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家父刘备但我蜀黑 > 第122章 袁术你被我们包围啦

第122章 袁术你被我们包围啦(1 / 1)

阴陵城前。

山中树林经过夏日暴晒又逢秋日落黄,一片萧败之意。

“戚君可在城中?请帮我带话,言东城鲁肃前来拜见!”

鲁肃带着几个十家仆骑着马在城墙下叫唤,墙上或也有戚寄亲信,知道东城鲁肃之名,于是连忙前往禀报。

不一会。

就见戚寄与秦翊皆都亲自出来迎接。

戚寄为徐州广陵人,秦翊为沛国相县人,为袁术魔下越骑将军和讨寇将军,又以戚寄为主将秦翊为副将镇守阴陵。

二人皆都一副札甲刀剑覆身的武将模样,戚寄脸长有胡须,秦翊脸宽无胡须。

“子敬?怎会来我阴陵?”

戚寄连忙下马。

并为秦翊引荐起来。

见戚寄如此厚待一介白身,秦翊当即便察觉出鲁肃必有过人之处。

三人一起进入城池来到军府坐谈。

“戚君秦君,实不相瞒,肃此次是来避难的!”

鲁肃面有凄凄无奈摇头。

“为何避难?”

戚寄问道,随即想到必是曹操攻打沛国,刘备进攻淮南之战事。

鲁肃欲言又止。

东城虽属于徐州下邳,但一直是袁术的统治区,鲁肃自然也称他为陛下。

“哎!子敬但请直言,秦君乃我同袍好友,无需忌讳!”

戚寄为人较为坦荡。

“陛下称帝而天理难容,遂淮南大旱:::

鲁肃摇头嗟叹。

“连东城都有流言?”

戚寄连忙帮鲁肃倒一杯水,为他压压惊,还凑身靠近案几,又转头望了下房间四周,

见窗户开却无人经过。

他这才继续问道,“当真有此事?”

当然有此事!

这事就是鲁肃传出来的,能没有这回事吗?

“不然我怎么会来阴陵避难?”

鲁肃摇头继续无奈。

戚寄信以为真,他在当东城令的时候就与鲁肃结交。

鲁肃出身巨富之家,性豪爽好施舍,赈济贫困,交结士众,甚得乡里人心。

戚寄清楚的明白鲁肃是个有见识的能人。

“子敬觉得?”

戚寄语言堵塞,面有难色,与秦翊对视一眼,大眼瞪小眼。

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出口,他想问的是子敬觉得陛下会?呢?

他们不是袁术的部将?镇守阴陵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想法?不合理吧?

其实他们已经接到袁术的前线战报,说是刘备已经渡过淮水,并从小道消息得知,连袁术的女婿黄都投降刘备。

或者说是投降汉室朝廷。

又听说东面战场小沛,曹操与乔打得很是激烈,难免会动摇信心。

岂能不为自己想条退路?

鲁肃很明显的察觉出他们的意图,但却假装矜持,“我一介白身,只求安定:::

我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

“子敬虽白身,却见识远博!陛下早有征辟之意!”

戚寄当即反驳道。

随后又幽幽道,“现在看来还是没征辟的好:::

这意思简直是浅显到边了,戚寄不是说鲁肃不值得征辟,而是没出仕仲氏就是天大的好事。

“戚君?秦君?”

鲁肃面露尴尬之色,也就不装模作样。

再装下去,戚寄还能让鲁肃活着出城?你都察觉我的意图了,那我还能让你离开。

“事情当真到了这种地步?”

鲁肃焦急询问道。

事情当真都到了戚君秦君开始担忧的地步?

“刘备已渡过淮水!”

戚寄苦叹道。

闻言鲁肃心里大喜,却不露于表。

秦翊却暗暗不满,戚君你连这种军国大事都随便说?

“还请子敬为我等指点迷津!”

戚寄拱手相求。

秦翊只好跟着点头,他不求鲁肃能说出个所以然,至少也听听罢了。

“眼下刘备必与陛下战于寿春,胜负难说:::

鲁肃只能顺着戚寄的话说。

戚寄并不知道鲁肃投了刘备,只当他还是以前那个颇有见识的东城白身,再说了鲁肃都来阴陵避难那他还能逃出戚寄的掌控?

你说一说我听一听罢了。

“肃斗胆冒犯陛下!”

