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开发区(1 / 1)

“卫国啊,你现在主抓开发区担子不轻啊。”

白凯旋叹了口气,“想当年开发区那片地,还是一片荒滩。”

“我和耿书记他们带着人,一脚深一脚浅地蹚出来的。”

“不容易啊。”

他开始忆苦思甜。

马卫国安静地听着,不插话。

白凯旋看了他一眼,话锋一转。

“当然了,发展初期嘛摸着石头过河,有些事情的处理方式可能不太规范。”

“这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处理嘛。”

“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过去的问题,对不对?”

这才是今天的主题。

马卫国露出谦逊的笑容:“白县长说的是。”

“我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没有你们当年的艰苦创业就没有开发区的今天。”

他先捧了一句。

然后,他也话锋一转。

“不过赵书记也说了,我们既要尊重历史更要着眼未来。”

“过去不规范的地方,现在要逐步规范起来。”

“只有把地基打牢,楼才能盖得更高嘛。”

“我的想法是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把开发区打造成一个真正法治化、市场化的投资高地。”

他把赵海川搬了出来当挡箭牌。

白凯旋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他听懂了马卫国的潜台词:过去的事,我不主动翻,但别指望我帮你捂盖子。

以后,按规矩来。

“对对对,依法依规这是肯定的。”

白凯旋干笑两声,“开发区能有你这样务实肯干的同志来抓是好事。”

“以后我们多沟通,一起把开发区发展好。”

“一定多向白县长请示汇报。”

马卫国站起身。

送走白凯旋,马卫国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这位县长,心里有鬼。

而且,鬼还不小。

晚上,赵海川的办公室。

马卫国把和白凯旋的对话,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

赵海川听完,没什么表情。

“他急了。”

“看来开发区的水比我们想的还要深。”

马卫国说。

“深水才有大鱼。”

赵海川在纸上画了一个圈,“既然他怕我们翻旧帐,那我们就得给他找点新事做。”

“开发区里是不是有个叫宏业纺织的厂子?”

马卫国想了想:“有。”

“好象是好几年前的招商项目,厂房盖了一半就停工了,一直烂在那儿占着好大一块地。”

“就是它。”

赵海川说,“这种长期停工、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僵尸企业就是我们第一个突破口。”

马卫国眼睛一亮。

“书记的意思是收回土地?”

“依法收回闲置土地,重新规划招商。”

赵海川的语气不容置疑,“这是盘活存量资产也是给所有观望的人一个信号。”

“荣阳县的土地不是某些人圈地自肥的后花园。”

“我明白了。”

马卫国感到一阵热血上涌,“明天我就安排人准备材料,激活程序。”

这一枪,既是政绩,也是投石问路。

看看谁会跳出来,为这个僵尸企业说话。

另一边,赵海川也没闲着。

他把组织部的苏晓宁叫了进来。

“晓宁,你在省团委是不是有熟人?”

苏晓宁愣了一下,点点头:“有个师兄在组织部。”

“好。”

赵海川说,“你找个机会比如周末一起吃个饭,跟他打听个人。”

“谁?”

“省农业厅有个姓王的处长。”

“具体叫什么不重要,打听一下他的为人怎么样,平时的社交圈子喜欢跟什么人来往。”

赵海川的指令很模糊。

苏晓宁有些疑惑,但没多问。

“书记,还有别的吗?”

“恩顺便问问,他跟一个叫鑫茂集团的企业有没有什么公开的来往。”

赵海川说得轻描淡写,好象只是随口一提。

“好的,书记,我记下了。”

苏晓宁退出办公室,心里还在嘀咕。

书记怎么突然关心起省农业厅的处长了?

还跟一个地产公司扯上关系?

她想不明白。

夜深了。

周正敲门走进了赵海川的办公室。

他脸色凝重,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

“书记,有点眉目了。”

赵海川示意他坐下。

“那个陈鑫,鑫茂集团的老总发家史很不清淅。”

“公开的资料都说是靠地产项目起来的。”

“但我托市局的朋友查了查他早年的工商注册信息”

周正翻开笔记本。

“他最早注册的公司不是地产也不是金融。”

“是一家砂石料公司。”

“砂石?”赵海川的眼皮跳了一下。

“对。”

“时间大概是六七年前,地点”

“就在咱们荣阳县。”

周正的声音压得更低了。

“我还查了县志和当年的政府文档。”

“那个时候,负责分管水利、河道管理局的县长正好是”

周正没有说出那个名字。

但两个人心里都清楚。

是白凯旋。

赵海川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窗帘。

一张五年前的照片,一个砂石料公司,一个分管水利的县长。

点和点,连成了一条线。

匿名信,消失的文档,开发区的土地

原来,故事的开头,不在奠基仪式的剪彩上。

而在那浑浊的河水和廉价的砂石里。

周正一头扎进了县文档馆。

他要找的是五六年前的老文档,关于河道管理和采砂权招标的部分。

很多文档都没有电子版,只能一本一本地翻。

线索不多。

当年的会议纪要写得滴水不漏,程序上看不出任何问题。

白凯旋的名字出现在好几处,都是原则同意、按规定办之类的批示。

一个老狐狸。

周正心里骂了一句。

他换了个思路,去走访当年水利局退下来的几个老干部。

请客吃饭,送两条好烟。

几杯酒下肚,话匣子才勉强打开一条缝。

“你说那段河道啊有点印象。”

一个姓刘的老科长咂了口酒,“当年是有点争议。”

“哦?刘科长您给说道说道?”

周正殷勤地给他满上。

“当时好几家公司都盯着,有几家还是市里的大公司,设备、资质都过硬。”

“结果呢?”

“最后中标的是一家谁都没听说过的小公司。”

“新注册的叫什么宏发砂石公司。”

周正心头一跳。

宏发

陈鑫最早注册的公司叫鑫茂。

听着像兄弟。

“这家公司有什么特别的?”

“特别?最大的特别就是便宜。”

老科长撇撇嘴,“他们给的承包价比别人低了一大截。”

“当时我们都觉得奇怪,这价格除去设备折旧和人工根本不挣钱啊,搞不好还得赔本。”

“那为什么还能中标?”

“这就要问领导了。”

老科长压低声音,手指朝上点了点,“白县长亲自开的协调会,力排众议。”

“说要扶持本地小微企业不能让外地公司拢断。”

“说得那叫一个高瞻远瞩。”

另一个退休干部凑过来:“我记得当时有人不服,还想去市里反映情况。”

“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没动静了。”

“没动静?”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荒岛求生:从退伍游学开始 资本巨鳄从外汇交易员开始 仕路逆袭 男配你干嘛,我是来撮合男女主的 假千金重生后,总裁们争当舔狗 四合院:从1962年开始 一觉醒来三年后,七零长姐凶又甜 无限掠夺!我有9999亿属性点 没钱混什么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