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一个山寨的崛起 > 第180章 西南改土归

第180章 西南改土归(1 / 1)

西南的雾总是带着股潮湿的铜腥气,缠在孟土司府的吊脚楼栏杆上,把木柱浸得发乌。孟阿依踩着晨露回来时,银项圈上的铃铛在雾里响得很脆,像串碎冰。

“阿爸,你看我带啥回来了!”她推开竹门,身后跟着两个断云军士兵,正抬着台半人高的铁家伙,齿轮上还沾着北境的煤屑。

孟土司蹲在火塘边咂着烟杆,眼皮都没抬。他刚从东边矿脉巡查回来,铜矿的黑灰还嵌在指甲缝里——那是土司府的命根子,祖上传下的规矩,矿脉寸土不让。

“又是中原的新鲜玩意儿?”他吐了口烟,烟圈在阿依发间散开,“去年带的那本《算数》,除了你谁看得懂?”

“这不一样!”阿依掀开帆布,露出织布机的铁架,阳光透过雾缝照在上面,泛着冷光。“这是织布机,中原女子用它一天能织五匹布,比咱们部落最巧的织女快五倍!”她踩动踏板,木梭“嗖”地穿过经线,带着棉线划出道白弧。

孟土司的烟杆停在嘴边。他摸了摸织布机的铁轴,指腹蹭到上面的螺纹——这纹路他熟,是用他们矿脉的铜炼的,比部落里的青铜硬三倍。

“阿爸你看,”阿依从背篓里翻出匹布,抖开时像展开片云,“这是用它织的,城里的商号给价很高,能换北境的步枪呢。”她指着布上的花纹,“还能织咱们的图腾,换了枪,就不用怕山那边的黑彝部落了。”

火塘里的柴“噼啪”爆了声,火星溅在孟土司手背上,他没躲。去年黑彝抢了他们三个铜矿洞口,部落的长矛根本挡不住对方的土枪。

“要换这铁家伙,得多少矿?”他突然问,烟杆在火塘沿磕了磕。

“断云军的人说,一台织布机,换东边半里的矿脉。”阿依声音亮起来,“他们还说,矿里的铜由朝廷统一炼,给咱们分三成利,比现在私挖私卖赚得多!”

孟土司盯着织布机转了半宿。天快亮时,他把各寨的头人叫到火塘边,指着那台还在运转的织布机:“让矿脉。但得给十台,每个寨子一台。”

“让我把矿脉给朝廷?除非我死!”他一脚踹翻粮囤,玉米面洒了满地——部落今年又歉收了,火塘边的孩子正捡着地上的玉米粒往嘴里塞。

“土司,断云军的农技官来了。”小儿子韦阿木怯生生地说,他手里还攥着本建安书院的课本,封皮上印着“格物”二字。

韦土司猛地转身,看见个戴眼镜的中原人蹲在地里,手里的铁犁正切开块石头地,犁尖过处,土块散得很细。“这破地种啥死啥,你犁得再细有啥用?”他吼道。

农技官推了推眼镜,从背篓里抓出把玉米粒,黄澄澄的,比部落里的饱满一圈。“这是北境的改良种,耐贫瘠,石头地也能长。”他把种子撒进犁沟,“三个月后你来看看。”

韦土司嗤笑一声,没当回事。可三个月后,他真的被拽到了试验田边——原本只能长杂草的石头地,现在立着齐腰高的玉米,穗子沉甸甸的,剥开时玉米粒像串金珠子。

“这……”他蹲下去,摸了摸玉米杆,硬得能当柴烧。

“用的是你们矿里的铜炼的新犁,深耕能到三尺,石头都能翻上来。”农技官摘了个玉米递给他,“磨成面,能抵半年粮。”

韦土司啃了口生玉米,甜汁溅在胡子上。他想起今早火塘边,小儿子阿木缠着说要去建安书院,说那里能学怎么让玉米长得更好。

“那啥,”他突然拽住农技官的袖子,“书院的先生……能来寨里不?我把最肥的矿脉让出去,换三个先生,行不?”

韦土司则在火车上塞了满满两车玉米,要运去建安书院给阿木当学费。他站在月台上,看着铁轨像银线穿进云雾里,突然懂了阿木课本上的话:“路通了,就不是外人了。”

曹林坐在火车办公室里,翻着改土归流的名册。孟土司的名字旁写着“献矿脉五处,换织布机十台”,韦土司那页记着“献主矿脉,求农技官三名”。他拿起朱笔,在扉页写下:“以利合之,以心守之。”

车窗外,织布机的嗡鸣、玉米地的飒响、铁轨的震颤混在一起,像首新的歌谣。雾散了些,露出远处的铜矿洞口,现在插着朝廷的旗,矿工们戴着安全帽,不再像以前那样光着膀子用手刨了。

阿依抱着新织的布跑过月台,布上的凤凰图腾在阳光下亮得耀眼。她要去给建安书院的姐妹们寄样品,包裹里还塞了包韦土司种的玉米。

铁路尽头的雾,正一点点被阳光啄开。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逃荒后,在京城开了家活死人医馆 男主破产,女主强势拿捏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融合后的盗墓世界 氪命烧香?我请的才是真凶神 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 千恋万花:怀刃绽华 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 名义:没有硝烟的斗争 火影:我以女儿身纵横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