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你们此刻所看到的,是即将用于‘虫洞’勘测、及‘开拓者’项目的复合型航天载具——蒙蒂塞洛。”
“在外观上,它摒弃了传统刚性船体的固有设计印象,采用了全新的多相复合材料,构建了这艘具有流态构型的星际舰船。”
“非刚性外壳具备极强的自我调节特性,可以通过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实时优化启动外形。”
“表面分布的传感网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死角的环境监控,而且这种特殊的流体动力学设计,也使它在穿越星尘区时,拥有极其卓越的缓冲性能。”
“动力方面,‘蒙蒂塞洛’采用全新的分布式推进单元,特别是在无重力的太空环境中,可以通过全角度推进单元,完成急刹、急转等常规舰船难以想象的机动动作。”
“配合创新式的再生式维生系统,‘蒙蒂塞洛’内部的维生系统和能源系统、可以形成完美的物质闭环,大大降低了长期航行的补给需求,并显着延长舰船航程……”
清亮的女声用标准的普通话慢慢说着,让整段视频多了几分新闻联播的感觉。
随着女声的讲解,镜头也展示出“蒙蒂塞洛”上的每一个细节,偶尔还会插入一些3d模拟动画,来对动力系统、动能传递之类的原理做详细讲解,就连我这样的外行都能基本听懂。
但现在已经不是“能不能听懂”的问题了。
从我转过头、看到屏幕上展示的“蒙蒂塞洛”号的那一秒开始,我身上的鸡皮疙瘩就没消下去过。
那是一艘全黑的、纺锤形的飞船。
我不知道什么叫“全新的多相复合材料”,但它确实“摒弃”了传统的航天器外观,看起来没有任何的科技美感,就像一坨半凝固的沥青、或是某种从地狱沼泽深处爬出来的诡异生物。
讲到“流态构型”和“自我调节特性”的时候,镜头便转向舰体表面,拍摄那些树根一样的、还在如血管一样轻轻搏动的怪异纹路。
而在讲到“分布式推进单元”的时候,镜头又转向纺锤形舰体的其中一个尖端,仔细展示出那种可以开合的、鸟喙一样的黑色尖锥结构。
传感网络、动力系统、维生系统……舰体内外的每一个诡异之处,都被那个讲解的女声、冠以一些高大上的“科学名词”。
我真的非常、特别、以及极其的想要相信,那就是一艘简简单单的飞船、一艘再正常不过的科技产物——可惜在看到它的第一眼时,我就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了。
“这是……航天器?”
我声音沙哑的试探问道,视线绕过王强身后、看向坐在他另一边的陈禹含,而陈禹含也刚好转头看我。
视线相对的瞬间,我就知道她也认出了那艘“蒙蒂塞洛”,并且她也像我一样不愿相信,那就是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个匍匐在深坑里的诡异“东西”。
“是的,这是一艘航天器。”
“……”
虽然我和陈禹含没有被抓到现行,但“血池”上方的通风管道有动静、我们又在通风管道里被抓住,明眼人都该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这是不对的。
如果这个消息可以公开,就意味着威廉·凯恩可以直接说明情况,而不是弄一段看似科技感满满的视频,将那个诡异的、仿佛蛮荒祭祀一样的场景,包装成什么狗屁的“全新技术”,除非……
“你们想误导谁?”
“感谢李先生的提醒,但这其实不是问题。”
“那就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把这种事叫做‘拯救’?”
我一时没忍住冷笑出声,先前看到的诡异场面在我脑海中反复播放,我闭上眼睛做了几次深呼吸,才平复下来看向李智勇:“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吧?”
李智勇缓慢地眨了下眼睛算是点头。
“什么时候知道的?”
“……比你早一点。”
“‘一点’是多少?”
“47个地球日。”
“47天……”
快速盘算之后,我的心情也开始复杂起来:“在刚决定利用‘虫洞’的时候——你早就想好要用这种‘飞船’了?”
“这是一个从很久之前、就确定下来的备选方案,算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战略资源’——”
“哪怕你的工作要反人类?”
我面无表情的冷声问道,同时我就发现在桌子周围,有几个人的脸色变了。
刘祈、刘愿和索菲娅,都突然转头看向威廉·凯恩,这让我稍微感到了一丝欣慰,至少我不是唯一被蒙在鼓里的那个——可惜这一丝欣慰没什么用。
“是的,哪怕我的工作要反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