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非看着外面艳阳高照的天气,心情也不错,没想到今天一个电话把最近自己苦思冥想的事情给解决了。
这个世界不缺少机会,缺的是抓住机会的能力,当电话里张杰抛出橄榄枝的时候,徐非毫不尤豫就给予了回应。
不需要再说什么,做什么,两人就有了默契,接下来就看张杰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自己配合就可以了。
徐非不会有任何的负罪感,觉得这算不算背叛秦雅宁,如果觉得这就算所谓的背叛的话,那对社会和职场的认识就太天真了。
成人的世界不分对错,只分利弊。
职场是什么?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概念,你可以把它狭义地理解为工作的场所,比如办公室、工厂车间、学校教室等。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函盖了与工作相关的所有环境、场所、人和事物,包括社会生活活动和人际关系等等。
职场的本质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利益争夺场,人们在这里通过交换自己的能力和时间来获取报酬和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能力、职场政治、竞争与合作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职场也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的战场,它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的舞台。
在职场不要想着做老好人,没人会因为你爱帮忙就高看你一眼,反而会觉得你好拿捏,也没人会因为你的一次次退让而感激你,反而会让人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
徐非前世就是老好人,总想着多做点能混个好人缘,同事请假他顶班,领导加活他接招,同事说对对excel不熟练,让他帮忙做数据透视表,然后自己的报告都没写完,愣是熬到半夜两点给同事弄完,结果第二天人家在会上领功,提都没提他一句。
等到年底评优,名单下来了,没有他,取而代之的是那个平时总找他帮忙的小张。去问领导,领导拍着他的肩说“你做事稳重,大气,大家都信得过你,小张还年轻,得给点鼓励”。
等到裁员的时候,他是第一批,领导的答复是“老徐人不错,但内核业务能力差点。”
对普通人来说,一辈子的机会只有有限的几次,比如出身,教育,婚姻,觉悟。出身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抛除在外,那就只有三次机会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试错的成本太高了,有可能一次机会没抓住,这辈子就翻不了身,谁让你没有区长父亲呢。
要是当初曹建出问题,徐非没有毛遂自荐的话,这个局域经理的位置会不会平白无故掉到他头上,显然不可能,如果没有这一年局域经理的锻炼,他有机会去奢望帝都经理的这个位置吗,显然也不可能,这就是一环扣一环,一步差就会步步差。
徐非重生后就告诉自己,珍惜每一个机会,漫说这次没有给秦雅宁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损失,就算真有,徐非也不在乎,至于说将来徐非要是真当了帝都的经理,该怎么和秦雅宁相处,那是下一步的事情了,先上去再说其他,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就开始担心,那不是杞人忧天嘛。
当你的地位发生变化,双方的相处模式和尺度自然需要重新调整,然后慢慢磨合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范围,磨合的好自然皆大欢喜,可能除了工作私下也会有交集,慢慢处成朋友,磨合的不好,大家只谈工作,只当同事就好了。
大家来公司就是打工挣钱的,不是幼儿园让手拉手找朋友的,合则聚,不合则散,就是这么简单。
有句话叫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这句话在徐非看来,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不要给自己过高的道德束缚,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况下,自私些也未尝不可。
这辈子这“好人”谁t愿意当,谁当去,他徐非宁愿当个“祸害”。
秦雅宁刚接到hr的电话,说对帝都经理这个岗位张总不建议从外面招人,认为公司有很多优秀的局域经理,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位,何必招一个不熟悉的人呢。
秦雅宁挂了电话,脑子也有点发懵,之前她给张杰汇报过自己的想法,希望这次可以外聘,也说了自己的理由。
众所周知,秦雅宁的背后是谢斌,但秦雅宁也没有天真到因为自己有谢斌支持,就能忽视自己的部门总监,平时的业务上的事可能无所谓,张杰睁只眼闭只眼,这种涉及到人事的事情,不可能绕过张杰,自己就直接定了。
当时张杰没有明确表态,只是说:这倒也是个思路,可以尝试。
秦雅宁就认为张杰这算默许了,这才给hr推了几份简历,谁知道张杰突然就翻脸不认人了。。
谢斌不可能把部门总监的面试权利也给剥夺了,那张杰不造反才怪,真要敢这么干,人心也就散了,我自己部门的员工,都没有面试的权利,那还干个屁啊。
真要敢跨过张杰就把人招了,那张杰在oa系统上就是不给办理入职手续,你这个人也进不来,到那一步可就太难看了,大家都没脸。
正因为知道这种情况,秦雅宁首先就是和张杰沟通,谁知道这才几天啊,突然就变卦了。
秦雅宁心里在琢磨张杰是反对招聘本身还是说不看好自己推的几份简历,这两者的差距可就大了。
要是觉得自己推的人不行,大不了就让hr再找呗,虽说可能找的人没有安笑笑贴心,退而求其次,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是要经过自己面试的。
要是说直接就是反对招聘,这个事情还真有点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