米,是刚移栽回东阳时的四倍,唇盘增幅后,已经是十公里范畴。

这“三七分”大概率是生命力旺盛的表象?

只是接下来呢?

还会再诞生什么样的能力?

如果可以,翟达其实只期望它有数值上的增长,而不是觉醒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看来,对老榆的研究不能落下,且不说【无面观音】合不合成,至少根须汁液,以及对小黑变异的研究要一直持续下去。

距离用科学解析老榆还有很长的路,但“了解越多,风险越小”是不会错的。

翟达收拾了一下饭盒,起身朝外走去。

却没注意到,头顶那庞大的树冠,某处隐藏在枝繁叶茂中的枝头。

一片叶子正在以缓慢的速度,重新恢复绿色。

一只乌鸦落在枝头,猩红的小眼睛似乎捕捉到了这种异常,探下头来,想要叼啄一下。

枝头却突然一阵抖动,惊走了它。

某种临界点,越来越近了。

参加“中车协”会议前剩馀的几天,翟达重新将富馀的精力投入在生物研究所中,加大了对“根须汁液”的研究力度。

加大方式:满挂满负荷。

【论系统工程】常备,还有【文理相宜】在手。

新采购的大量设备已经到了,他要尝试确定+人工合成有效成分。

“确定”部分很顺利,现代生物、化学手段,足以分拣和锁定出分子级别的成分,只能说翟达是幸运的,老榆汁液中确实存在某种东西,而非完全虚无缥缈的“超凡物质”。

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属于蛋白质,“体型”、“非晶态”、“高聚合度”、“强亲水性”,类似于树脂,分子质量24万

目前尚不清楚最小结构单元如何,反正天然提取出来就这个屌样子。

嗯纯属猜测。

他大概率是不会为了满足这个好奇心,将老榆正过来,并且不关闭装备效果,只为了取一些样品

各种实验他做了很多,也基本确定了作用范围,但想要人工合成出来,难度极大。

这么说吧,若想百分百复刻,难度已经超过当前人类水平。

一万以下分子量的蛋白质,往往都需要数月至数年时间,这还需要一定运气,且不考虑成本,只考虑成功与否。

24万分子量,如果以当前人类已有科技硬推

估计翟达退休的时候能看见。

为啥“生化环材”被称为四大天坑?

因为这几个货,光有天赋都没用,还看命。

甚至光命好都没用,还得命硬,否则扛不到命好的时候

就猝死了。

不过到了这一步,也就是“科学概念”初步介入后,他也就可以换个思路了。

不好意思,科学家是我的身份,但职业其实是一家巨型企业的老板。

他可以酌情将其拿出来,交给“生物医疗研究所”的其他人了。

用集体的力量去磨平这座大山。

他可以暂时隐瞒用途,只以确定性的蛋白质模型交给刘翰林这样的天才,让其尝试人工合成,或者至少搞点进展出来。

至干来源合适的谎言,加一点老板的威严,足够了。

“老板,24万分子量的蛋白质,你要人工合成?”

刘翰林脖子前倾,瞪大了眼睛

就在几个月前,美国某个大学合成了一种flr蛋白质,由242个氨基酸组成,打破了业界最高记录。。

翟达拍了拍刘翰林的肩膀:“我只是需要你们朝着这个方向推进,没要求你们短时间内成功,哪怕不可行,也要论证一下原因和技术不足的方向。”

刘翰林看向翟达提供的优盘,感觉实在太过突然,研究所的人大概知道老板偶尔会独自来进行研究,而且会关闭监控,但没想到会是这么抽象的内容

不,或者说抽象只是对他,老板未透露的信息里面,肯定有秘密。

嗯,他也不会去打听就是了。

翟达将u盘交给刘翰林:“我思考了两个方向,一是进一步研究,拆解成不同片段,搞蛋白质组装。”

“二是生物合成法,以基因技术修改生物酶或低等菌,使其繁殖发酵,产出需要物质后提纯。

当然,无论哪一种,依旧是在“当下人类技术极限”

只是存在“理论可能性”。

翟达故作神秘道:“这个模型,是花了不小代价得来的,有确定性结果前我就暂不透露来源了,你可以调配一些人,看看有没有搞头。”

刘翰林点点头:“它的重要程度是?”

翟达:“印度。”

刘翰林:

那相当重要了!

应该是印度仿制药渠道来的?果然多的不能打听,里面门道太多了。

见刘翰林基本相信,翟达颇为满意,不愧是连跳三级,19岁就大学毕业的天才。

就是好骗。

安排好这件事后,翟达不再迟疑,于11月25日,准备启程出发沪上,参加“中车企”的论坛。

随行的还有六七位汽车事业部管理岗,以及武装部负责安全的“向前进”组合。

航班是12点的,早上翟达和小木头一起来到研究院,最后处理了半个小时工作。

出发前,翟达看向窗外的自然庭院,微微停滞

感觉黄色的部分又变少了?

角度问题么?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重回1983:渔猎长白山 我在医院当卷王,阎王见了都摇头 时停起手,邪神也得给我跪下! 重生1980:我赶海打渔成首富 开局户口本魔改,大佬逼我修行 荒野直播:我的秘境通现代 逆位迷宫 最强都市狂兵 入狱三年后,前妻跪求我原谅 我们都在拼命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