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1 / 1)

蒯越与蔡勋连日商讨,拟定了荆州系向董卓索要的官职名单。尽管蔡勋心思难测,但蒯越此番确实尽力平衡各方利益。

随着刘表将山阳刘氏才俊尽数带入荆州,蒯越在奏表中也为刘氏子弟安排了要职,使刘、蔡、蒯三家得以平分南郡权柄。

许衡心中对蒯越生出几分愧疚。这份任命名册足见其用心,分明是将他许氏与蒯家置于同等地位,持中守正,毫无偏私。

可惜,这份情谊注定得不到回应。

许衡仔细审阅后合上竹简,对蒯越与蔡勋道:\"二位拟定名册煞费苦心。单看这些名字,便知二位既顾全南郡各家情谊,又处处维护许某体面,实在难得。\"

蔡勋与蒯越闻言暗喜。

连日筹谋终得认可。

蒯越暗自诧异——这份名单竟一字不改?

这话说得二人心头一热。

蒯越虽觉蹊跷,却寻不出纰漏。

许衡不仅全盘接受,更将呈递重任托付于他,既安蔡蒯两族之心,又显光明磊落。

既然找不出破绽,那份疑虑终究化作了感动。

许衡遂将前因后果细细道来。家兄何时给曹操写过这般书信?竟未曾知会于我。暗忖:怕是连蔡瑁自己都未料到这封信的分量。

翌日黎明,荆州军拔寨出征直向阳人县。此时孙坚正好接到袁术手书,命其驻守阳人监视许衡动向,特别提防其与曹操接触。素来傲岸的孙坚对此颇不以为然——他征战半生最恶协同作战,更不屑行监视之事。

纵使满心不情愿,孙坚也只能执行袁术的命令。倒不是袁术实力胜过孙坚,恰恰相反,袁术的军队正需要孙坚这支主力部队撑腰。

但孙坚不得不依附袁术。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曾随朱儁讨伐黄巾军,跟随张温击败北宫伯玉,又剿灭长沙区星之乱,可谓威震天下。然而孙坚有一个致命弱点:他只重武功,不修文德。

在这个士族门阀主导的时代,像孙坚这样重武轻文之人,很难得到世家大族的青睐。这类人若不犯错尚可自保,一旦犯错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一年前,孙坚就犯下大错——杀害了南阳太守张咨。

张咨乃颍川名士,当初董卓为拉拢士人,特意任命了一批名士出任地方要职。在这个时代,若无足够政治资本就擅杀名士,必将付出惨重代价。就像历史上曹操杀边让引发兖州内乱一样。

孙坚这样的武夫,竟敢对秩俸两千石的颍川名士动刀,这自然引发南阳与豫州士族的强烈不满。他们联合起来断绝孙坚的后勤补给。

难道名士就碰不得吗?并非如此,关键是谁来碰。士族门阀内部互相倾轧自无不可,毕竟大家都遵循着千百年来形成的游戏规则。但像孙坚这样出身吴地中等豪强的圈外人,若敢挑战规则,必将遭到整个阶层的反制。

孙家总爱自称是孙武后代(钱锺书式调侃),但六百年前的祖宗牌位搬来汉朝显摆,谁买账?

这年头攀附名门的牛皮匠多得能编个营,死无对证的事,爱怎么吹随你便!

吴县孙氏不过是地方上二三流的豪强,若近几代真出过显赫人物,何至于拿春秋战国时的老祖宗贴金?说穿了,就是最近族里没个像样人物撑门面。

偏生这么个靠刀枪混出头的县城武夫,竟敢在南阳郡——光武皇帝龙兴之地、世家大族扎堆的所在,公然杀害名士?孙坚事后约莫也回过味来,麻溜投靠袁术当靠山。若无汝南袁氏这顶保护伞挡着,颍川南阳两地世族的明枪暗箭,早把他扎成筛子了。

眼下孙坚北伐董卓的粮草辎重全捏在南阳士族手里,任他前线打得再凶,人家断他后路也就是抬抬手的事。唯独袁公路能镇住场子——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给孙文台铺了条安稳的后勤线。命门被攥着,孙坚不服软不行。

阳人城外,许衡带着荆州将士终见孙坚。壮,倒衬得起\"江东猛虎\"的名号。二字相去甚远:高颧骨撑起张棱角分明的脸,偏生嵌着双戾气四溢的三角眼,凶光闪烁间不像虎目,倒似饿狼——那种敢撕咬天地万物的豺狼眸子。

