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几千年历史,被称为圣人的有不少,但是能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孔子。
孔姓传承几千年,一首到今天都是华夏最大的家族,同时一起传下的,还有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颜姓。
颜回是孔子七十二圣贤之首,被称为亚圣,意思就是仅次于孔子这位至圣的人。
但是有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认为孔、颜共用一个字辈,其实并不是。
从明朝开始,孔姓是朱元璋开始赐下第一批字辈,后世皇帝在这个基础上不停的添加,一首到清朝之后,才形成了孔姓现在的字辈。
而颜姓,是清朝时候,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对儒家的尊敬,这才赐了颜姓一套字辈。
而且这套字辈,跟孔姓从“希”到“念”的这一段字辈是一模一样的,所以颜姓和孔姓的字辈只是在这一段时间内是同步的。
到了后世,颜姓的这一套字辈用完之后,再往后的后续字辈,就跟孔姓不一样了。所以就算两姓有重复的字辈,但是在辈分上却没办法区分高低,因为都是独立的。
不过因为孔子的母亲姓颜,所以颜姓和孔姓自古以来都是亲戚,也可以说是不分家,并且也有世代通婚的现象。
他们世代都居住在曲阜,共同守护儒家文化和孔庙孔林。
在孔庙的旁边,就紧挨着颜庙,供奉着颜回。
而孔家的墓地孔林旁边,也有颜林。
这就是所谓的不分家。
颜维明,今年二十六岁,是颜姓维字辈后人。
颜姓和孔姓一样,在世俗界活动的人比比皆是,只不过出名的人不多。因为颜姓一首都秉承着先祖在孔子身边做辅助的角色。
颜维明就是这一代维字辈相对比较出色的家族子弟。这个出色不只是有学历,能力,更多的还有修为。
是的,儒家同样有修行!
只不过儒家传下的修行之道和佛道两家并不相同。
当年,至圣先师孔子传下《圣道三境》,七十二圣贤中只有颜回接下了这篇修行的法门。
三境:立命筑基,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儒家的修炼方法不讲究隐世,最推崇入世。只有入世,在尘世间不断践行儒家理念,自身的力量才能变强。
并且不炼丹,不诵经,不画符,不念咒,甚至圣道三境连所谓的口诀都没有。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口诀,那就是三境的那十一个字。
他们的力量强弱,主要在于尘世中养成的德行,学识,和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能力。
世人皆知孔家是华夏第一家族,认为儒家就是一众文弱书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颜维明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在麻省理工留学,刚回国不久。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时不时的会去山里静几天。
昆仑山是华夏神山,万山之祖,那秦岭就是华夏的龙脊。去昆仑山路途太远,所以颜维明就选择了来秦岭。
颜维明坐在山顶上,手捧一卷竹简,紧闭双眼,任由早上的山风吹着。
这时,他好像察觉到了什么,豁然睁开双眼朝着东方看去。
“有人在这里修炼?”颜维明嘀咕道。
“竟然能释放出意识,看来应该是在山中隐修的老人。既然来了这里,应该要去拜会一下才对,不能失了礼数。”
想到这,颜维明就起身把竹简收了起来,然后下山朝着东方走去。
他的走路的样式看似闲庭若步,但是没走几步,人就出现在了很远的地方。
这步伐,有点像道家的缩地成寸。
胡天阳这边,一番感悟之后,他也收了道气,睁开了双眼。
感悟也感悟了,遨游也遨游了,但是他总觉得不对劲。
因为他觉得自己一点点变化都没有!
一丝一毫都没有!
按正常来说,不应该是这样。
这个感觉他从突破到炼神返虚之后就有了,但是一首没在意过。
“到底问题出在哪呢?”胡天阳站在山顶皱起了眉头。
这时,他眼神微凝,目光看向了山下。
一道人影就像走路一样,竟然就这么一步一步的上了山,并且很快就来到了胡天阳面前。
颜维明以为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老人,看到胡天阳之后没想到会是一个看起来甚至比他还小一点的年轻人。
胡天阳也满腹疑惑的看着眼前的颜维明。
两人就这么互相看了两眼,颜维明率先开口说道:“曲阜颜家颜维明,打扰了。”
其实在第一眼看到胡天阳这么年轻之后,颜维明心里就不自觉的有了一丝比较的意思。
顶着颜回后人的名头,颜维明一首都觉得只有孔、颜两家的后辈才能当的起当代年轻一辈的楷模。
至于别的门派,他很少会把他们的年轻弟子跟自己放在一起比较,他一首都觉得自己是跟那些年轻弟子的长辈站在一起的。
所以当他看到胡天阳比他还年轻,但是修为却一点都不弱于他的时候,心里不自觉的就跳了一下。
听到颜维明自报家门,并且还是曲阜颜家,胡天阳不自觉的怔了一下。
主要是孔、颜两家的名头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足以让很多人仰视。
但这其中肯定不包括胡天阳!
“中岳观,胡天阳。”胡天阳也不卑不亢的自报了家门。
“中岳观,那你是全真弟子。”颜维明说道。
胡天阳点了点头。
颜维明转了个身,站在崖边背着手看着远处,说道:“我在西方十里处一个山峰上静心,察觉到了这里传出来的一股意识波动,我还以为是这山中隐修的老者,所以想来拜会一下。不过没想到会是你。”
颜维明语气很平淡,虽然没有看不起,但是胡天阳也听出来一丝不在意。
随即,他轻笑了一下说道:“这山中隐修的前辈,怕是不会轻易出来。”
胡天阳的话,听在颜维明耳朵里仿佛在说:你还不够格拜会山里隐修的老者。
颜维明转过身,眼睛微眯的看着胡天阳,说道:“胡兄弟会在这山中长待吗?”
“两三个月!”
“噢,那倒是不短。不过这山中险多,胡兄弟一个人要多注意。”
“颜兄说的是,我会注意。”
颜维明深深看了胡天阳一眼,就下了山。
等他走后,胡天阳轻笑了一下,呢喃道:“颜家后辈呵呵!”
随后,他也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