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刀兵
嘉竟二十六年,五月廿一,夜。
大朔,紫禁城。
内阁。
朱载慢条斯理地斟了杯茶,提到鼻尖品了品茶香,晃了晃脑袋,这才浅浅的啜了一口茶水,眯着眼晴往椅背上一靠,长出了一口气。
“哈—”
他咂了咂嘴。
“大李这惫懒日子”
“喷喷,倒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
他眯着眼看了看桌上堆栈的奏章,高度不到半尺,都已经被其他内阁官员批了文本,处置大多都算得上妥帖。他只需大略扫上一眼,就可以用朱笔勾个圈儿,然后分派给六部执行了。
回想起三年前的焦头烂额,朱载满意地点了点头。
当然,这只是老头儿自娱自乐的玩笑话而已。
三年的时间,并不足以扭转天下。
眼下只有京城这里大致重新搭建起了一套能够顺利运转的班子,地方上的事情依旧是此起彼伏,江湖依旧在动荡,倭寇依旧在零星出现,新进崛起的邪道江湖门派杀也杀不干净·
但,大势已经被扭转了过来。
大量的、经过锦衣卫核查的官吏被提拔了起来,迅速地补上了空缺,经过三年的磨砺已经开始成熟;武当、少林、弓帮、漕帮已经彻底倒向朝廷,江湖的新秩序在一点点树立起来。
锦衣卫内部已经开始涌现有希望修成天人的苗子,李淼创立的改善资质的功法也开始推行。贪官、世家、太监们家中抄出了大量的财物,于是朱载可以放心地为百姓们削减赋税。
王海正在主持重建南京城,安梓杨正在带队由北向南一个县一个县地清扫过去,杀人、分地、发钱,郑怡则带着部暗羽由南向北,将因恐惧而做出动作的豪强一个个提前扫平。
当然,因为玄览功法的传开,这三年来江湖也并不平静,其中不乏有实力超过寻常供奉的魔道巨擎出现。规模最大的一次,三位修成玄览的邪道天人共同创建了名为“三仙山”的庞大山门,一时间被锦衣卫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邪道、绿林云集景从。
一月之后,漕帮与弓帮为天下门派送去了请柬。
请柬上仅有三个字一一赏月宴。
地点就在三仙山。
不明所以的江湖人们按时到达了三仙山底,却只见到,倾塌的山门之上,一柄寻常铁剑将“三仙”的人头串起,人头下方,梅青禾盘膝坐于地上,五岳剑派的弟子们正在将尸体从山上搬下、垒起来。
尸堆前面是早已斟满的数百个酒杯。
三日,杯中酒尽。
此后一月,游子昂将赏月宴的木牌重新挂在了各大门派山门之上。
当然,不是没有心机深沉,一时没有露面的邪道天人正在暗中积蓄力量——-那他就会有三个结果。
要么,被胸口上长着人脸的少林主持砸碎脑袋。
要么,被神神叻叨、晃晃悠悠的武当天人砸碎脑袋。
想到此处,朱载叹了口气。
“不知道大李何时回来—怎么去了这么久—”
“东瀛那边很难处理么?”
李淼已经出海三月有馀了,至今还没有消息传回。
朱载知道,如果说天下间最不需要被人担心的人,也就莫过于李淼了-但他这几日属实有些没来由地,心神不宁。
如果只是寻常的心神不宁,他倒不会担心。
毕竟他已经老了,偶尔的心悸也不是很罕见的事情。
但一一有这种感受的不只是他。
朱载抬眼,看向右侧。
在他右手边的窗户前,矗立着一道身穿明黄色龙袍的人影,察觉到他的视线后回过头来,清瘤的脸上双眉紧燮。
朱载心底一沉。
“还是?”
“恩。”
皇帝答道。
两人虽然不至于心意相通,但思维方式却相同。所以两人之间只需极其简短的交流就能明了对方的意思。
皇帝也在心神不宁。
而且程度远甚朱载。
皇帝是四路合一的境界,而且性功积累远比任何人都要深厚。
他的心神不宁,不会是巧合。
这很可能是一种本能的预兆很不好的预兆。
“回去吧。”
朱载长叹了一声。
“明日,我会派人去东瀛查探一下。”
皇帝没有动,还是安静地看着朱载。
朱载又叹了口气。
“梅青禾现在无事,我会让她带着游子昂去。”
“从天津港出发,不出十日就能收到消息。”
皇帝依旧是一言不发。
作为四路合一的天人,他虽然说不清自己心神不宁的原因,却要比朱载更加确定一这绝不会是巧合,一定有什么坏事发生了。如果不是他作为皇帝不能出京,他早就亲自出海去东瀛找李淼去了。
两人对视了片刻。
朱载败下阵来。
“我现在就让他们俩出发。”
他打了个响指,便有信鸽从窗外飞来,他写了张字条,放在信筒之中,旋即走到床边放飞了信鸽。
以信鸽的速度和梅青禾的办事效率,不出一香的时间,她就会直接轻功出城,前往天津港。
皇帝这才点了点头,一个闪身,消失在窗边。
朱载缓缓坐下,抬手揉了揉眉心。
未等他把气叹出来,忽的,敲门声响起。
笃笃笃。
不等他回答,门就被猛地推开。
唐兰洲快步走入。
“朱公!”
他面色苍白,虽然被蛊术和真气调养过身体,但也就勉强续了几年命再加之这三年来他几乎是日夜不休地在处理公务,身体也就越来越差,想来就算不出什么毛病,不出五年他也会把自己熬死。
朱载站起身来,伸手一引。
“唐公莫急,先喝口茶顺顺气,不要一一”
唐兰洲和他的门生现在是朝廷运行的关键一环,所以虽然唐兰洲看上去急得不行,朱载还是想先稳住他,慢慢来问。
但唐兰洲却是一把甩开了他的手,猛地把一张纸拍在了朱载手中。
“朱公,大事!”
“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军犯边!”
朱载先是一愣,而后又是一愣。
蒙古犯边?
那算什么大事?
蒙古人哪年不犯边,虽然每次都会造成不少杀伤,但这种事情都是有成例在的,边军自己就知道该如何处理。唐兰洲是两朝老臣,这种事情少说都得经历了数百次了·哪里需要这般慌张?
可当他低头去看唐兰洲拍过来的那张纸的时候,却是猛地瞪大了眼睛。
他似乎是有些不敢置信地,再度扫了一眼。
然后,缓缓地把纸上的内容念了出来。
“大同、山海关、居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