这大半年来的汉末乱局,俨然成了孙坚的个人战报台。除败于徐荣那次,其后连斩胡轸、华雄,如今屯兵阳人,隔三差五就与洛阳守军厮杀,竟打出瘾头来了。许衡望着城下烟尘,暗忖这段时日的历史聚光灯,怕是要死死钉在这匹孤狼身上。

孙坚的威胁牵制着西凉军主力,令董卓迟迟未能全面迁往长安,雒阳因此得以保全。

会面时孙坚与许衡互相见礼后,直截了当问道:\"阁下带了多少兵马?单刀直入的作风,与袁术截然不同。

听闻许衡报出的兵力,孙坚眉头紧锁:\"这点人马恐怕不够。\"

时值寒冬,若无厚实冬衣,将士们将难熬严冬。南郡可曾备妥我军冬装?\"

许衡闻言眉头紧锁。

这话什么意思?

莫非是要打荆州军冬衣的主意?

简直与袁术如出一辙。

许衡看向蒯越,发现对方眼中也闪过怒意。

这分明是存心算计。

孙坚神色依旧冷峻,带着几分讥诮。

但接下来的话却出人意料。

此言一出,不仅许衡,在场众人皆怔住。

谁能想到这个满脸冷漠的孙坚,竟会提出如此暖心之策?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两人共衣越冬并非孙坚首创,早有先例可循。

然而孙坚竟让麾下将士与连盟友都称不上的宗亲联军共享衣袍,这般作为堪称大义之举。

这实在不像孙坚素日作风?

面对许衡的感激,孙坚始终冷着脸,只是平淡告知:\"阳人县东城已清空,半数屋舍与空地供你部驻扎。\"

这番安排处处透着关照之意,完全出乎许衡预料。他原以为,连杀王睿、张咨都不眨眼的孙坚,怎会对荆州军如此友善?

虽有疑虑,但仗着袁术撑腰,许衡仍率军进驻城东。那些空置的民舍里,最居中的宅院自然归公子所有。

——————

阳人城东的百姓不知被迁往何处,想来境遇堪忧。乱世之中,最冷不过人心。

孙坚确实如约让出半数驻地。两支军队比邻而居,那些腾空的屋舍间,最好的院落亮起了许衡的灯火。

依照要求,现对

军职依次递减为司马、军侯、曲长、屯长等职级。

普通士兵优先安排屋内居住,其余士卒只得在街道空地搭建临时营帐。孙坚预言应验,进驻阳人城当日气温骤降,刺骨寒风席卷全城。许衡有幸分得民居,这在严寒中堪称幸事。

汉代民宅约十平方米,分半地穴与地面两种结构。屋内均设连通灶台的暖炕,烟道设计已颇为先进:西汉双烟道,东汉演进为三烟道。这种取暖设施早在东汉时期便已普及中原。

因军中缺乏燃料,孙坚特遣人送来柴薪供许衡烧炕取暖。三烟道设计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既保暖又无烟气淤积之虞。许衡正安睡至子夜,却被室外喧哗惊醒。

披衣出户时,凛冽寒风扑面,刺痛面颊。一夜之间天候剧变,孙坚坚持两军合驻,原是预知此变。出迎面而来的是黄忠麾下年轻屯长褚胥,此人虽仅年长三四岁,已凭借军功晋升屯长,深得黄忠器重。

阴冷的夜风中,吕胥眉头紧锁地抱拳道:\"请公子稍候,容末将去驱散这些扰您安寝的兵卒。\"

许衡举目四望,只见营地处处跳动着橘红的火苗。士兵们抱着柴薪来回穿梭,此起彼伏地呼喊着同伴的姓名。长街两侧不知何时已架起数十处篝火,士卒们围聚在跃动的火光旁,有的鼓腮吹着手掌,有的高声谈笑,皆是为驱散刺骨的寒意。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恶毒小姑是玄学大佬,全家躺赢 破局:纪委书记 女人三十:离婚后我重获新生 蛊道版三国,朕乃蛊仙当光复大汉 重生华娱,但绑定了罪犯系统 开局欠债二十万,我靠风水逆袭 武道登神 被师娘骗去修炼后,傻子无敌了! 恶役领主正得发邪 凤啼霜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