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认为我的思路还算敏捷,但陈金平最后补充的半句,确实让我的大脑宕机了几秒。
我不理解。
根据我之前了解的情况,【黑境】也是和我一样的、不属于这个维度的生命,并且在它们的族群之间,还永久保持着类似量子纠缠的信息、甚至是状态共享。
简单来说,就是【黑境】的族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即便要死也是大家一起,不存在“一部分【黑境】死亡或消失、另一部分【黑境】继续存在”的情况,这是完全不合逻辑的。
不过在几秒钟后、我的大脑重新运转的时候,忽然回想起了一个细节——陈金平在给出判断的时候,用了一个“至少”。
“至少”是一个很神奇的词,它可以用来设定下限、可以用来弱化陈述,甚至还可以矛盾的用来加强语气和突出对比。
但在陈金平最后的那句话里,“至少”主要还是起到设定下限、也就是精确范围的作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最终结果的“不确定”。
再结合之前获得的那些信息,一个模糊的猜测,便在我的脑子里逐渐浮现出来。
“虫洞。”
“刚好相反。”
“……什么意思?”
“bqc……也就是‘双向量子信道’建立成功后的7分13秒,杨佩宁的意识信号突然消失。”
“但在我们和【黑境】取得联系之后,却发现【黑境】始终处于静默状态,并在237秒之后彻底失联——”
“【黑境】的消失,将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ds的人员,要求他们利用己身和【黑境】的相似性,与【黑境】取得联系或者确认状态……”
“就是‘深空计划’的项目组成员。”
陈金平附到我耳边轻声说道:“我们知道你已经查到了,‘深空计划’的项目组成员没有失踪,而是集体接受了【黑境】的量子化改造。”
“没错。”
“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和【黑境】保持某种‘类量子信道’,可以在宇宙的复杂背景干扰下,与【黑境】保持相对稳定的‘联系’,甚至是精确的寻找和定位。”
“我明白了。”
我听到这心里一动:“‘深空计划’的人找到了【黑境】,但不是跟我们合作的【黑境】,而【新黑境】的信号,是从那个‘虫洞’里出现的?”
“就是这样。”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情况,于是我们释放了几组探测器进行研究,发现那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结构稳定的‘虫洞’——”
“【新黑境】、‘虫洞’、坍塌、窗口期……”
我把几个关键词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随即便想起威廉·凯恩之前提出的那个问题——能否利用“虫洞”或是其他途径,完成维度、或者至少是空间内的“穿越”。
“你们准备逃跑?”
我转头看向陈金平:“因为那个新出现的‘虫洞’,所以你们决定离开这里、像‘吉迪姆’一样暂时逃离【大灾难】?”
“……”
陈金平这次没有立刻回答,仔细斟酌了几秒才严谨说道:“不算是临时决定,‘方舟计划’一直在筹备当中,不过‘虫洞’的出现,确实让它的成功率大幅提高,也因此占据了更大的权重。”
“你确定?”
我一时没忍住笑出了声:“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虫洞’的位置在主小行星带、也就是第五行星轨道,想通过它进行星际航行,就要先去到那个地方,对吧?”
“对。”
“第五行星轨道距离地球有多远?”
“目前大约18个天文单位,也就是27亿公里。”
“所以还剩17亿公里。”
我迅速做了一个加减法,然后抛出了下一个问题:“‘方舟计划’的载人航天器能达到什么速度?飞过这17亿公里需要多久?”
“载人航天器在理想状态下,可以达到时速两万五千公里,也就是需要大约283个地球日。”
“为了尽可能的节省距离,我们要在55天之后出发,再经过283天抵达第五行星轨道——”
我大概复述了一遍整体计划,接着抛出最后一个问题:“先不说55天能建造多少飞船、带走多少人,单是在赶路就需要近一年的时间,‘虫洞’能维持到那个时候吗?”
“approaches zero,也就是‘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拯救人类文明……”
我咀嚼着这个词,忽然感觉有冷汗沿着僵硬的背脊流淌下去。
之前杨佩宁在“挑拨”的时候,曾用“aether装置”举例、说人类从没准备为了“合作”付出一切,无论【黑境】还是“吉迪姆”,都只是可以利用、随时都能抛弃的资源。
当时我还没太在意,可是现在我想再补充一句——甚至包括“人类”自己。
“你们疯了……”
我看着面前的五个人,陌生的感觉好像刚刚才见到他们:“你们所有人都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