鲁肃稍微铺垫一下。

“今淮南大旱颗粒无收,又流言四起,如此情形不利陛下,纵然此次击退刘备,然曹操挟天子大义又兵强马壮,岂非人心归附?”

鲁肃有理有据公正分析。

“淮南已有众多黔首逃往江东!肃本打算如此,但沿途贼寇众多,只能前来投靠戚君!”

闻言戚寄秦翊暗暗点头。

人心这种东西你就看黔首嘛,连黔首都在跑,那肯定是人心动摇的很厉害了。

又想到鲁肃考虑到沿途贼寇,秦翊开始觉得他确实颇有见识。

“若子敬为我?该当如何?”

戚寄转着眼珠子随后直言不讳。

要是鲁肃现在说出我要是戚寄你呀,就去投靠刘备,戚寄当即就会醒悟,好你个鲁子敬!是不是已经投靠刘备为说客?

鲁肃却说道,“当顺应天意!”

此言滴水不漏。

什么是天意?袁术称帝带来大旱,流言说是违逆天意,那什么是天意,你来说什么是天意?

归顺大汉呗!

虽然刘备也奉天子之命而来,但要看天子在谁的手里,再准确一点说,是去投靠曹操。

戚寄倒也不傻,与秦翊对视一眼,满是纠结之色。

“若今时攻淮南者乃曹公,那我等自当归顺大汉,可刘备子敬你说呢?”

戚寄也彻底摊牌了。

语气里也带着胁迫的意思。

“我若为戚君,何必困在淮南?当直接渡过淮水走过水,率军投靠曹操,曹操必定礼厚待之!”

鲁肃直言道。

“哦?如何礼待?我非世家大族,又只三千兵马。”

戚寄反问道。

“曹操久攻小沛不下,则将军前往,那他必会散播淮南已投降之消息,将会对小沛军造成严重的士气打击,将军不止三千兵马,那可是为曹操打开小沛局面的关键人物!又或者说是整个徐州!”

鲁肃滔滔不绝。

简直把戚寄说成是曹操的救世主。

当然这也是有可能的。

那戚寄怎么就不会得到曹操重视?

闻言秦翊目定口呆,这鲁肃果然有点见识。

就算没达到鲁肃说的效果,至少离开淮南也是好的,袁术真不能持久!这次不亡下次也得亡,没看到上天都在惩罚他吗?

“妙也!子敬真为我良师益友也!”

戚寄闻言面露大喜。

“子敬当随我同去!我必不亏待子敬!”

这下轮到鲁肃面露难色。

“我出身卑微,岂能得曹操看重?今日能为戚君解忧,令我想起当日相交时戚君对我的友谊啊,不求闻达,只求一处安身:

戚寄正襟危坐,面露沉思,心中思绪万千,一时间竟然入定般一动不动。

过了一会。

他才爽朗道,“与子敬相识,乃我幸事,那便如子敬所愿!”

随后戚寄将鲁肃送出房间。

秦翊大惊,“戚兄你怎么能如他所愿,不打算带着他走?”

难道戚兄你不觉得鲁肃来的正是时候吗?

会这么巧?

“又有什么关系呢?子敬为厚道之人!他说的难道不是对我们利益最佳的选择?他既然没说错,那其他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戚寄未必比秦翊晚发现,鲁肃来的真是太巧了。

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说的完全正确呀!

反正我们都要离开这里,既与子敬相交,那也好聚好散。

几日后。

戚寄秦翊率军离开阴陵,如鲁肃所言那般,从淮水渡过过水前往小沛投靠曹操。

而刘升靠看鲁肃的说服,也顺利夺取阴陵。

城墙前。

刘升连忙翻身下马与鲁肃相见,“子敬!辛苦啦!”

张飞也喜滋滋的向鲁肃表达敬佩之意,“子敬你不仅为人友善,更是智谋无双呀!”

他说这话的时候特地在刘哗旁边,喊得特别大声,就好象说子扬你不仅为人不友善,

连智谋都没有子敬给力。

刘哗自然听得出来,没放在心里。

“主公已渡过淮水,是以袁将心思动摇,那戚寄早有投机取舍之意,非我功劳也!”

鲁肃的谦虚令人更加产生好感。

众人更明确得知刘备已顺利渡过淮水,不由得振奋激动。

刘升入主阴陵之后,当即书信一封,令阴陵小吏,原袁术魔下,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前往寿春。

小吏哭得抱住刘升大腿。

公子!我去了还能活命吗?

