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崖金铙囿真灵,虚设丹墀伪作庭。
东来座下偷法相,乾坤袋里匿妖形。
禅音乱耳非佛法,宝刹迷眼尽邪精。
劫波渡尽方勘破,黄眉终是小儿名。”
小金望着廊柱上的剑痕刻字,缓缓念了出来,不解问道:“师父,此是何意?”
是日,天朗气清,陆昭收起宝剑,摇头笑道:“无事,不过一梦耳。”
“收拾收拾,该出发了。”
小金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没有多问,点点头进了屋。
陆昭低头,望着手心隐隐发亮的“卍”字,长叹一声,神色莫名。
“黄粱一梦,究竟是真是假…”
分不清,真分不清。
……
……
师徒一行离了荒庙,走上大道,一直东去,正是时序易迁,春去夏来,惠风和煦,正好逍遥行路。
忽见一条长岭,岭顶上有路。
陆昭手搭凉棚眺望,见那岭上荆棘丫叉,薜萝牵绕,虽是有道路的痕迹,左右却都是荆刺棘针。真个是:
盘团似架,连络如床。有处花开真布锦,无端卉发远生香。蒙蒙茸茸,郁郁苍苍。遥望不知何所尽,近观一似绿云茫!
小金见状忧道:“师父,这满山的荆棘丛,我等如何得过?”
瞧这规模,少说千里,驾云也要半晌。
小黄道:“不若放火烧了省事!”
“万万不可!”小紫吓了一跳,连忙劝阻,“大姐,这山中生灵无数,许有人家,一把火下去怎生得了?”
小黄咯咯笑道:“妹妹别怕,姐姐说着玩的。”
小红闻言斥道:“没正形!现在是开顽笑的时候吗?”
陆昭抬手制止徒弟们拌嘴,面色如常说道:“左右不过是些荆棘,小金与我在前,七蛛在后,小白负责策应,扫出条路来便是。”
众徒也就嘴上说说,实则都没把这区区荆针放在心里,齐声唱喏。
一行排开数组,拨丛犁束,一日未曾住手,一口气行出二三百里。
天晚时来至一片宽阔地,当路上有一通石碣,上有三个大字,乃“荆棘岭”。
下有两行十四个小字,写着:
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
小红道:“原来这山叫荆棘岭,名字倒是贴切!”
陆昭道:“今夜便在此暂歇,明早再行。”
一行寻些枯枝,搭起个简易窝棚,又拾柴生火,炊煮些驼罗庄所赠干粮,权作晚膳。
用罢斋饭,陆昭道:“今晚月色正好,尔等且坐稳,听为师讲一段《清静经》,涤荡奔尘,明心见性。”
众徒闻言,皆欢喜围坐篝火旁,敛息静听。
陆昭盘膝而坐,诵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
他声音不高,却清越悠扬,字字句句蕴含道韵,如清泉漱石,沁人心脾。
虽非梦中大圣所传那般直指根源的无上妙诀,却也是筑基炼己、清静身心之法,于眼下众徒,正是对症下药。
起初,讲经声和篝火噼啪声相和,不过半炷香的功夫,渐渐起了白雾。
丝丝缕缕,沵沵漫漫。
小白灵觉最为敏锐,立时直起身子,警觉地左右张望,小鼻子轻轻耸动。
他能隐隐约约感知到有东西在朝这偷偷靠近,却并非妖邪,当然,也不是凡人,而是一股生机盎然的灵韵。
这股灵韵来自四面八方,仿佛整片山林都在一起一伏,与师父的讲经声共鸣。
这时,八虫也有所察觉,目光犀利,四下梭巡,却不见踪影。
陆昭神色如常,声音不疾不徐:“…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声音中自有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
众徒见师父如此镇定,便也渐渐放下心来,重新沉浸于经义之中。
小紫伏在最末,正专心听讲,忽然觉得有人在背后搔它,下意识回头,只见荆棘丛中不知何时多了八团灵光,在那厢摇摆恣意,曳影垂枝。
借着月光定睛细瞧,居然是八株灵木!
当先是株虬枝盘曲的老柏,如老僧入定,旁边是一棵孤直清高的古桧。
不远处,一丛清瘦劲节的修竹在月下投下斑驳疏影,其侧一株红枫绚烂夺目,满树霞色。
还有一株杏树,虽未至花期,却已含苞待放,透着款款娇嫩,又带一点妖娆。
更有那丹桂馥郁,暗香浮动;腊梅清傲,独放幽韵,观之无暇。
此八木型状各异,属性不同,却皆沉溺于道法之中,听得如痴如醉。便如灵智初开的懵懂婴孩,本能地对这清静道理有着天然的亲近与渴求。
陆昭每讲至妙处,它们便摇曳得更加欢快,灵光随之涨缩明灭,摇头晃脑,随韵律翩翩起舞。
淡淡的白雾受其牵引,缓缓汇聚,缭绕在八团灵光四周,更添几分朦胧仙意。
小紫看得分明,心中顿时恍然。
原来是山里初诞灵智的木精,被师父讲经声吸引而来,在这偷听呢!
越想越觉有趣,遂一边听讲,一边偷眼观量身后八个不请自来的“同窗”。
陆昭讲法,深入浅出,时而阐述“清静无为”之本,时而点拨“观心遣欲”之要,字字句句,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八木精皆有所得。
老柏青光愈发沉凝,古桧翠意更显苍劲,竹灵清影摇曳,枫、杏、桂、梅四灵,亦各增神韵。
在这月夜,悄然汲取着成长资粮。
不知不觉,东方既白。
陆昭将最后一段《太上清静经》讲完,语毕,收声静坐,缓缓睁开眼。
四下一片寂然。
八木精如梦方醒,徘徊在侧,久久不愿离去。
陆昭眸中神光湛然,环顾四周,嘴角含笑,朗声道:“朝阳既升,阴雾当散。尔等潜修不易,得此机缘,亦是一番造化。当好自为之,莫负此心。”
被人一语道破行藏,那八团灵光齐齐一颤,随即如潮水般退去,各自归窍,杳然无迹。
薄雾散去,山林恢复如常。正是:
月下讲经启愚蒙,雾中木精悟真笃。
一点灵根承雨露,他年或可化仙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