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1 / 1)

迁都之事他早有打算。清河郡人才辈出,与颍川同为文教兴盛之地,若能善加经营,假以时日必成第二个洛阳。

至于许衡,不过仗着天子诏书和三万兵马趁火 。这等天时地利人和俱全的良机,恐怕百年难遇。

关键在于以退为进。弃守邺城仍可掌控魏郡,只需屯兵防备那个不按常理出兵的许衡即可。这莽夫随时可能捅刀子,正需要严加防范。

邺城,不要也罢。

袁绍大帐内,烛火摇曳。

袁绍忽然展眉舒气,胸中郁结顿消。下众臣道:\"陈琳,即刻拟两封书信,一封致曹操,一封送许衡。\"

文官队列中走出一位白袍文士,身形清瘦如竹,躬身时衣袂翩然。这位出身清河沮氏的名士,向来以风骨卓然着称。

一位裹着羌式臂甲的将领抱拳出列,额间白巾格外醒目。

郭图、辛评等谋士齐齐折腰,此刻再无疑虑。此计非但不会失却幽州人心,反倒能收服各方豪杰。

他们这位主公啊,虽常优柔寡断,但每临大事,这份气度确实非常人可及。

邺城官署内,许攸抚掌而笑。

留守的他刚收到袁绍军令及两封南下书信。一封致曹操,一封予许衡。虽不知内容,但这份临危不乱的雍容气派,令他不由击节赞叹。

邺城不过弹丸之地,能如此果断舍弃,这般胸襟气度,方显王者风范。

众人虽有疑虑,但军令如山,不敢违抗。

袁绍在辖境内威望甚高,各部遵令而行,着手迁徙百姓、商贾及各族人士。

将治所迁往清河。

那里依山傍水,较之邺城更具山水诗意。

待众人退下。

许攸叫住正欲离去的刘备。

刘备转身,神色平静如水。

许攸目光殷切地望着刘备。

他渴望知晓这位客居邺城的皇叔有何见解。在许攸记忆中,刘备的见识向来非同凡响。

当年讨董时的见解,就已远超诸多诸侯。

许攸闻言开怀。

听中立之人夸赞自家主公,犹如肯定自己识人之明。

许攸不解道。

早年他曾收留于我,对我恩重如山。可如今这乱世,他终究难逃劫数。袁公此番决断,分明是要置公孙瓒于死地,这等狠辣手段,怎不叫人心寒。

我实在高兴不起来。如今寄人篱下,只能暗自伤怀。

许攸闻言一怔。

他这才恍然想起。

刘备与公孙瓒乃是同门师兄弟,故交好友。

这位刘使君倒非虚情假意之人。众人皆在庆贺主公大胜,唯独他还惦念着公孙瓒的败亡。

不过话说回来。

主公如此行事,不知天下人将作何感想。

许攸心中百感交集,恨不能即刻与挚友畅谈这番胆识谋略。

荡阴军营。

许衡握着信笺。

不由连连咂舌。

这真是袁本初?简直判若两人。

他将信函掷于案上,示意郭嘉、贾诩近前同观。

郭、贾二人览毕。

又翻旧账?

酒醉后的闲谈也拿来揶揄?

还讲不讲道理了?

郭嘉突然眉头紧锁,心底涌起一阵莫名的寒意,仿佛被毒蛇噬咬般不适。

许衡默然不语。

典韦悄悄挪开两步,暗自警惕地打量着这个危险人物。

好一个毒士。

这般计策一个比一个阴狠,纵能取胜,只怕要落得千古骂名。

抬头三尺有神明,这么干迟早要遭报应。

许衡咂咂嘴,盯着贾诩看了会儿,干脆地说:\"三天内不准参与议事。\"

贾诩低头叹气,心里还是觉得可惜。这些计策确实精妙,就是后遗症大了些,日后治理会麻烦点。

与此同时,刚到东郡的曹操正与夏侯惇商议军事。他们计划若开战,就迅速控制各要道关隘,调集粮草兵马。

南方有张绣牵制刘表,青州臧霸可守,钟繇管着关中驻军,战略布局已然完善。

原来袁绍来信不但没动怒,反而将官渡让给许衡驻守,祝贺曹操稳固许都大权。还相约除贼之后相见,请曹操帮许衡治理邺城。

《邺城棋局》

朔风卷起军帐帷幕,曹操执黑子悬于沙盘之上,忽的笑出声来:\"许逸风这步闲棋,倒叫我们成了他局中诱饵。里未干的墨汁映出他拧转的眉头。

夏侯惇手中兵符当啷落在铜案上。初怕的,原是咱们屯在东郡的玄甲骑。然瞥见地图上邺城朱砂标记——那里半个月前还插着袁字旗。

黄河两岸的烽燧在二人静默中次第亮起。许衡的轻骑像楔入冀州的刀刃,而曹营铁骑早在黎阳布下后手。案头竹简记载着许都御史们准备好的弹劾奏章,如今却成了废纸——邺城本就是天子亲封给征北将军的汤沐邑。

帐外传来战马嘶鸣,曹操掀开帷帐指向北方:\"袁本初能忍下这口气按兵不动,我们就要比他忍得更久。裹挟着黄河水汽扑面而来,他声音混在浪涛声里:\"许逸风要的,从来都是让袁绍腹背皆敌。\"

此时,室内静谧。

“眼下,不也按捺住了么?他难道不想再进一步,夺取更多战功?”

夏侯惇若有所思地点头,动作缓慢。

确是如此。

此刻,曹氏兵力仍远逊于袁绍的整个地盘。

若开战,胜负难料,且至少需数年才能分出高下。

“逸风此人的定力,确实令人叹服。”

“老子才不要别的!就要这邺城,哈哈哈!”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辰仙之路 废滓焚天:沈砚的蚀灵路 大干武圣! 斗罗:辅助的我多亿点人脉怎么了 从底层冒险者开始通关世界 今乐曾经噪古人 霍格沃兹我的魔法女友赫敏 开局送外卖觉醒修罗传承玄幻剑修 四合院之我与她不得不说的故事 华夏丹师的异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