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车厂悟道
七月初,当外界迎来暑假,翟达也更改了自己的工作习惯。
每天早上去总部待一两个小时,中午之前必定抵达机械工业园,指挥设备进厂、参与产线调试、规划生产动线。
其实,以翟达现在的身份,和研究院如今的体量,他本不用再深入生产一线了。
就和许多技术起家、但功成名就的大佬一样,逐渐将精力放在管理、人脉关系甚至资本领域。
不过翟达本人对一线工作并不排斥。
甚至有一种健身人士闲不下来,一段时间不练手痒的感觉。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想要谋求一点【论系统工程】的经验值,装备获得至今,解封任务才(4/10)。
要是天天坐办公室,怕是尿分叉了都解封不了。
由于量产工艺早已经论证多时,整个过程还是比较流畅的,不过因为占地面积巨大,需要在管理上下不少功夫。
培训学校里,那些准备多时的新员工,加之原本车辆实验室的老班底,仅仅初期就有千人规模,如果算上其他支持性部门,人数还要增加。
汽车之所以被所有国家重视,成为争夺高地之一,不是因为它有多先进。
那方向盘不正对着司机,不照样能开?
其真正原因,是它可以容纳大量产业工人,提供大量技术岗位。
不光是未来城车厂这一处,供应商、销售、维修作为被钻研透的行业,一些数据早已经不是秘密。
1个汽车一线生产岗位,能连带创造7个直接相关岗位。。。
就此时初来乍到的1000个一线工人,等投产销售稳定后,背后可能就代表了两万个工作机会。
虽然,由于在欧洲销售的原因,不可避免会被分摊一部分下游工作机会,但作为汽车产业攻坚战的“墙外玫瑰”,这种外溢也是能接受的。
因为制造地抢夺德国、法国汽车工业的岗位,将会更多。
许多来东阳寻求机会的年轻人,都因此顺畅地得到了一个待遇优厚的岗位。
当然,这里永远不缺工作机会就是了,研究院和乌托邦集团的各个板块,都在不断扩张。
翟达戴着安全帽,游走在巨大的生产基地,布置着生产规划。
仅仅一期基地,就有着七十万平米的生产面积,容纳压铸车间、涂装车间、电池车间、车身车间、总装车间五大金刚。
每个车间的生产须求、执行标准、自动化程度都各不相同。
“纯水从这里引入,留槽20公分以上,从这边绕过去别走地面,记得渠道颜色用蓝色,纯水的须求量会很大,设备是机核半导体自研的新型号,那边会派人来,但你们自己要摸透。”
“好的翟总。”
“这里,要有警示标识、围挡、紧急断电按钮三重保障,固化烘干信道抬高30做空间隔绝,160°烘烤不是闹着玩的,以防有人走进去:”
虽说但凡脑子里还有点固形物都不至于这么蠢,但工业生产上的事情,防患于未然少不了。
有时候,还真得将所有人当做“傻瓜”。
这就叫“防呆”。
当协同化运作时,总要保障最“呆”的那个依旧能搞定,才算合理。
翟达核查着一道道产线流程,有些地方一次交代太多没用,早晚会乱掉,得一步步指导才行。
所以有些地方,翟达每半天就要去瞄一眼。
作为拥有【论系统工程】,且带领过多次大型产业建设工作的人,翟达对全局的布置能力是很强的,工业场景的须求、工艺环节的衔接、生产过程的预判,都有着统合性理解。
甚至包括对“人”这一生产关键要素。
而他的每一个安排,最终也会填充进汽车事业部的标准化手册中。
以往需要逐渐验证,甚至多次试错才能得到的东西,翟达只需要看一眼就能总结出大概。
翟达亲自带队,也将行业里一半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筹备工作,有机会缩减到两三个月。
这种“全局思维”,在和平社会,基本只能用于组织生产或经营公司,但放在古代,说不得也是个统帅99,领兵打仗多多益善的超稀有角色。
汽车基地的安装调试工作,充实而高效。
之前长期办公室里批文档,小手一抖,都是几亿几十亿的生意,“事业”两个字渐渐被异化成了数额的变动。
不过一线工作中每一条渠道,每一根线缆,又重新让翟达找到了实感。
确认了自己是在干什么。
一晃眼就到了中午,汽车基地食堂还未弄好,大量盒饭从隔壁电机工厂拉来,采购的桌椅倒是到了,拉了几十张出来摊开在厂房脚下外阴凉处。
翟达也不例外,盒饭称不上美味,但分量很足,吃不饱可以多拿。
桌子数量稍有不足,许多人领了盒饭四处找位置,当然也有直接靠墙根儿蹲着吃的。
没人强调,不过翟达坐的桌子只有几个总部的工程师敢坐,那些人吃完后,座位就空了下来。
翟达看到有几个年轻人一直在打转,似乎已经端着盒饭许久了。
翟达招招手,对那几人道:“来,坐这里。”
几人犹尤豫豫,翟达只能加了一句:“我又不是什么魔鬼。”
“谢谢翟总。”
翟达招呼他们赶紧吃饭,下午还要忙,不过总感觉三人在偷偷打量他。
似乎在说:大佬,你也吃盒饭?
