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1 / 1)

48

"最近身体可好?"向来疏于口头关心的孙林,此刻竟主动询问起来。

孙林在行动上毫不含糊,总是惦记着刘师师。农家乐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他第一时间就会送到她手里。

"肚子越来越大,行动越来越不方便。"刘师师难得听到孙林关心她的身体,便如实相告。

作为孩子的父亲,孙林有权知道这些。只是她还没想好该如何开口。毕竟这段经历太过离奇,她实在难以启齿。现在一切安好,不如先保持沉默。

就算说了,他恐怕也不会相信。不如等孩子出生后,找个合适的时机坦白。个亲子鉴定, 自然水落石出。

再忍一个月就好。四个月都熬过来了,不差这最后一个月。春节后她就得住院待产,医生预估的预产期在三月中旬。

2月10日是春节,三月中旬意味着过完年就得准备住院。她体质特殊,随时可能生产。为保险起见,医生建议提前半个月入院。

还有个棘手的问题——父母天天追问孩子的生父是谁。去年12月做完亲子鉴定后,她就声称知道了答案,却始终不肯透露。

"年初三我和心姐回娘家,顺便去看看你。"孙林想着,自从《风中奇缘》杀青后就再没见过她。毕竟是自己曾经心动的女孩,又是孩子的干爹,于情于理都该去看看。

"年初三?"刘师师看到消息猛地坐起身。

"初一要陪母亲,初二姐夫他们回娘家,初三正好有空。"孙林解释道。可刘师师却陷入纠结——当着父母的面见他,该有多尴尬?

这段日子孙林没少帮忙,每周定时送来各种补品。父母早就想当面致谢,只是她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若是孙林当真登门拜访,父母必定热情招待他,可她却不知该如何开口提起那件事。

想到那时的情景,她只觉得进退两难。

她清楚腹中是他的骨肉,他却对此一无所知。

"不必了,你不过是顺路来看我罢了。"刘师师鬼使神差地发出这条微信。

指尖刚离开屏幕,她就愣住了——这酸溜溜的语气任谁都看得出是在赌气,分明是盼着他专程为自己而来。

上海那头,孙林盯着手机出神。

"等你真正想明白,不是为了顺路,而是专程为我而来时,我再答应你。毕竟你我之间的事,彼此心知肚明。"她咬着唇补发这条消息,将手机扔在枕边。

孙林沉默着放下手机,那些理不清的思绪确实需要好好梳理。

等待的十分钟像被拉长的橡皮筋,最终她关掉床头灯,任由黑暗吞没未读的消息提示框。"但愿新年你能给我不一样的答案。"

泪水突然挣脱眼眶,在枕上洇开小小的深色圆点。

这并非哈欠催生的生理泪水,而是日复一日积攒的期待与忐忑。五个月来,两个念头日夜撕扯着她:既要斟酌告知 的时机,又担忧早产儿的健康状况。

"既然他的精子能那般顽强地找到我,说明生命力异于常人"

这样的自我安慰已成为每日必修课。可当产检单上"孕25周"的字样赫然在目时,恐惧仍如潮水漫过胸口——这个提前五个月报道的小生命,能否平安闯过重重考验?

初为人母的刘师师,整颗心都系在孩子身上。

她终于懂得母亲当初的牵挂——原来为人父母,便是这样时时刻刻悬着一颗心。

从前不解其意,直到自己腹中孕育生命,才逐渐明白这种甘愿为之操劳一生的心情。

没有他在身边的日子格外难熬,连只言片语的回应都成了奢望。

每日既担忧着孩子,又期盼那个该出现的人能主动知晓自己的责任。

可晨起暮落,期待总在黄昏时分碎成泡影。

孙林把玩着酒杯,身侧女伴的笑闹声盖不住他眉间郁色。

"随缘吧。"他最终掐灭烟头,却鬼使神差点开那个尘封的对话框。

屏幕亮起时,刘师师正抱着啼哭的婴儿,看见这没头没尾的四个字,奶粉勺磕在罐沿发出清脆的响。

子夜烟花散尽,2013年的第一缕晨光尚远。

卧室里弥漫着欢爱后特有的甜腥,宋知笑蜷着发红的脚趾去够床尾的干净床单,蒋心被汗水粘住的发丝缠在孙林指间。

孙母掀开锅盖时,二楼卧室的三人刚陷入浅眠。

老人不知道那两条从儿子臂弯里垂落的藕臂,此刻正隔着被单在她孙媳腰际留下新月形的淡痕。

春节的饺子在沸水里沉沉浮浮,像极了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心事。

昨夜欢愉缠绵,直至日上三竿仍未见三人起身。邓李方轻叩门扉,惊醒了鸳鸯交颈的旖旎光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晓得了。"孙林含糊应声,却听见门外又传来催促:"粥羹都要凝脂了。"老人家寅卯即起备的年节早点,三个晚辈到底不好推却。

"冤家,这床褥你得浆洗。"蒋心娇嗔着横他一眼。衾被间氤氲的旖旎痕迹,怕是拧得出三春露水来。

"索性换新的罢。"孙林耍起无赖,倒叫宋知笑又羞又恼。待三人梳洗停当,见邓李方正守着荧屏等他们。

"娘亲新岁安康,早添麟儿。"孙林拱手作揖,倒把母亲到嘴边的训诫化作笑纹。转头蒋心拜年时,邓李方竟从襟前摸出个红封。

轮到宋知笑执礼,新妇仪态周全,同样得了厚赏。孙林眼巴巴望着空空如也的双手:"儿子莫非是捡来的?"

