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08:装备系男神 > 第610章 学术界的‘超级权限’?

第610章 学术界的‘超级权限’?(1 / 1)

第610章学术界的‘超级权限’?

翟达没有赶王晖走,虽然失去了独自实验的空间,但也算淡化了他总偷偷加班这件事。

今天就少弄一会儿,早点走人算了。

一边往里面去,一边闲聊,翟达才明白王晖的意图。

他还是想要“进步”

研究所有这么多特殊样本,取得新成果的机会颇多,他想要在本职工作之馀,自己再有点成绩

毕竟曾经,他也是研究生毕业,专攻植物方向,只是人生际遇不明,最后变成园林养护专家了

每天和肥料打交道,指甲盖里都是羊粪味儿。

有上进心的人,翟达不会制止的。

片刻后,巨大的实验室内两个人进进出出,也不完全待在同一个地方,各忙各的。

大概一个小时后,王晖见翟达停顿了一下,才见缝插针道:“翟总.能问个问题么?”

“你说。”

“如果有特别小特别不值一提,也没什么价值的成果,能发论文不?”

翟达将眼睛从显微镜上“拔”了下来,转头道:“能啊,什么样的论?”

“我们的植物样本中,有些虽然没有特异性效果,但植物学丶博物学领域还是有一点价值的”

说完王晖有点不自信,比划了一个指尖大小:“—点点”

其实研究院和许多大型科技集团类似,并不“完全禁止”论文发表。

与“内核技术”无关丶与“公司战略和利益”不冲突丶不构成“技术外泄”的内容,经由公司统一核准,允许发表。

科研人员可以作为“第一作者”,公司作为“通信作者”,但论文涉及的成果,属于职务成果,科研人员仅享有“名誉”。

当然这是纸面上的,实际上公司体系内,大家对发论文都没太大欲望,除非是研究院自己有战略需要,有意向外界透露的。

比如误导一下同行丶吓唬一下同行丶拉升股价(研究院无此须求)等。

真有用的东西,直接抢占技术专利不香么?

甚至最内核的东西,为了避免公开,连专利都不会注册。

所以研究院内部出去的论文,其实极少,而且审核比较严,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的。

这个快四十岁的男人,害羞的象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头一次跨上心爱黄毛的电瓶车。

车座还有点黏糊的那种。

“翟总,我知道公司有规定,工作成果属于公司.这个您放心,不过.我按照正常流程提交后上面上面说内容太水了”

水到公司审核都过不了,那是相当水了,怕发出去影响研究院的牌面。

全球多少巨头丶大佬关注着研究院呢

到时候胆战心惊的点进去,骂骂咧咧退出来,长期以往有损于研究院的威望

翟达看了他半晌,冒出来一句:“你没发过?”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人没发过论文吧?

他想得个翟总的许可,以个人名义发了算了。

反正都是渣渣级的成果

翟达想了想,他觉得并不是什么大事儿,但也并不想开这个特例。

有了一次就有无数次,有了王晖,以后会不会有王菲丶王晶丶王祖贤?

都开特例么?

他虽然很随和,但不代表没有原则,作为这艘大船的掌舵人,为一人开先河,得要考虑以后的路怎么走。

于是平静的摇摇头:“我建议你,继续精深水平,总有一天会有质量足够且合适的成果,那时再通过公司正式审核发表,不急于一时。”

王晖只能黯然的点点头,有些失落,但再争取的胆子肯定是没有的。

之后实验室气氛沉默了许多,王晖的行动变得蹑手蹑脚起来,生怕再有一点动静打扰翟达。

放屁都得先掰开了再放。

只是翟达收尾的时候,脑子却也在思考其他事情。

十几分钟后,翟达准备去更衣室换衣服离开了,才突然说了一句:

“你说的论文的事情。”

王晖整个人僵住,生怕老板数落自己。

“我不要了,我保证再也不碰了”

翟达无语道:“我是说你等等看吧,也许过段时间,规则会有变化。”

“呃您是说?”

翟达道:“我在考虑,发研究院自己的期刊”。”

返回家的路上,翟达开着车,构思着“研究院自己期刊”的可行性。

所谓学术期刊,有一套严格的规则,以及更多的潜规则。

这些一环套一套的东西,最后钩织的,其实是“学术认同”,或者说,“学术话语权”。

理论上,只要获得国家出版批准,任何公司都能发行期刊,有没有人投稿凭个人本事,但若冠以“学术”二字的前缀,那就又会多出许多法律以外的要求。

比如,国际学术权威库:如sci丶ssci丶sp等是否收录。

通过他们的认可收录后,才能获得对科研人员无比珍贵的“引用频次”,即“影响因子”

未认可的期刊,即便质量不俗广为流传,人家不统计也就是个“0”。

而这个认可又会演化出许多标准,最终达成“学术话语权”的拢断。

有多严重呢?不怎么发丶但天天看的翟达很清楚:深入骨髓。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1年数据,且不统计华人丶流出人才)

粗暴的翻译一下:科技发展有四分之一是中国人推动的,却变成了给评委表演的配角。

常有反思党提及,这是因为国内学术环境差,中国人不守信只讲人情世故造成的。

但这里可以先别反思了。

学术不端是客观存在的严肃内部问题,阻碍着科技发展,但这不是西方世界高高在上当裁判的理由,反观若是认真去看“不讲人情世故”的西方论文

你会发现那边更水。

你期待那些卖血还午餐贷的学生,能有多优秀么?。

哪怕国内学者已经在《科学》丶《自然》等顶刊占据了半壁江山

学术界人家依然是裁判,你依然是选手。

而研究院若想创建自己的期刊,做都做了就要有目的,比如一个愿景,或者一个目标。

在翟达看来,也许可以以“促进学术话语权转移”为目标。

至少平权吧?