大概在他们眼里,翟达这样的人,至少得至少得多加个鸡腿吧?
或者抱着秘书吃?
小眼神搞得翟达挺不自在的,干脆擦了擦嘴道:“你们三个一起的?老家是哪里的?”
口音很明显不是本地人。
一个戴眼镜的青年相对外向些,壮着胆子道:“我们都是川省的,一个村的,刚来东阳”
“什么学历?”
三人都有些汗颜,小心翼翼道:“高高中:”
他们初来乍到,在三人眼中,研究院是那种高科技无敌,全球着名的先进企业,高中学历放这里怕是和文盲差不多,所以回答的很志芯。
生怕翟达下一句就是:起来,你们不配和我坐一桌。
其实作为产业工人来说,高中并不算太低的起点,只是就业压力倒逼之下,学历在不断贬值罢了,以前高中生那也是知识分子了。
同样,因为高中毕业不再代表着可以取得优秀工作,教育环节干脆将关注点完全放在高考上,进一步和社会脱节,在就业市场上贬值。
不过这种变化,也和人类“技术大厦”越盖越高有关所以很多社会状况,专家分析来分析去。
都是t的屁话。
不如直接解决问题。
如果全国1000万高中毕业生里,能有500万个优秀岗位做选择,让另外一半去高考,不就皆大欢喜了么,连带大学生薪资都能提高,因为竞争压力小了,能解决数不胜数的社会问题。
巧了!
日本就有500万个汽车制造和配套产业岗位,抢了这票,再去抢点别的!
“高中那你们应该工作了好几年了,之前干过汽车厂么?”
眼镜男生摇摇头:“没有就是电子厂打螺丝的,因为挣不到什么钱,听说东阳机会多就来看看,谢谢翟总给我们工作机会。”
翟达摆摆手:“工作是你们自己争取到的,这边感觉怎么样?”
提起这个,眼镜男生就不自觉咧开了嘴,嘴角比ak还难压。
“这边工资高,刚入厂就6500一个月,吃得好,还有奖金和加班工资我们之前打听过,郑市日产那边一个月工资才3500.我们想好好干下去。”
翟达点点头,其实在研究院体系里,6500一个月并不高,对一线工人来说,这个数只是基础。
至于比同行高了快一倍,翟达也没什么感觉,研究院是按照自己的理念和情况定的,并非比照着同行选个最低数字。
翟达看他们初来乍到,恐怕代表了许多东阳当下来打工的人,鼓励道:“许多年轻人,将进厂当做权宜之计,只想着攒点钱就走,或者干脆自己都花光了,这种观念即便提升了薪资待遇也未必能扭转。”
“进厂并不可耻,若有机会多学点东西,研究院的晋升信道是打开的,普通一线工人,也能去努力往更高处走。”
正说着,刚好赖磊端着盒饭路过,翟达笑了笑,努了努嘴。
“看到他了么,两年前也是培训学校出来的新人,现在已经是主管工程师,压铸机就是他们带头弄的,奖金150万。”
这可比画大饼有用多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赖磊的程度。
但每个人都可以尝试沿着相同的道路前进。
赖磊不是天才,他只是比较努力,如果不是自己努力,许学军也不会留意到他,三人看向赖磊,对方年龄至多比他们大三四岁,却已经这么厉害了么:
“翟总,我们打螺丝的也能晋升么?可我们没学历其实高中也也没念完,成绩很差。”
翟达摆摆手:“到了社会,就不用想学校里那套了。”
突然想到了什么,翟达笑着指了指对方:“这取决于你怎么样打螺丝,是机械性的打一天是一天,还是开动脑筋的打,甚至愿意钻研、学习更多东西,这叫劳动人民知识化。”
翟达突然一拍大腿,嗨呀!都对上了!
指了指自己道:“知识分子也不要只想知识,要来现场实践,这不就都对上了么?”
多年后,他又以不同的方式,见到了这句话: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
以前是在书本上,当时觉得也太过理想化了,现在,是在自己构建的事业中,成为了理想的一小部分。
是的,都对上了,这么多年了,突然知行合一了!!
翟达:古有龙场悟道,我这算不算车厂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