刘升只好安慰道,汝妻子吾养之,放心!袁术不会杀你,我写的都是好话。

小吏将信将疑,不得不去。

待小吏两天后把书信送到寿春,袁术大惊,阴陵也失?戚寄秦翊竟也背叛我了吗?

其实。

从袁术开始称帝时,就有不断的人在背叛他。

江东孙策,汝南群贼,甚至沛国相舒邵某种意义上也是背叛了他,还有庐江张勋,以及他的贤婿黄猗谋士韩胤。

金尚难道就不是?

杨弘难道就不是?

这种事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阻止!

待袁术打开刘升书信,气得他七窍生烟,差点吐血,“袁术你被我们包围啦!”

就这么一句话。

小小刘升竟敢如此大言不惭?!

袁术不仅拿刘备没办法,更拿小小刘升也没办法。

果如刘升所料,袁术气归气,却并没杀死送信的小吏,还让他把自己的亲笔信带回去给刘升。

小吏大喜。

去寿春的时候他跑得很慢,回阴陵的时候他简直是要飞了起来。

刘升见袁术书信的第一印象是袁术字还写得挺漂亮,其内容无外乎就是想与刘备和解并招揽之,许以仲氏骠骑职许诺汝南之地。

呵呵

刘升真是感慨,四世三公真是死到临头都得保持着自己的高傲,真把自己当要饭的?

小小骠骑将军也想收买家父?怎么也给个大将军吧?

“我刘家父子岂能弃明投暗?”

“我刘家父子岂能弃明投暗?”

当袁术的书信送到刘备的军营里时,他也是发出这样的愤怒和不屑。

刘备从安风渡过淮水后,便水路并进,提防袁术在淮水颖水交汇处,也就是颖口再设军阻挡。

谁知。

此处并没有袁术军队。

其实袁术若是一开始没那么骄傲自大,不在安风津设军阻拦,而是在颖口设军阻拦,

说不定黄败的没那么快。

因为颖口离寿春更近,袁术能及时支持。

但是颖口一般是作为北方来犯的阻击点,刘备是西面淮水而来,在颖口阻击刘备显得袁术有些保守和惧怕。

难免有伤士气。

袁术也有他的考虑

现在他不用考虑了,直接坚守寿春。

若是再派兵出击刘备,不仅耗费粮食人力,若再打不赢那或许得被一鼓作气打得军心崩溃。

连刘升都肆无忌惮的到处乱逛,可想而知,整个淮南已经不听袁术使唤了。

唯有坚守寿春才能增加容错率。

是以刘备顺利水路并进,在寿春西面二十里附亭处扎营结寨。

刘备对袁术的招揽书信自然之以鼻,但却没有过分自信。

他深知能不能击败袁术的关键在粮草在军心,于是他派后方关羽麋竺尽可能筹集粮草保护粮道。

又召集众人商议击破袁术之策。

陈登与鲁肃一样同样提出攻心为上。

那便是先宣传袁术的逆天之举遭到天谴,不过他不知道刘升此时身在何处,没有提出从两面围困寿春的建议。

但他比鲁肃强的是人脉,袁术寿春城里可有不少徐州人以及与淮浦陈氏相关的故吏。

陈登纷纷亲笔书信言之大义,不求有人当内应,至少能动摇袁术的军心。

此为大势所趋也!

弃暗投明要乘早!

袁术气得想要下令把陈登在徐州的老父亲也就是他的发小陈给杀了,但想想还是作罢,真杀了那就真的要完蛋。

他也在很努力的稳定军心,把他那些骄奢淫逸的金银财宝全都厚赏给魔下。

又朝会当众说明,不管刘备陈登给你们写过什么信,我都不会在意,写信?根本没这回事!

还经常出入军营慰问土兵,提振士气。

并还表示,只需小沛大军返回,刘备必定狼狐而逃。

当然也在尽心尽力破除流言,难道只有淮南大旱?

大汉的各种灾难还少吗?特别是近几十年,那才是要亡之征兆!

在袁术的各种挽救下,人心总算有所好转。

双方也进入最后的僵持对决,或许明日就可决出胜负,或许陷入迟迟之煎熬。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港漫:开局九霄真经,纵横龙虎门 惨死老太重生后,每天盼着当寡妇 我收服了宝可梦 诸天万界:我能进入影视世界 半夜起床别开灯 十卷长恨天 江湖逆主 茅山秘宗 够拧巴 开局联手OK,缔造紫金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