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有着周的制定的任务分配表,大家的工作进展非常迅速,原本大半月才能做完的事情,被压缩到了十天。
但是随着项目不断进行,当一些简单的工作被做完之后,大家手头上的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对周的来说,研究进展没有丝毫阻碍,依旧象之前一样,进度飞快,但是对一部分人来说,很多时候光是一个难点都要耗费大半天的时间,按照正常工作安排根本无法跟的上周的的进度。
这就导致他们不得不每天加班到凌晨才能勉强赶上进度,但是第二天还得按时早起这样的工作强度,一天两天,甚至连续一周他们都还能顶得住,可是科研工作本来就是极其消耗脑力的事情,时间一长,哪怕他们的身体上还能坚持,但是精神上已经快到极限了。
项目激活后的第十天,按照惯例,706所的医疗团队开始对“玄武“项目组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医疗部主任李医生带着几名护土来到b-7层,她在类似的研究所或者研究院已经工作过十多年了,见过太多因为项目压力过大而出现健康问题的科研人员。
b-7层的大厅里夹杂着小声讨论和敲键盘的声音,工位上的大部分人眼底都有着比较明显的黑眼圈,虽然脸上看着疲惫,但是他们的眼神里无不透露着专注。
“郑副总师,按照706所重大项目管理条例,所里安排我们对‘玄武”项目组进行强制健康评估。”b-7层的玻璃门外,李医生低声对郑涛说道。
“好,我们也接到了通知,跟我来吧。”郑涛点点头,刷卡开门,带着李医生一行人走进了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平时是用来进行小组内的头脑风暴或者讨论用的,现在没人,正好临时充当检查点。
“你们布置好后和我说一声,我来安排人。”
“麻烦了。”李医生点点头,开始吩咐跟着的几名护士放置器械,整个检查分成了两类,分别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除了血压仪、心电图机这种常规的体检设备,他们还带了一些心理评估量表。
“可以开始了。”
郑涛走到大厅,拍了拍手:“大家注意一下,等会儿大家按照名单依次进行体检,请大家积极配合。”
第一个接受检查的是负责算子优化的工程师小王,今年二十八岁。
走进临时充当检查点的讨论室,里面消毒水的气味让他不由地吸了吸鼻子。
“王工程师是吧?请坐这边。”李医生语气温和,指了指一旁的椅子,同时他也在观察小主的脸色和细微的动作,通过这些细节她就能对小主的整体情况做一个大致的判断。
护士熟练地给他套上血压计袖带,测血压的时候李医生没有提问。
大约等了一分钟,李医生警了一眼血压仪。
“还行吧,大概每天能睡四五个小时。”小王揉了揉太阳穴,“就是有时候躺下了脑子里还在跑程序,翻来复去睡不看。”
这种强度对他来说只能说累,但也没到完全不能坚持的地步。
李医生点点头,又检查了一下小王的瞳孔反应和手部震颤情况,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
等一些检查全都做完后,李医生拿出一张心理评估量表,递给小王。
“这是一份简单的心理健康评估,请如实填写。”
小王接过表格,快速浏览了一遍题目一一都是一些关于情绪、压力的问题。
填完之后,李医生扫了一眼:“可以了。”
小王点点头:“那个,我的身体有什么问题吗?”
“放心吧,没什么大问题。”小问题倒是不少,不过后面这句话她没说,在很多项目中,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在记录本上划了几笔,很快就轮到第二个人。
检查有条不的进行着,医疗团队的人都是老手,检查进行的很快。
整个上午还没过去,基本上就要结束了,只剩下最后一个周的了。
“周总您好。”李医生的语气依旧温和,但是周的的状态却让她心里微微讶异。
按理来说,这种项目的总工程师的压力一般都是最大的,但是她在周的的身上却看不到一点疲态,更是找不到一点黑眼圈的痕迹。
这说明他的睡眠很充足,侧面来说他的工作效率非常之高。
照例进行了一套检查流程之后,周的的检查也完成了。
等他离开后,李医生看着周的的检查报告,感觉十分神奇,不管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周的所表现出来的各项指标都非常的正常,健康的不能再健康了。
但这对整个项目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大部分的项目工程师都在生理和心理上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良征状,这说明他们的任务分配机制存在看一些问题。
她将报告收好,找到了郑涛。
“郑副总师,有些情况我需要跟您说明一下,虽然周总师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但是项目组的其他人里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虑、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征状,还有几个人血压明显偏高,这些征状可能现在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如果不及时调整,很可能会引发一些心理方面的疾病,而且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也会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一些不可挽回的损伤。
我的建议是,你们需要调整工作节奏,增加休息时间,同时给部分人员安排心理疏导郑涛点点头,对于这样的结果他并不意外。
因为周的的布置的任务实在是有些‘激进”,一些在他看来可能只要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的任务,一些成员可能需要七八个小时甚至更久,简单来说就是他太过高估项目组成员的能力了,认为大家的能力和他自己差不多。
他本来就打算这两天找周的谈一谈,现在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和他说一说,现在的项目进度已经很快了,可以适当的放缓一下进度。
“我知道了,我会和周总沟通的,心理疏导方面的工作还是要麻烦你们了。”
“可以,你们安排好时间随时和我说。”
李医生离开后,郑涛来到了周的办公室里。
“郑总,体检结果怎么样?”