"你呀,待我抱了孙辈,连门槛都不让你跨。"邓李方笑骂。满屋粲然中,窗外正飘来《最炫民族风》的欢快旋律。

这阙新曲恰似及时雨,是孙林诸多墨宝中罕有的谱录成音之作。不过一夜功夫,九衢十二街尽闻此调,成为新春最亮眼的风景。

春节这天,孙林的农家乐依然生意兴隆。

大年初一上班的员工都能拿到五倍工资,不少人都选择留下来工作。

"你也没回家过年?"孙林在餐厅遇见学徒赵见啡时问道。

"没回。"赵见啡坦言是冲着五倍工资留下的。

虽然姐姐现在收入不错,但赵见啡不愿依赖家人。往年都回家团聚,今年提前和父母打过招呼,倒也无妨。

"好好干。"孙林有意栽培这个年轻人。

农家乐里人头攒动,不少外地游客趁着春节假期前来游玩。采摘水果、观赏动物、品尝美食,这里应有尽有。

孙林之前买下的两百多亩地,在举办完狂欢节演唱会后,很快被改造成养殖虾蟹的池塘群。每个池塘都不大,之间用水泥小路隔开。

这样设计自有妙用:半年后开演唱会时,可以直接在池塘上方搭建临时舞台。水泥走道能确保舞台稳固,还能划分观众区域,实现一地两用。

若专门用这两百亩地建演唱会场地,未免太浪费。如今既能养殖水产,又能举办活动,可谓物尽其用。

自从这些虾蟹池投入使用,孙林引进各类优质品种后,钓虾钓蟹成了热门项目。游客们不时发出惊叹——

"快看!那只龙虾起码有十多斤重!"有人钓起巨型龙虾时,周围立刻响起阵阵欢呼。

“个头太大,吃不下啊。”这只是普通龙虾,并非那种天价的锦绣龙虾。

孙林这里的龙虾整体定价偏高。市场上龙虾价格普遍不非,沿海城市会相对便宜些。三亚,龙虾约100元/斤;而在石家庄,价格就要翻倍到两三百元,这就是地域差异。

这还只是普通品种的价格。若是稀有品种如地中海红虾、中华锦绣龙虾,50万/斤都很常见。所有价格都公开标注在店内,童叟无欺。

不少媒体采访质疑:凭什么这里的河鲜都几十万起步?真有这么神奇?甚至研究机构取样检测也没发现特别之处。但食客们一致反馈确实对身体大有裨益,这现象实在令人费解。

“哇——”养殖区突然爆发出阵阵惊呼。只见孙林穿着防水裤踏入锦绣龙虾池,徒手捞起一只巨无霸。“起码20多斤!身长都超一米了吧?”围观人群议论纷纷。

孙林将龙虾提到岸边,询问玛纭:“叔,这只够大吗?”“值多少钱?”玛纭首次见到如此巨型的龙虾。今年他特意带着家人来农家乐过年,想让孙林好好招待。

玛纭压低声音凑近孙林:"那东西真能提升某些功能?还能增加怀上的概率?"

"那当然!不过我建议和婶子排卵期配合着吃,晚上加把劲,成功率少说有九成。"孙林拍着胸脯保证,"好些老顾客都验证过了。"

玛纭突然眯起眼睛:"你小子天天吃这个,怎么没见你媳妇肚子有动静?"

"嗨,我俩时间都错开了。"孙林挠挠头,"要真打算要孩子,算准日子吃这个准能成。再说了"他突然压低嗓音,"我让我媳妇怀上还用得着这个?"

他忽然反应过来:"等等,叔您不是已经有儿子了吗?"

提起那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小伙子,孙林印象很深。

"想要个闺女啊。"玛纭搓着手,"可这半年怎么努力都不见效,听说你农家乐有好东西"两人相视一笑,露出心照不宣的表情。

"就这个!保证管用!"孙林笃定地说,"要是还怀不上,我把养殖场招牌摘了给您当柴烧!"

玛纭突然话锋一转:"听说你养了只40多斤的锦绣龙虾?怎么不推荐那个?"他现在根本不考虑价钱,只要对身体有益。

"那宝贝我自己都舍不得吃!"孙林连连摆手,"谁会花上千万买只不能长生不老的龙虾?30斤以上的我压根不往外卖"

正说着,玛纭突然拍板:"就那只最大的!今天过年,我也奢侈一回!"

孙林顿时傻眼——今天正好赶上促销打对折!

这只锦绣龙虾在农家乐平时卖50万一斤,40多斤的总价得2000多万。

不过今天搞促销,全场半价,玛纭只花1000万就能享用原本标价万的龙虾,这让他有点无奈。

他当初故意把价格抬这么高,就是为了吓退大部分顾客。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三国:开局靠吃软饭躺赢 折寿问道 谍战剧中的龙二 夜神界 我!国士无双 精怪多子多福:葡萄娘娘快穿记 长生稻 穿越大夏三十年 家丁仙尊:逗逼修真无敌路 英雄传:最好看的武侠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