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师与徒
6月的最后一天,30日。
翟达一早起来,独自开车去往了东阳某小区。
大门口,许学军已经站在那等了,护工陪着。
老头今天很穿的很精神,背着手,目光如炬。
不过一走路,就露了怯。
小碎步一点点往前挪,一米的距离,拆成了十步。
拉开车门后,翟达还没说什么,许学军自己先开腔了:“我先说好,我不是病到这个程度,而是专门的步法,防摔倒的。”
翟达都笑了:“对对对,你武功高强,最近感觉如何?”
对这种倔强的人,别拿他当病人,他可能更舒服些。
许学军系上安全带,叹了口气道:“忘性大的情况没再恶化,腿脚确实没以前那么灵光了。”
翟达一打方向盘,掉头朝未来城而去:“药别停就成,无法痊愈的情况下,不恶化,就是最好的消息。”
许学军点点头:“我们今天干什么去来着?对了你是谁?”
翟达:
还说没恶化!
许学军转而笑了出来:“逗逗你罢了,看你脸拉得”
“你真有意思”
“小孩儿么,不就用来逗的。”
“我谢谢你啊。”
一老一少,就这么拌着嘴,好似回到了几年前。
一个嘴,一个嘴臭。
一路开到电机厂门口,许学军看着这里感慨颇多。
这算是他完成的最后一项工作,大概率也是他工作生涯的终点了,可惜刚刚投产身体就掉链子。
到了这许学军就不能再嘴硬了,老老实实坐上了翟达提前准备的轮椅。
否则就以工厂的尺度,那边测试都结束了,他还没走到大门呢。
翟达推着许学军朝里走去,侧面那个专用厂房内,聚集了比昨天还多的人,在那“钢铁别墅”上上下下游走,甚至还有几台摄象机,是公司自己来记录这一特殊时刻的。
大概是差不多定型了,裸露的部分添加了许多挡板,还刷了油漆,倒是有了点成熟的样子。
(概念图,技术成熟后的)
赖磊远远看到轮椅,赶紧跑过来,看到自己师父这副心酸样子,眼晴有点发红。
如果不是许学军倾囊相授,他决计不可能成长的这么快。
许学军倒是最烦这种哭哭唧唧:“别墨迹了,生病了罢了,走,你给我讲解一下。”
赖磊带着许学军围着转了好几圈,个别地方老头还坚持要起身上去看看,问了许多问题。
看到自己最初构想的设备,已经来到了现实,许学军心底是非常高兴的,这大概也是他设计的最后一样东西了。
好在够大,够霸气!
转头看向翟达:“你帮没帮忙?”
翟达笑着道:“没有,从头到尾我都没帮忙。”
许学军暗自点了点头。
赖磊看见师父满意,心里也是兴奋:“师父,这台设备还没取名字,理论设计是您完成的,您给它一个名字吧。”
说完才意识到自己未必有这个权利,志忑的看向翟达:“当然翟总要是有:”
他此时还未反应过来,这是第一次叫“师父”,许学军没纠正他。
翟达摆摆手:“老许你来吧,起个名字。”
许学军笑道:“就这东西,一年也卖不出去几台,名字无非就是个代号废这功夫干嘛,就叫::‘万力’吧,万力-9000。”
这名字可不吉利。
还不如叫“许学军-9000”呢。
翟达对此持保留意见,不过测试在即,取名反而只是小事,很快赖磊就没工夫接待了,回去主持工作了。
而翟达也和许学军站在了一边,看着一项项准备工作完成。
所谓压铸,就是文压又铸。
专门采购的免热处理铝合金锭,被填充在熔料仓内,被逐渐加热至700°左右变为液态。
于此同时,两半儿模具,由喷淋系统预喷脱模剂,这个过程为了确保安全和效率,是机械进行的,但也不复杂。
等到铝合金熔为液态后,模具合并上锁抽真空,而后高温铝水从下方,以巨大压力快速注入,数百公斤的粘稠液态金属,整个填充过程不超过1秒。
为什么要这么大压力?相当于趁着金属反应过来之前,已经被冲爆了,大压力可以提升模具细微角落的填充饱满度。
9000吨的锁模力,配合200pa的注塑力(两千倍大气压),如果不算熔化金属的时间,整个成型过程不超过一分钟,就已经完成了一辆汽车的电池托盘。
然而片刻后,当两块沉重的模具分开,露出里面的合金件时,所有人却陷入了沉默准备好的欢呼被掐在了嗓子里。
不用去测量材料空隙等细致问题,仅仅肉眼,就能看出合金件缺了一个角,原本规整的外形,好似一部分被揉成了橡皮泥,乱成一团。
赖磊一瞬间冷汗就下来了。
等到机械臂取出灼热的构件,放入液体池中冷却,众人赶紧围了上去。
“填充有问题?还是材料有杂质?”