“大部分人都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比如血压偏高、焦虑、失眠
周的眉头皱了皱,带着一丝不解:“我看这段时间大家的工作不是都完成的很顺利吗?”
郑涛叹了口气,“你会有这种感觉是大部分人都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完成你布置的任务。”
“怎么会这样?”在周的原本的认知里,能参与这种项目的无一都是万里挑一的大佬,这些任务他个人觉得应该不用花这么多时间才对。
郑涛看了眼周的,他感觉这个年轻的总师好象对自己的能力并没有一个清淅的认知。
他拿出随身带着的平板,打开任务分配表:“你看,比如你分配给小王的这个任务,你觉得需要多久?”
周的看了一眼:“算子优化?在有基础的情况下,一天时间应该足够了吧?”
他的一天当然是工作时间,大概也就是十二个小时左右,这个工作时间在项目组里应该算是正常的了,毕竟他自己一天的工作时间通常都保持在十五到十六个小时左右,除了睡觉吃饭,基本都在工作。
郑涛点点头:“事实上他确实花了一天,也按时提交了,但那一天他只睡了三个小时,完成这个工作花了他将近二十个小时。”
随后他又举了几个例子,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都远超周的的预估。
周的沉默了片刻,他感觉自己现在有点象是被吊路灯的资本家,黑奴都没这么干的,而他们居然硬生生坚持了十天。
“抱歉,是我的问题
“这不完全是你一个人的责任,我也有责任,而且你的工作强度大家也有目共睹,所以哪怕是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也没人找我过来说过一个累字,只是你习惯了以自己的节奏和标准来衡量其他人,忽略了团队的平均水平和承受极限。”
“我明白了,我接下来会对工作安排进行调整,”周的看了眼计算机上的时间,“等会儿午饭的时候我们再讨论一下,今天原本的进度安排暂时放缓吧。”
对于调整的方案,他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好!那我先走了。”
郑涛走后,周的暂停了手头上的工作,打开了任务分配表。
按照郑涛的反应来看,项目组的成员们能力都各不相同,在现有的分配模式下,有人是刚好能承受,有人已经力不从心了,但也有极少数人还勉强留有馀力,他作为总负责人,没有时间等着了解完了每一个人的能力范围再做工作安排,他只能采取边安排边调整的方式。
他的想法是,可以将每天的任务分解为大量细粒度的微任务,这和作业系统中的指令需要多个微指令是差不多的意思。
任务分解对周的来说花不了多少时间,在划分完任务之后,他可以创建一个让项目组成员能自主“领取”任务的平台,大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擅长的方向自行领取任务,可能会比他主观上分配要好得多。
想到这里,周的立刻行动起来,写这样一个系统,对他来说要不了多久。
午饭之前,他就搭好了一个简易的任务平台。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任务池、认领机制、求助系统。
任务池主要是存放已经细分过的微任务,其带有明确的描述和预期的工期,还带有象是代码优化、代码重构这样的标签,方便大家根据自己擅长的方向选择。
认领机制很好理解,项目成员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登录这个系统,自主选择1-2
个认为可以在当天完成的微任务进行认领,如果有馀力,也可以选择多接一些任务。
求助系统则是为了防止某一个人因为一个难点而拖慢整体的进度准备的,比如某些成员在某个任务上卡住了一定的时间,就可以求助周的或者项目组其他成员一起解决,总比他一个人死磕要好。
这样一来,虽然每天的任务总量没变,但效率上应该会比之前要高不少。
而且能够入选项目组的人再怎么“菜”也都有一个下限,有这个‘下限’存在,哪怕每天完成的任务量不如之前,整体的项目进度也不会拖慢多久。
他是想尽快完成项目,但那也得保证项目组成员的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否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午饭的时候,周的抽空和郑涛讨论了一下。
郑涛也觉得这个方法挺好,提了一些改善的建议,下午的时候,周的又叫了几个项目组的小组负责人商量了一下。
晚上的时候他又做了一些调整和优化,第二天,任务分配系统就正式投入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