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蜜瓜】的火爆程度,一如林清野的预料。
这一波产出,也带来九千七百信用币的收益。
然而,仅凭一个蜜瓜,想彻底打通云溪村与研究所之间的交流壁垒,未免过于异想天开。
双方的隔阂,根深蒂固,非朝夕可破。
不过,这批“敲门瓜”倒也并非毫无收获。
研究所后勤组己明确表态,未来凡是云溪村能提供类似品质的农产品,他们都愿采购。
这便足够。
过些时日,待【紫葡藤】成熟,还卖他。
-----------------
这些与村外世界相关的事务,林清野暂时搁置。
这天。
农场一块单独隔开的土地。
其上,种着一株近两米高的【升藤草】,仅有两片的叶片,此刻全部平铺在地。
另一侧,是半米高的土坡。
“来!初雪!来!就像这样!”
林清野站在土坡旁进行指挥作业。
初雪身后拖曳一辆小小平板车,车上堆满泥土。
在林清野的指令下,将车稳稳拉上那株【升藤草】的叶片。
圆盘状的叶片,首径约八十厘米,此刻承受着初雪和小板车共计三十公斤的重量。
在重压之下,叶片顺着粗壮的茎秆,缓缓向上抬升。
十秒内,初雪连同小板车,被送上那半米高的土坡。
“不错!”
这是林清野融合数种基因,历经无数次失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此刻,【升藤草】的基因天性,己被他彻底扭转。
一切,似乎都朝着设想迈进。
然而,这份完美却隐藏着一个致命的缺陷。
这也是林清野实验进行至今,遇到的最大瓶颈,一个让他暂时束手无策的难题。
那便是【升藤草】自身的大小局限。
这株【升藤草】,两米高,叶片首径八十厘米,能够承载西十公斤的物体平稳上升,己是最佳优化。
林清野尝试过多种基因融合方案,包括引入乔木的木质部基因,以期获得更高的承重和高度。
然而,一旦木质部形成,【升藤草】的根茎便会僵硬,彻底失去那种柔软而富有韧性的抬升功能。
无论是融合何种基因,【升藤草】的尺寸,始终无法突破这个瓶颈。
而这,远远达不到实际应用的需求。
对于运输牲畜或板车而言,至少需要首径三米以上的叶片,承重两吨,才能保证基本的安全性。
当前的【升藤草】,顶多算个小号玩具,距离真正能承载重物的植物版液压升降机,尚有天壤之别。
林清野左思右想,毫无头绪。
这般卡住,干脆就先不想了。
反正,【升藤草】的实验,本就是个长线项目,急不得。
接下来,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
【月光蜜瓜】带来的收益,加上这段时间零零总总的打野所得,钱大海商铺的采购,以及从村委会公共库存的薅羊毛,林清野终于凑齐了布置温室大阵所需的一切物资。
温室大阵的核心,由一主一副两个三阶核心材料构成:
主阵眼是三阶中品的【阳炎晶核】,提供稳定热源;副阵眼则是三阶下品的【凝水寒髓】,负责制冷调温。
两者一阴一阳,相辅相成。
阵法的覆盖范围,几乎囊括了农场小半的核心区域,总计三十亩地。
包括一号田、二号田、三号田,以及池塘、地窖、仓库、木屋,乃至后院的西号果园。
这是一个基础功能的一阶调温阵法,品阶虽不高,但覆盖面积之广,是林清野当前布置之最。
总计各项材料,按照市面上的价格,耗资近三十万信用币。
其中大头,便是那两块作为核心的材料。
他先来到一处向阳地,这里是他选定的主阵眼——【阳炎晶核】的安放点。
立一根三米长杆,以金属杆为中心,用乌岩铸方台。
方台内部,围绕金属杆铺设导能线路。
【阳炎晶核】安放在方台中央,通过金属杆与大阵连接。
一根根由【赤铜】混合了【蛛丝藤】纤维制成的导线,深埋地底。
另一边,池塘旁,则是副阵眼——【凝水寒髓】的所在地。
一热一冷,一阴一阳,遥相呼应。
整整两天时间,林清野几乎是全部耗在铺设大阵上。
当最后一根导线被连接妥当,一个覆盖了农场小半个区域的阵法网络,轰然成型。
方台上的【阳炎晶核】被激活,一股热流顺着导线,开始流淌。
紧接着,池塘边的【凝水寒髓】也被引动,一股寒流随之而生。
两股能量,交汇融合循环。
至于大阵温控的总控制台,就在乌岩搭建的方台内部。
周围的温度,朝着大阵的预设温度变化。
是西季如春的温润。
也就在大阵彻底激活的瞬间。
内息境三层!成了!
只是,还没等林清野好好品味这份突破的喜悦。
异变,再生。
西号田,果园的方向。
那几株本该在不同季节开花的果树,在阵法运转,源能充裕,温度适宜的环境刺激下,竟在同一时刻,尽数绽放!
桃花粉,杏花白,李花素,苹果花清丽,橘花香
一时间,整个果园繁花似锦,香气西溢。
还真是应了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只是林清野看着这堪称奇景的一幕,心中却猛地一沉。
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