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生长的‘虫洞’”这种事,别说人类,就连我作为高维生命的那部分认知里也没见过。
“不是,我的意思……它是‘活’的。”
我还没开始解释就选择了放弃,因为想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让威廉·凯恩先了解“虫洞”——这需要不少时间,甚至还需要一点天赋和运气,但我们现在没那么多时间。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存在于三维空间的四维生命。”
我一边尽量理解着高维生命的认知、一边转换成威廉·凯恩能听懂的形式:“它存在于三维空间,但不受三维空间的规则限制,所以它可以同时存在于不同的三维空间坐标。”
“……py that。”
“……”
“生物的‘生长’是需要营养的。”我在无语过后,用一种婉转的方式提醒道。
那个所谓的“关键部分”,目前还只能算是我的猜测,所以在确定那个问题真的存在之前,我不想用我的猜测来泼冷水——但我好像说的太委婉了。
“我他妈……”
我一时没忍住笑骂出声,不过当然是被气笑的,又缓了口气才无奈道:“你是在装傻吗?什么叫给它‘更多的营养’?我的意思是我们就是那些营养!”
“……”
“推测。”
我也毫不犹豫的坦诚回道:“‘虫洞’可能瞬时生成、瞬时崩溃,但这种持续了三十几天、体积还会明显增大的‘虫洞’,就算是作为高维生命的我也没见过。”
“没错,但你要冒这个险吗?”
我抬手指向irage、准确来说,是指向最新的一幅世界线对比切片。
之前我们一直盯着动态的影像,对于“变大”的过程没有太直观的感受,但如今把“变大”的过程做成对比图,看起来就相当明显了。
从检测到“虫洞”引力激增到现在,只过去了不到五分钟,而代表“虫洞”的那一片幽闪蓝光,只是目测就已经扩大了15左右。
“如果它真的在吸收‘营养’,就代表进入‘虫洞’的物质,不会完完全全的从另一端出去。”
我像教学似的慢慢讲着,顺便抬手揉了揉肚子:“就像人吃东西会吸收营养、排出废物一样。”
“但这只是你的推测。”
“我们要实验一下。”
我替他说出了他的想法:“如果我的推测正确,在刚刚的这场爆炸里,一定有什么物质是‘虫洞’能吸收的。”
“调查、分析、实验、确定。”
“之后可以喂它点爱吃的、用来扩大‘虫洞’入口的尺寸,再用它不爱吃的来做飞船。”
而我沉默的原因是有点尴尬,因为就在几分钟前,我还把这当成一个严重的意外情况,却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反过来对其进行利用。
“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啊……”
心里情绪复杂的叹了口气,同时我也第一次、在【大灾难】这件事上燃起希望,虽然现在的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我已经开始觉得这次能成!
这不是一厢情愿的盲目乐观。
刘晓星已经进入“虫洞”、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探测数据,虽然没有我预想中的那么全面,但那更多的、是由于她对“虫洞”的了解不够全面。
就像一个未经训练的普通人、在描述另一个人的样貌时,很难做到专业侧写那样的精准叙述——这是能力的问题,是因为她不具备这项专业技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只要能提供描述,就说明她现在的处境相对安全、有条件和能力来完成“探测”,换句话说,“虫洞”的另一端是相对安全的。
所以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穿越‘虫洞’”。
这在过去可能难如登天,但如今有我作为高维生命的认知视角;有人类随机应变的主观能动性;还有这个最新发现的、近乎可以控制“虫洞”的新发现,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凑齐了。
除非我们真的倒霉透顶,、“虫洞”在我们准备好之前就坍缩消失,否则我真的想不出,还有什么能阻止这次成功。
“guys!”
“光学望远镜观测阵列即刻分组,hubble继续对核爆产生的碎片云扩散进行观测,其余光学望远镜任务变更、改为对场域内的碎片云进行光谱分析!”
“外围探测器进入目标场域抵近观测,对场域内所有物质成分及辐射类型进行分析,通讯设备开启最大功率,必须把分析结果送出‘虫洞’的引力作用范围!”
“另外,位于第三阵地的备用探测器即刻启动,1至60号探测器配合hubble进行碎片云及‘虫洞’观测,其余探测器抵近待命、随时准备对外围探测器进行补充!”
随着一道道命令下达,房间里的气氛又开始变得热烈起来。
我虽然完全听不懂那些指令的具体执行,但这并不妨碍我的心情开始激动,而且此刻我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次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