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铸剑》
翟家的家宴温馨而充实,于女士做了一大桌子菜。
从她上学的时候,就听过钱老的故事,到翟达上学的时候依旧,甚至唐小葵的课本上未来也会有。
传奇走进家门了。
于女士以前听翟达说拜了这位做老师,但脑子里总觉得是儿子牵强附会,人家可能只是欣赏一个小伙子。
但当轮椅被推进家门的时候,才有种实感。
吃饭并没有很久,前后也就一个多小时,老师就累了。
即便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身体状况异于常人,这也是一个今年百岁的老人。
年轻40岁,也够退休了
离开前,一家人和老师合了照。
从此以后唐小葵的相册里又多了一个了不得的东西:
钱老在东阳只呆了一天,这位巨人还有自己的计划。
据老人家说,他要去一趟西昌,去参观一个重要的项目。
这方面倒是可以说,不是秘密:娥三号。
或者说,东阳这一天行程,是老人家从“地下”出来后,硬加之的一段。
老师离开后,翟达一改之前几天“躺王”的懒散姿态,经常在自己房间一整天不出来。
明亮的台灯下,修长的手握着一只螺旋形态的奇异之笔,在稿纸上书写。
他往常写书速度很快,并且有诸多外挂保质保量。
但这次却很慢::
计算机立在一旁,时不时要查阅资料,经常眉思索,偶也有无奈感叹。
往后回首,永远比向前展望要更厚重,你永远无法通过资料,就能完全了解一个时代,哪怕身处其中,也未必能有全面的感受。
准确的说,他现在还未到“写书”阶段,而是在取材和整理思绪。
老师的故事外公的故事,可以是一部作品,也可以是两部。
但不管如何操作,都非常复杂
他只能告诫自己:没做好准备,别瞎搞。
真要是拍成烂片了那可是要去东阳公墓跪一下了。
尤其是若真影视化,演员的人选很重要。
都难,但相对而言反倒是老师的故事,脉络更清淅些
他不着急完成这项创作,不过春节的后几天确实沉浸了进去。
另外,虽然距离诞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翟达为了方便,先写了个名字。
假使拆成两个项目,一个自然就是老师的故事,如前世一样以名字代替即可,他已经得到了老师的同意。
另一个外公的故事,他不打算体现这个故事和自己的亲缘关系外公的事情,公司里也没人知道。
所以,他暂时只写了两个字:
《铸剑》
老师的故事,他恐怕不会以“原着”形式进行,只是收拢资料,理出脉络。
而《铸剑》,将会成为他的第四本作品。
2月9日,节后第一天上班。
翟达去往了d区的乌托邦集团,准确的说是大文娱板块。
平日这里没什么人的,毕竟无论导演还是演员坐办公室肯定是少数时候,不过今日倒是很满。
行业上,影视界要么不放假往死里拍,可一旦休息了,又比法定假日长的多。
而对集团人员来说,没工作不代表可以家里躺着,公司还是要来的。
翟达一路走过来,遇见的人都有些意外,纷纷问好。
迪丽热芭叼着面包正在接水,看到翟达吓一跳,面包都掉了。
翟达眼睁睁看着面包掉在了饮水机旁的垃圾桶里,他有一百种方法接住且反应的过来,但没动。
主要是上面沾着口水。
“翟总!早上好。”
“早上好,没去进组么?”
迪丽热芭眼神没离开过垃圾桶,嘴上说道:“没有主创都挺忙的,再开拍要三月份了。”
翟达点点头:“在公司沉淀一下也好,王野在么?”
“应该在的”
翟达走后,迪丽热芭赶紧探头去看垃圾桶,
ck!早上阿姨刚换的垃圾袋!里面什么都没有!
这可不是普通的面包!这是体重管理下她偷偷藏着的仅有的面包。
可惜笑容都还没消失,一个纸团就丢了进去
翟达敲响了王野办公室的门,进去以后发现是铁三角在开小会。
王野、郭海明、于悠悠
三个“π”成员无疑是大文娱板块成长最快的,而且三人有种超越性别、年龄、体型的意气相投,经常一起开创作大会。
此时正在讨论的,是即将开拍的《失恋33天》内容,节后他们同样会作为“资方人选”进组。
“会长!您来了!”
这可是稀客!难道会长有什么交代?