都二十一世纪了,男女都平等了,不同国度的科研工作者还不平等?

多少知名大学的教授,出国交流谦卑如狗,这其中固然有一个时代的思想惯性,但底层逻辑还是话语权的丧失。

美国沃伦国立大学客座讲师,用英文写着就一文不值,因为这是个野鸡大学。

但换成中文,在国内够他混成名人了,如此利益下自然有人用膝盖蹭着出去,然后站直了回来,并成为这个体系的坚定拥护者。

翟达觉得,以常规思路,去办一个被学术界认可的“学术期刊”,没啥意思。

研究院进去也是“选手”,“裁判”还是那些人。

若想干掉裁判,就必须要有一点颠复性:比如在新场地,举办新比赛!

就象,柯达到死也想不到,弄死它的是做手机的。

那撬动“学术话语权”的人,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弄作业系统的?

新时代,就要构建新时代的秩序,也要有新时代的“工具”。

现在的学术体系太低效了,大部分还在沿用十几年前的“邮件思维”,甚至几十年前的“信件思维”。

在翟达看来,相当低效。

离学阀太近,离社会太远。

干脆就彻底颠复,让他们感受一下“移动互联网思维”。

反正研究院家大业大,花不了几个钱

想到这里,翟达拨出了一个电话,给“图灵”程墨。

“会长,我在。”

“程墨,你觉得以移动互联思维,搞学术平台,有没有搞头?”

电话那边,办公室内加班的程墨脑子转了许久。

中文果然博大精深活久了总会遇见听不懂的内容

翟达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你看,现在学术期刊本就没什么人看纸质版了,姑且可以理解为一个基于pc’的在线体系,你觉得第一个将学术’搬上移动端’的人,有没有机会争取到一点话语权?”

“功能一点不复杂不是么?甚至数据量也不会很大,不过是个投稿丶评审丶

发表丶查询机制罢了。”

“学术期刊的核逻辑,不就是影响力’么,但它们再怎么努力,哪怕累积了上百年,影响力也不过局限在学术界,但用鸿图os为支撑,范围则可以复盖到全球丶全阶层。”

“构建一个更贴近生产丶生活丶社会的学术平台,把那些顶着专家’名号的人外衣拔下,让所有人都能看看什么叫“学术’,也顺势重组一下学术界’的逻辑,学术也许不能平民化’,但它应该平等化’。”

“否则什么垃圾也敢自称专家,评个优秀论文不就是笃定了学术体系复杂丶有隔阂,一般人根本查不到他们么?”

“以前那些学术期刊,都给它们收录进去,反正都是公开的,但让他们蹲在下面表演我们自己做裁判!”

说到这里,程墨已经完全明白了,脑子里开始下意识构建仿真。

就象会长说的,从程序角度,一点也不复杂。

如果有一个移动应用,可以依托鸿图的超强复盖率,撬动那些学术人士添加,天然就会如“期刊”一样,有了基础“影响力”和“传播力”。

在上面可以顺畅的查询全球科研成果,这个体系也不庞大,比不上“通用搜寻引擎”万分之一。

顺带可以让科研人员直接交流,承担一定社交属性本身也作为“被投稿方”接受全球投稿审稿任务就在线匿名分发即可。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便利,响应速度也会快很多。

到时候,收录《自然》丶《细胞》丶《科学》这样的顶刊,但在导览上都放在自家后面

全球用户先看到的,是“机械内核研究院”体系下的论文,然后才是传统期刊论文。

甭管初期内容怎么样,一眼看过,就有种话语权重新分配的感觉,根植在用户心里。

哪怕科研人员,也会逐渐倾向于更方便丶更快捷的使用习惯,继而进一步改变他们的认知。

科研人员也是人,也用手机,也需要省时间。

而且也图名丶图利。

当一篇论文被“机核”收录,能带来广泛的知名度和声望时,他们会来的。

会自带干粮的来。

从基层科研人员,一路撬动到顶级大佬。

总的来说,大有可为,而且好处多多。

这同样是增加“鸿图生态”深度丶强化“生态占位”的好手段。

“会长”

“恩?”

“不愧是您。”

翟达笑了笑:“这马屁拍的真硬,不过从你嘴里说出来,也不错了,那么你先想想,明天我去找你,我们好好合计合计。“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只走肾不走心?糙汉他偏偏要走心 年代:忽悠全县梭哈县长求我低调 极改法则 开局跳崖,签到三千年医圣传承 那年风动,我在年代搞核武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股神:从日内交易开始 恰春归 女儿喜欢后爸,我成全他们一家三口 文娱:每月一首成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