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1 / 1)

典韦突然插话:照府君和李兄意思,那老庞头明明在家,却故意晾着我们?

典韦眯起眼睛,桌下的拳头攥得青筋暴起。

饱了!他把半只烤鸡摔进盘中,大步走到院里,举起石墩哐当哐当练起来。

黄叙艳羡地看着:典将军真是神力!

李典纳闷:他平日食量惊人,今日怎吃这么少?

许衡嚼着肉,看院中举石的典韦,嘴角微扬:谁知道呢,咱们吃咱们的。

黄承彦说有事要办,匆匆出门。其实他哪儿都没去,直奔庞德公的草庐。

公元210年,隆冬时节,岘山草庐外风雪交加。

黄承彦裹紧裘袍,急促叩响柴门:尚长兄!黄某深夜造访!

开门的少年约莫十岁,形容怪异:吊梢眼、龅牙外露,蒜头鼻在瘦削的脸上格外显眼。见是黄承彦,立即挤出一脸谄笑:原是黄公驾到,快请进院。

草庐内,庞德公与司马徽正对着一对大雁低声商议。油灯将三人身影投在斑驳土墙上,摇曳不定。

那小子还在山门外?庞德公捻着灰白胡须问道。

黄承彦抖落肩头积雪:非但未走,更扬言要长居于此,十日一问。

司马徽突然轻笑,指着地上僵硬的雁尸:诸位且看,许伯瑜恰似这候鸟。风雪阻途仍守信而来,不见真佛誓不还乡。

荒唐!庞德公猛地拍案,震得茶盏叮当:兵者诡道,岂能轻授?

窗外传来积雪压断枯枝的脆响。黄承彦凑近灯影低语:乱世用奇,似也未尝不可

更漏滴至子时,一道黑影掠过积雪的庭院。那壮硕身躯竟如灵猫般轻捷,转眼消失在通往岘南的山径中。月光照见雪地上深深的足印,很快就被新雪重新掩盖。

黄承彦宅院东侧一间草庐的窗棂被无声推开。

许衡立于窗前,目光越过低矮的疏篱,凝望着典韦的身影在月色中渐行渐远。他轻叹一声,眉头微蹙。

回到床榻躺下,他依然睁着眼睛。

今夜注定无眠。

典韦视他为伯乐,尤其与张邈、赵宠之流相较——这位以陈留侠义闻名的壮士,如今对他心怀赤诚。

汉末豪侠,素来讲究恩怨分明。

纵使触犯律法亦在所不惜。

不过此行前他已告诫过典韦:庞德公名重士林,对此番谋划至关重要。况且闭门谢客算不得什么羞辱,他确信典韦绝不会因小失大。

若无差池,典韦最多略施惩戒。

许衡忽然低笑:既然月黑风高杀不得人那便只剩风纵燎原火了。

不多时,南面夜空果然窜起火光。

火势虽不汹涌,却在暗夜中格外刺目。

许衡猛然跃起,冲出屋外细看片刻,随即高呼:起火!速起救火!

他抄起院角木柴,对着青铜食鼎奋力敲击。

急促的金属撞击声中,李典、黄叙及黄承彦相继惊醒。邻近农户也纷纷提着水桶奔出。

黄承彦揉眼望向火源,陡然变色:是庞公的草堂!快取水具随我救人!

着火这天跟后世不同,灭火特别费劲儿。那时候既没消防栓也没自来水,全靠着盆盆罐罐打水救火,要么就扬沙子灭火。

一大帮子人跟着附近的农户、打柴的往庞德公草庐赶。还好火不算大,只烧了后头一间小独屋。这屋子跟主屋不连着,倒没出大事。

许衡抬眼一瞅,心里啧啧称奇。

典韦不愧是陈留地界专给人放火的好手,经验老到得很。,火候该多大——既能闹得你鸡飞狗跳,又不会真闹出人命。同样是放火,人家这手艺可真叫绝活。

庞德公两口子和司马徽被烟呛得直咳,跌跌撞撞跑出来时,正撞见黄承彦领着乡亲们赶到。

黄承彦三步并两步蹿到跟前:尚长,没伤着吧?

庞德公就穿着睡觉的裤子,边咳边拽司马徽袖子:快救火!阿统还在屋里!

许衡耳朵突然支棱起来。

阿统?

黄承彦也急了眼,冲着人群喊:快打水!我侄儿还在里头!

大伙儿一听有人困在里头,立马忙活开了。井台边、小溪旁全是端盆拎桶的,还有人在空地铲沙子往火里撒。

庞德公两口子急得直跺脚。司马徽拼命揪自己胡子,眼圈都红了。

许衡挤到庞德公跟前:屋里是什么人?

庞德公不认得他,只顾着急:是我侄儿庞统!昨晚才过来住下,那屋子平时根本不住人这可怎么跟他爹交代啊!

正说着,却见许衡扯了块细绢布浸湿蒙住口鼻,让李典他们脱下外衣给他裹上,一猫腰就钻进了火场。

许衡可不傻,没把握的事儿他从来不干。

火势并不凶猛的小屋本不足以致命,显然是浓烟堵塞了通风口,导致熟睡者缺氧窒息。

以许衡的判断,这般程度的火情,只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开浓烟,普通人完全能够安全脱险。但寻常百姓畏惧火灾,这些农夫樵夫既缺乏经验又与屋内人非亲非故,自然畏缩不前;而庞德公年迈腿脚不便,许衡便决定出手相助——毕竟火势不大,对经历过现代消防演练的他而言不过举手之劳。

