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1 / 1)

当然刘虞也有士族军阀的局限性和政治野心。不过比起好战求功的公孙瓒,许衡认为:对饱受战乱之苦的幽州百姓而言,刘虞的存在意义更为重要。

许衡衷心期盼刘虞能在与公孙瓒的对抗中取胜。汉室边疆太需要这样能稳定局势的能臣了。更何况作为汉室宗亲,刘虞无疑是荆州最可靠的盟友。

《幽州之困》

许衡闻言暗叹。

士族这般自矜确有其理。刘虞能统合幽州各方势力,权柄自然稳固,原不必另寻奇才。正如荆州刘表倚重蔡、蒯等大族,便可高枕无忧。

然幽州乃边陲要地,经年战事中崛起了以军功立身的武人集团。他们无家世凭依,全仗刀锋搏命,不仅骁勇善战,更深谙用兵之道。

在中原州郡,这般人物难有出头之日。但在幽州,铁血军功便是他们的进阶之梯。

刘虞怀柔异族之策,恰与公孙瓒等武人的立身根本相悖——既要靠斩首虏获晋升,岂容大司马与胡人互市?纵使幽州安居乐业,这场生死之争亦无可避免。

史载刘虞确曾振臂一呼,十万之众云集响应。

然公孙瓒仅率数百劲卒,便将其彻底击溃。

--------

败因可归结为两方面不足。

首先,临时征召的十万士卒作战能力严重欠缺。

其次,刘虞本人统军才能存在明显缺陷。

见刘和满是自信的神情,许衡摇头叹息,直言道:\"十万之众看似雄厚,实则对令尊而言反成负担。此次追击董卓便可见端倪--大司马虽为幽州主帅,却因不谙兵法反被公孙瓒牵制,任由其突袭西凉军\"

刘和闻言神色凝重。十万大军如何编组?粮草如何配给?战马每日需多少草料?安营需设多少岗哨?各营间距多少?行军时各兵种如何调度?前锋、奇兵、后应、粮道、守寨各需多少兵力\"

这番连珠炮似的诘问让刘和额头沁出冷汗。他原以为兵力越多越好,却未料统军之道如此复杂。

统帅能力决定带兵上限。兵力越庞大,部将间的派系争斗就越激烈。正如许衡麾下尚有蒯越、蔡勋两派之分,十万军中又该有多少派系?

经此点拨,刘和方知幽州局势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公孙瓒非但不是助力,反倒可能成为致命弱点。

许衡执起桌案上的竹简,提笔沾墨,在简上书下一排姓名。

刘和低头细看,只见竹简上书: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

刘和目光移到下一个名字上

许衡虽对赵云有意,奈何鞭长莫及。不如先引荐给同宗刘虞,既全了自己心思,又能壮大盟友实力。他特意建议让赵云节制刘关张,自有其深意。

许衡对刘备并无成见,既不刻意打压,也不特别关注。他推荐刘备辅佐刘虞,纯粹是认为刘虞需要这样的人才。

在许衡看来,此时的刘备尚无逐鹿之心。毕竟人的野心总会随境遇而变化。地位决定立场,自古皆然。若能令刘备为刘虞效力,必能使己方实力大增。

北方诸侯中,唯有刘虞能凝聚北地人心与袁绍分庭抗礼。

面对袁氏四世三公的显赫声望,纵使刘备、公孙瓒等武将战功赫赫,终究难揽士人之心。

他们尚未具备令一方贤才归附的威望。

提及刘虞启用赵云之事,许衡不过是试探性地推荐。

他虽能以恩师张俭之名举荐刘备,却无法解释如何识得赵云。

所幸刘和修养甚佳,并未深究此事。

刘虞本非庸才,可惜强逞武将之能,亲征公孙瓒反致败局。

若不行此昏招,他与公孙瓒之争未必没有转机。

这类人物与刘表相似——长于理政安民,拙于征战杀伐。

治国当效袁术驭孙坚之法:委大将征伐,而后方以粮饷制衡即可。

刘和虽诧异许衡对幽州人才如数家珍,却也不便多问,只是默记于心。

若旁人举荐,他必不屑一顾。但许衡之言,却令他格外重视。

自荆州军北上以来,许衡代表刘表进驻司隶的作为确实令人叹服。

更何况他方才剖析幽州局势鞭辟入里,为刘虞父子筹谋更显赤诚。

面对这般真挚少年,刘和岂能无动于衷?

长谈彻夜后,刘和次日告辞离去。

见过许衡,刘和返回己方大营。

此时公孙瓒部尚驻弘农,而刘虞兵马已撤回河南尹。

刘和面见父亲,将许衡所言之事一一详述。

幽州牧刘虞因公孙瓒强逼出兵之事郁郁寡欢,恰逢许衡率部南撤荆州,更觉汉室前途晦暗不明,遂遣长子刘和前往探询荆州方面对护君盟约及朝廷的态度。

未料刘和此行不仅带回荆楚士人的立场,更牵出关乎幽州存亡的要事。当刘和将所见所闻禀明后,这位白发苍苍的州牧竟闭目捻须,陷入长久沉默。以他这般年岁与地位,平素罕有人敢直陈其过,何况出自许衡这等少年之口。

然刘虞性情温厚,虽缺枭雄胆略,却胜在虚怀若谷。他将儿子所述之言在心头反复掂量,终是睁眼发问:\"我儿以为刘伯瑜这番评语,可算公允?\"

见儿子如此老实,刘虞不由轻笑,随即又问:\"你可知为父平生最重哪部经典?\"

两日后,刘备如约来到刘虞军营领取粮草,却被刘和秘密引入主帐面见刘虞。

这位来自涿郡的将领面容俊朗,肤色白皙,生得一对显耳,修长的身形透着不凡气度。

刘虞打量着眼前这位气宇轩昂的将领,略带惊讶地问道:\"阁下可是涿县刘玄德?\"

刘备没想到会被问及此事,连忙应是。

刘备先是怔住,旋即恍然大悟,心中顿生欢喜。

自西汉立国以来,历经数百年繁衍,刘氏宗亲遍布天下,支系旁出者不计其数。仅在涿县一地,与刘备同称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姓族人就不下数十。若放眼整个中山国,打着中山靖王旗号的宗亲更是多如牛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范进的平凡生活 快穿:路人甲还要卷吗 黑月光她六界养鱼大佬们跪求负责 不是游戏吗?怎么病娇修罗场了? 帝欲双修 大明之勋戚崛起 开局签到三分归元气 玄幻:游戏降临从玄龟到玄武 收徒万倍返还师傅我超厉害 综影:都市剧的高甜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