翟达也没卖关子,坐下后和他们探讨了一下两个“特殊电视剧”的可能性。
这是大动作,虽然他还没完成创作工作,但这种剧准备个半年一年都正常。
听完两个题材后,王野有些为难的说道:“其实这样的题材市场上挺多的,规则上,拍是市场自由,但播需要审核,最好提前打好招呼。”
“两个想法里面,这个《铸剑》可能反而容易过审,这两年有类似作品,但《钱学森》恐怕很难。”
翟达道:“这点没关系,我已经拿到了本人的同意。”
铁三角对视一眼:???
什么叫本人同意啊?
翟达手指有规律的轻巧桌面:“至于审核,我觉得那么多烂片都能过,没道理我们认真拍的不过这方面倒是无需顾虑,无非就是我们自己能不能拍,怎么拍。”
鸡脖的裤裆藏雷都能过审,我们为什么不能?
王野搓了搓手,有些紧张:“大文娱板块现阶段还在各剧组蹭经验这么大的项目投资至少5000万起步:”
翟达微微皱眉,让王野以为会长认识到了这个项目的风险性。
结果翟达冒出一句:“5000万?《甄传》都追投了3000万呢这点钱够用么?”
王野:
“那不能这么算甄传里面演员片酬加起来就8000万而主旋律电视剧的演员,一般片酬都不贵”
翟达叹了口气:
“罢了,我也不是专门找地方撒钱,咱们按需规划,这两个项目是一定会有的,我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准备中于悠悠,我们加个微讯,我要向你请教一下“作家”和“编剧”工作的差异性。”
四人中,体重占据五分之二的于悠悠赶紧掏出手机。
至于微讯,早已经在研究院内部扩散开来,提前享受的同时也用作测试。
离开前,翟达道:“我不确定你们对那些时期的历史了解多少,记得补补课。”
“这两个项目如何重视都不为过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我不会仓促激活”
铁三角同时点点头
离开大文娱板块,翟达本来应该各个部门转一转,节后开工刷个脸的。
但心里总有一种“创作欲望”,思来想去,还是回到了自己办公室,拿着【文理相宜】,尝试写一点是一点。
不知过去了多久:翟达的门被敲响,
翟达募然抬头,下意识拿起手机看了一眼。
反光的屏幕上是自己帅气而不逼人的脸,果然认真的男人最有魅力。
完全忘记了自己看手机,是想看时间来着:
进来的是韩琪。
这位共享秘书款款而来,小高跟的声音很是清脆,最后停在办公桌前一米:“翟总,有件事想和您讨论一下:”
“你说。”
“由于乌托邦集团的业务越来越多,加之‘π’的相关工作,也随着官网公布、公开招募的原因变得繁重了我在辅助吴总的同时,实在两头难以兼顾:”
翟达点点头,确实如此
韩琪也只是尽心尽责罢了,并不是什么“超人秘书”:这么多摊子,确实玩不转。
翟达叹了口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那你就还是专注于乌托邦和‘π”那边吧。”
他这边其实需要韩琪的地方也不太多,但韩琪的存在确实分担了一些压力。
韩琪很是歉意,她当然希望能同时服务好翟总和吴总,但精力不济的情况下,主动提出,总比硬抗出了差错要好。
非要选的话,她当然还是更希望跟着一路陪伴的越哥。
韩琪深深鞠了一躬。
“谢谢达哥理解”
翟达摆摆手:“不必如此,说到底也是我自己懒,总甩给你一些琐事,你本身就是吴越的秘书1
之后韩琪汇报了一些“π”的事情,目前官网和宣传片已经上线,依靠着翟达与研究院的号召力,浏览量很高。
至于多少人能真的写出一份“手稿”投递到研究院,就不清楚了。
不过根据各城市“迷雾酒馆”的反馈,最近多了许多人鬼头鬼脑的来打探,似乎想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
遍布各地的“连络处”,无疑比单纯的网络宣传更有说服力:
离开前,韩琪最后说道:“研究院的人事我无权指摘,不过我建议您还是可以招一位秘书岗我可以等到有合适人选再移交工作。”
其实翟达需要“所谓秘书”处理的事并不多也不复杂。
但这个位置比较重要,不可避免会接触到许多机密,对“放心”的须求反而超过了“能力”。
否则其实研究院这么大,“前台”或者“人事”岗随便提溜上来一个,小姑娘估计能高兴的直接从一楼蹦到四楼
翟达本来想拒绝,但又觉得话不能说的太绝。
万一真有能干的
也可以放松一下,少处理点琐事不是?
于是改口道:“莫强求,没合适人选宁愿算了。”
无非就是自己开挂再狠一点罢了::
韩琪颌首道:“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