更何况这场火本就是他手下典韦所为,虽非他亲令却也未加制止,实难推卸责任。后率众救火,借此博得南郡太守许伯瑜勇救名士的美名,倒也无甚恶意。

转眼间,披着湿衣的许衡已冲出屋子,臂弯里夹着个十岁左右的昏迷少年。庞德公见侄儿庞统脸色铁青毫无生气,顿时方寸大乱,抱着孩子哭喊:阿统!快醒醒!又向众人哀求施救。

让开!扯下蒙面布的许衡一把拉开庞德公,这般紧抱只会加重窒息!他将庞统平放在地,语带讥讽:都说世人予危独予己安,事到临头却连亲侄都救不得,这从何说起?庞德公闻言顿时面红耳赤。

许衡曾对庞德公说:您隐居乡野不愿出仕,后世拿什么留给子孙呢?庞德公答道:世人留给子孙危险,我独留平安,方式不同却都有所传承。他认为远离权位才能保全后代。

然而此刻的意外却打破了庞德公的信念。自以为超脱俗世就能守护家人安全,却不知在自然灾害面前,孤立无援的隐士同样脆弱。没有权势庇护,既要应对火灾又要防范野兽盗匪连昏迷的侄儿都救不了,谈何超然物外?

许衡持续为庞统做着心肺复苏,同时指挥李典等人疏散围观群众。终于,少年咳嗽着睁开了眼睛。模糊中看见有人正对着自己嘴对嘴吹气——借着火光,竟是个男子!唔!庞统本能地推搡许衡肩膀。

见侄儿苏醒,庞德公夫妇喜极而泣,连忙上前查看。围观农人们却对许衡奇特的急救手法啧啧称奇,这种又按胸口又吹气的方式实在闻所未闻。

东汉年间,张机在《金匮要略》中确实记录了吹气疗法的救人方法,但书中所述并非口对口吹气,而是对准耳朵吹气。

到了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同样记载:救治上吊之人,需稳住其心脉以毛毡覆其口鼻,两人同时对耳吹气。

直到明代朱橚编撰的《普济方》,才首次出现向咽喉吹气的急救记载。

倒不是说古人不懂口鼻吹气之法,或许是碍于礼教,又或是觉得不雅,个中缘由已难考证,总之他们就是不用此法。

许衡由李典搀扶着起身,方才跪得太久,双腿酸麻肿胀,膝盖隐隐作痛。

黄叙上前为许衡拍打衣袍尘土,说道:大人为这小童行此大礼,实在有 份。

许衡浅笑道:虽有些过,但若能传为佳话,倒也是美事一桩。

不知大人所言是何佳话?

许大人火场救士子,岂非千古美谈?

李典闻言尴尬一笑,凑到许衡耳畔低语:可大人方才亲了丑郎君,这事若传出去,怕是要成笑话了。

许衡这才想起,扭头看向躺着的庞统。方才救人心切,加之夜色昏暗,未曾细看其容貌。此刻借着火光望去,只见一张上宽下窄的歪脸,塌鼻梁配着肥厚嘴唇,蒜头鼻格外显眼。

这相貌着实令人不敢恭维。

许衡忽觉胃里翻江倒海,酸水直往喉头涌。

他轻轻打了个嗝,连忙别过脸去。

黄叙见状忙问:大人可是身体不适?

许衡摆摆手:无妨,就是突然有些反胃,稍歇便好。

庞德公府邸的烈焰终于被扑灭,众人忙碌整夜后方才陆续离去。

许衡一行人回到黄承彦住处时,发现典韦仍在屋内熟睡,先前的喧闹丝毫未能惊扰他的酣眠。

那沉睡的模样简直与死人无异。

众人也未叫醒他,各自回房歇息补觉。

这年月缺少断案能手,没有确凿证据便无从查起。

况且庞统所居草庐本就极易引燃,些许火星便能成灾,自然不会有人怀疑是蓄意 。

即便有人起疑又如何?

许衡昨日拜见庞德公时始终执礼恭敬。

加之他方才奋勇救援丑男的举动,稍有理智者都不会将 之事与他关联。

黄承彦留在庞德公处协助善后,许衡等人先行返回,一夜相安无事。

次日晌午,归来的黄承彦传话说庞德公邀许衡相见。

许衡随即带人前往。

众人并未前往庞德公居所,而是来到山脚下一汪碧潭之畔。

潭边山际建有草亭,山水相依间更显清幽雅致。

亭中除庞德公外还有位陌生长者。

学生许衡,拜见庞公许衡行礼时目光转向那位长者。

对方起身自报家门:老夫颍川司马徽。

原来是司马先生,久仰久仰。

庞德公突然向前,对许衡深深作揖。

许衡明白这是为昨夜救助庞统之事致谢,急忙侧身避让。

长辈大礼岂敢轻受。

先生折煞晚辈了,许衡万万当不起。

庞德公叹道:这一揖既为感谢府君救侄之恩,也为谢府君昨夜警醒之言。若非昨夜之事,老夫恐仍执迷不悟。

司马徽在旁劝解:人非圣贤,尚长不必过于自责。

庞德公面带苦涩,轻叹道:老夫常道鸿鹄栖于高枝,入夜方得安歇;鼋鼋居于深潭,日暮始能休憩岂料今日反要仰仗他人,往日豪言,徒成笑柄。

许衡含笑应道:举手之劳,何须挂怀?庞公所言至理本无谬误,只是万事做绝则缘尽。趋利避害乃人之天性,原不论对错。

庞德公略一颔首,问道:不知你此来寻老夫,所为何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四合院:我靠念力全球割韭菜 从蜥蜴进化为传说巨龙 高考失利,拜该隐为师穿越异界 人在高武,我靠打游戏成仙 混沌神鼎:从为女帝解毒开始无敌 灵气复苏:从梦境加点开始成神 综武皇帝:朕是幕后大黑手 你们都追女主?那女魔头我娶走了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 非典型八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