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身微颤,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在回应着主人突破后的悸动。
他的胸腔在微微起伏,呼吸平稳而悠长,没有想象中的剧烈喘息,只有一种力量释放后的酣畅淋漓,以及一种—水到渠成的平静。
突破了。
不是狂喜,不是激动得难以自抑。
而是一种沉甸甸的、理所当然的释然,如同登上一座早已在视线中盘旋多日的孤峰。
喜悦是深邃而内敛的,像深藏在海面下的暖流。
他终于真正握住了力量的方向盘,达到身心技合一,踏入了武道真正登堂入室的门坎合一境。
他静静地站立着,感受着体内奔腾不息却又圆融如一的劲力。
神识内观,气血在全新的境界下流淌、律动,每一缕力量似平都在欢呼省跃,变得更加驯服,更加凝练。
“薪火大学——”目光穿透那扇巨大的观景窗,望向深邃的夜空。
半月后的一模,将是展现这崭新力量的第一个舞台。
他掏出通信器,拨通了方成武的号码。
语平静无波:“方老师,我突破了。刀法合境。”
通信器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方成武温和沉稳的声音传来,带着清淅可辨的欣慰:“好!原地等我。”
几分钟后。
独立武道室的门无声滑开。
方成武走了进来,他依旧穿着那身朴素的灰西装,但眼神锐利如鹰,瞬间锁定了场地中央的李文。
李文能清淅地感知到,在方老师的“审视”下,自己周身的气血如同被无形力量扫过,那种“圆满归一”的全新气息,在方成武这样的高手面前无所遁形。
方成武走到场中,脸上露出真诚的笑意,甚至带上了一丝感慨:
“个半,顶尖刀法入门直达合一境。李,你创造的记录,以震动整个青石县。”
他没有提及任何关于医药费的事情,只是拍了拍李文的肩膀,力道沉稳,带着无声的肯定与托付。
“合一境了,这个境界,与你之前走过的基础刀法、高级刀法,顶尖刀法都大有不同,它没有明确的等阶划分。”
李文神色专注,认真聆听。
方成武负手踱步,声音清淅平稳,为李文揭开武道新境界的面纱:
“一旦踏入合一境,便代表着修炼者将全身技艺融汇一炉,达到身、、
技三者完美协调的境地。
在这个境界,过去修炼的技法会成为滋养你底蕴的基石,但爆发出的威能,早已超越单纯技法的桎梏。“
他顿了一下,看着李文,眼中满是期许:
“这仅仅是开始。合一境之上,势境,才是真正通向强者的鸿沟。“
李文眼神一凝。这个词,他从方成武口中听过,也亲身体会过凌峰那恐怖的“势”。
“何为势?”方成武自问自答,“势,是心意引动气血,气血共振天地能量,最终在自身周围形成的一种无形的、强的能量场域!它代表着你对量更层次的驾驭和引动!”
“到了势境,武者才真正具备隔空御物’劲气离体’凌空虚渡’甚至翻江倒海’的恐怖能力。
这是区分普通武者和真正天才、强者的根本标志。”方成武的语气加重:
“而要领悟“势’,第一步,也是唯一的根基必须达到百分百的肉身掌控度。”
百分百!这个概念首次在李文脑海响起。
之前方成武提过肉身掌控对提前领悟秘技的关键性,没想到它对势境更是如此绝对的要求。
“没有对肉身每一丝肌肉、每一寸骨骼、每一缕气血运转做到随心所欲、如臂使指的掌控,就绝无可能引动外界能量,共鸣成“势’。”
方成武看向李文,“这一关,是水磨工夫。它不象悟性玄妙不可捉摸,只要你有决、有毅力,复一地锤炼感知与掌控,总能达到。”
他眼中露出一丝赞许:
“而你在合一境之前就已初步展现的强悍肉身掌控力,无疑让你的起点远超常人。”
李文心中明了。
“然而。”方成武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当肉身掌控达到百分之百,这仅仅是拿到了入场券。第二步,真正领悟势’,才是最大的难关,这个过程,极其看重个人悟性。”
他的神色带着一丝无奈与感慨:
“有的人,在达到百分百掌控后,静坐片刻,仰望苍穹,观流水,听惊雷,或者面临一次生死危机,便能一朝顿悟,引动天地之力加身,势成,这样的人,便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而有的人,任凭你如何努力,如何观摩,如何压迫自己,那势境如同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终其一生困守于此,徒呼奈何——”
方成武的目光变得无比深邃,其中蕴含着对天才的渴望:
“因此,能否领悟势,除了努力做到百分百掌控这个前提,剩下的,很大程度看天命,看机缘,看——悟性!这也是天才区别于凡俗的关键所在。”
他看着李文,无比严肃地强调:
“但有一点是公认的:越早领悟势,就代表着一个武者的悟性越高,未来的潜力越不可限量。”
提到“早”字,方成武眼中闪过一道无比明亮的光:
“还记得凌峰吗?”
“他就是那种最顶尖的天才,他在肉身掌控度刚达到百分百没多久,一次寻常的战斗演练中,便引动了天地风雷之势,项刻间领悟势境,这才是真正的绝世妖孽。”
“这样的天才,才配得上薪火大学的入场券。”方成武看着李文,话语如同重锤,既是鞭策,也是巨大的期许:
“合一境,对青石三中而言已是传奇。”
“但真正的目标,真正的舞台——”
“在青石之外!”
“在势境之后!”
“在薪火殿上!”方成武的声音低沉下去,却带着千钧之力:
“李文,别停下脚步!从现在开始,锤炼掌控,积蓄力量,等待你感悟势’的那刻,那才是真正决定性的开始。”
月光通过巨大的观景窗,洒在独立的武道室内,为凝神倾听的李文镀上了一层冷峻的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