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军?
林夜的眉头彻底紧锁了起来。
说心里话,他是真的不愿意与政府军为敌。
其一,对方自末日以来,一直在努力收拢力量,清剿丧尸,试图恢复秩序,从道义上讲,并未主动招惹过他,甚至某种程度上算是“友军”。
其二,双方拥有一个最根本的共同目标——消灭丧尸,重建人类文明。
在这末世之中,人类内部的自相残杀无疑是最大的悲剧。
但是,现实往往无比残酷。
他的目标是收复整个东海市,这必然包括北郊!
而北郊再往北,就是政府军目前实际控制的局域了。
双方的控制区迟早会接壤,利益和战略空间的冲突几乎无法避免。
丁伟汇报的异常动向,象是一记警钟,敲响了他最不愿意看到的那种可能性。
与政府军的正面冲突,或许已经不再是“是否”的问题,而是“何时”以及“何种规模”的问题。
这不是畏惧,而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不愿。
他沉默了片刻,对着通信器沉声道:
但切记,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准率先开火,甚至要避免任何可能引发误会的挑衅行为!一旦有新的发现,立刻汇报!"
结束通信,林夜独自站在巨大的全息地图前。
目光凝重地凝视着北郊那片局域,以及其后方那片代表政府军的、暂时还处于中立的颜色。
刚刚因为获得强大军力而升起的豪情,此刻蒙上了一层现实的阴影。
未来的路,似乎并不会因为西郊的胜利而变得平坦。
与此同时。
西郊的战火终于彻底熄灭,硝烟在晨风中缓缓飘散,只留下满目疮痍的废墟和劫后馀生的沉寂。
林夜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反而以更快的速度投入到新一轮的部署和建设之中。
他深知,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尤其是现在地盘急剧扩大,潜在威胁并未完全消除。
一道道指令清淅明确地下达。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新生的重装合成第二旅,带着崭新的装备和昂扬的士气,浩浩荡荡地开进西郊。
开始接替经历苦战的第一旅部队,坦克和装甲车巡逻在破碎的街道上,带来了令人心安(或者说令人畏惧)的秩序。
李云龙虽然对没能参与接下来的战斗有些嘀咕。
但还是坚决执行命令,带领着经过补充和休整的部队,返回南郊,开始构建更加稳固的防御体系。
而远方的海平面上,那支强大的航母编队也已经抵达指定海域,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护卫着曙光军漫长的海岸线。
甲板上,j-15战斗机不时起降,进行巡逻,展示着强大的存在感。
在军事部署的同时,林夜也将目光投向了内部建设。
那十万被解救的幸存者,以及之前收容的大量人员,不再仅仅是吃饭的嘴,更是一座巨大的人才宝库。
将里面的建筑师、工程师、医生、护士、教师、技术工人、甚至是有管理经验的人员全部筛选出来!按照专业技能分类造册!"
很快,一项大规模的人才筛选工作迅速展开。
无数原本绝望的幸存者,突然发现自己的一技之长有了用武之地,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这些专业人才被迅速补充到曙光基地的各个岗位上:建筑师和工程师开始规划重建被毁的街区和水电设施;
医生护士极大地增强了基地医院的救治能力;
教师则被组织起来,开始筹划恢复基础教育;
技术工人更是生产线和维修部门急需的力量
整个基地的运行效率和发展速度,因为大量新鲜血液的注入而显著提升。
在此基础上,林夜正式激活了名为“重塑计划”的宏大工程。
林夜指着全息地图,对陈国栋、周卫国、李云龙(远程参会)、楚云飞以及政务官员们阐述着他的构想。
要集成所有资源,创建更大的农业区、更高效的生产线、更完善的物资储备库!"
与此同时,军事方面的准备也丝毫没有放松。
下一阶段的战斗可能会更加艰苦,我们需要源源不断的、训练有素的兵员补充!"
基地外的训练场上,预备役新兵的训练口号声变得更加响亮。
训练的强度和实战性也大大增加。
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短暂的停息只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大的风暴或许即将来临。
曙光军这台强大的机器,在林夜的掌控下,一边舔舐伤口,一边以惊人的速度消化着胜利果实。
并将触角伸向更远的未来,如同一头蛰伏的巨龙,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下一次的腾飞或迎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