“会不会是温度不够?提前凝固导致材料淤堵?”
“不应该呀温度传感器都正常”
七嘴八舌中,赖磊作为带头人,却有点沉默。
他太紧张了:
这种大型设备,任何失误带来的损失都是数以百万计,工期更是会延长数周乃至数月,而隔壁的汽车工厂还在等他呢,若是因此只能先采用第二方案抢生产,耗费的资金更是天文数字::
他并非无能,而是感觉脑子有点不转了:
直到一双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莫慌,是模具出了问题。”
“师父!!”
转头看去,许学军不知何时颤颤巍巍走了上来。
其实他一开始就朝这边出发了只是速度慢了一些。
翟达扶着许学军,脸上也并没有责怪,只是带着淡淡的笑意。
他也看出问题了,不过此时,还是让老许露一手吧。
许学军挥挥手驱散难闻的废气,颤颤巍巍走到尚有200°以上的模具前,左右两部分各自看了看。
此时赖磊才反应过来,大脑重新:“师父..模具我们检验过了,完全符合设计标准”
许学军板着脸,语气中却劝解多过责备:“符合标准,只代表符合设计者的需要,但不代表东西就对了,液态物质的湍流等问题永远是谜,这是逃不过的,只能一遍遍验证。”
从身旁一人手中接过扳手,想要指向模具某处,却发现自己够不到,于是毫不尤豫将扳手递给翟达。
甚至,没和翟达交流他想指出问题的是哪个部分。
他相信,翟达和他一样,早就看出了问题。
翟达用扳手指着右上角某处,而后看向老头笑了笑。
老头这是考他呢。
许学军道:“这里信道过于狭窄,铝液高压通过时估计产生了飞溅,导致液滴提前凝固阻碍后续注入。”
赖磊定晴看了许久,若有所思:“还真有可能,可这模具哎”
这种“特种钢”超大模具,都是“龙门车削”完成的,他们这没法改。
900万一副!而且再定制还要一个月,心在滴血啊!
然而他却忘了,有一种叫“老师傅”的生物,总能用一双灵巧的双手,和灵活的思维,找出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他们靠着铁锤和削刀,炼出了钢铁,搞出了火箭,搞出了许多东西。
而恰巧,这里就有两个老师傅。
翟达看向许学军,笑道:“你觉得开两个单槽能搞定么?”
许学军直接点头道:“三个吧,一宽两窄,更均匀些。”
三言两语,就已经确定了方案。
其实情况远没有那么严峻,只是习惯了制式化的人,第一反应是调设备、改设计、打电话和供应商理论。
但开动一下脑筋,会发现有许多小窍门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也没那么容易,这靠的是经验,靠的是胆识,光一眼看出问题,就需要许多的积累。
翟达对赖磊道:“给我找套钨钢锉削工具,yg8的最好。”
立刻有人往回跑拿东西去了。。”
“至于日后你们要不要优化这个部分,看日后情况吧,我觉得是可以忍受的范畴。
赖磊紧张道:“翟总,没有固定台,这么大的东西,您就站着锉啊?要不要给您卸下来哪怕蹲着锉也好些:”
翟达微微一笑:“不打紧,我的手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