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国公开始整顿卫所,调动兵力,逐步在日照县外围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o
而此时的徐恭,正在想尽一切办法想要进入日照县,获取最新的消息。
“还是没有找到办法吗?”
徐恭看着麾下武功最厉害的百户问道。
“大人,日照县四门封闭,城墙上有士兵十二时辰不间断巡逻,我们的人根本进不去,只要靠近就会被发现,为了防止打草惊蛇,我们不敢轻举妄动。”
“地下呢,能不能想想办法?”
“已经在挖掘地道了,但这里地处海边,地下湿润,进度极其缓慢,还容易坍塌,想要不知不觉挖进城中,至少还需十天才能挖通!”
“十天,十天不行,必须尽快想办法摸清楚日照县到底发生了什么,陛下和成国公还在等待我们的情报。”
“大人,现在想要进入日照县,除非能够飞,卑职再也想不到其他办法。”
徐恭皱起眉头,小小的日照县,除了两个百户驻扎于此,没有其馀兵力,在平常此地根本不显眼,锦衣卫在此地都未设立任何情报点。
没有提前埋下暗桩,谁都没想到此地有一天会成为各方势力关注的焦点。
急切间想要想办法摸清现场状况,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金濂的行踪查到没?”
“没有,卑职怀疑已经进入了日照县,听周围的百姓说,两天前日照县还每日还派人出城采买物资,他们也可以进城。
可从昨天起,就再也没有人出城了。”
“那他们怎么来的,总查清楚了吧?”
“回大人,查清楚了,陛下圣明,他们全部由海船运输而来,大约分成了三个批量到来,最初的一批是在七月初就到了日照,只不过当时他们是官军,大大方方的进驻,反而没人怀疑。”
“这么说日照县的百户和县令都是他们的人?”徐恭问道,这么大的军队调动,日照县令以及当地的百户卫所不向上报道,肯定有问题。
“应该是,不过两个百户所目前已经空无一人,属下打探过,应该是被百户带着进城了,再没有出现过,至于县令,属下不知,暂时没有任何消息。”
“明白了,先想办法进城吧,去问问周边的百姓,特别是那些地皮流氓之类的,猫有猫道,狗有狗道,我才不相信,这日照县被经营成木桶一般,没有任何的破绽!”
“是,大人!”
麾下急忙去做事,徐恭则继续看着麾下反馈回来的各种情报,想要找到破解关键之处。
半个时辰后。
“大人,你真神了,有道,有道,有条狗道!”
“什么意思,说清楚!”徐恭急忙问道,现在最关键的是进入日照县,只要能进去,一切都好办。
三万京营中可是有锦衣卫待在里面。
只要能联系上,一切都将真相大白,顺带还能通过他们将部队掌握在手中。
“大人,卑职询问周边百姓找到一条可以进出城的道路,不过是一个狗洞,只能让身材矮小的兄弟进入。”
“没关系,能进去就行,立刻挑选二十人进去,让他们想办法联系城中的锦衣卫,搞清楚城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何人在管制部队?”
“是,大人,末将亲自带队前去!”
“快去,成功后本大人亲自为你向陛下请功!”
“是!”
不提锦衣卫准备钻狗洞。
此时的日照县县衙。
金濂神色慌张,不安的神情都挂在了脸上。
瓦刺大败,短时间内无法南侵,皇帝安然无恙,他们的一切谋划全部落空。
一旦刺杀、清君侧失败,他们就再无手段可用。
他之所以返回日照,就是为了控制大军,同时等待最后的消息。
一旦确定皇帝无事,他就得想办法离开,消失在大明的土地上,否则皇帝是绝不会放过他的。
至于说带着麾下兵马造反,这种想法刚出现,就被他掐死在脑海中。
如果小皇帝不能返回京师,他这三万大军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而皇帝平安归来,造反就是空话,就算他想造反,麾下的兵马也绝对不会跟着他们胡闹。
“大人,下面快压不住了,大家都在问为何要关闭城门?”
“想办法,给我想办法,不能让他们胡来。”
“什么办法,大人?”
金濂跺跺脚,走了几步,他哪知道什么办法,封闭城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朝廷大胜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山东,他们也不例外。
一旦被麾下知道他们是被骗到了这里,不用等朝廷大军围剿,他们自己就能把他活捉送到皇帝的面前。
“这样,就说本将收到密报,这两天有倭寇来袭,让大军做好准备,准备围剿倭寇,同时传令下去,今晚加餐,每人一斤肉食,酒水不限量!”
“是,大人,但万一两天后倭寇没来怎么办?”
“没来,没来的话到时候就打开城门,告诉大家,倭寇眼看我们再次不敢来,让大家收拾行李准备返京,接受陛下的赏赐,本官已经将所有将士的功勋全部报上去,不日将有消息传来。”
“是,大人英明!”
果不其然,当传出有倭寇和奖赏之后,原本还有点骚乱的大军,顿时安静了下来。
每个人都磨刀霍霍准备将自己的功勋再提一个等级。
而此时军中的锦衣卫,尽管察觉到不对劲,可联系不上上级,无法传递消息,也只好暗中收集一切不对的消息。
等待时机。
三个时辰后。
当天色暗淡下来。
日照县却显得热闹非凡,有三万将士的将入,让小小的日照县到处都是人。
县城中酒肆更是满满当当的。
大部分将士没有找到位置,只好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喝着酒吹着牛就在无人的角落中,几名醉汉聚在一起,骂骂咧咧的讨论着什么。
“什么,你是说陛下、兵部和五军都度府都不知道我们在这?”
“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说说现在城中谁在负责?”
“刑部尚书金濂,难道是他准备造反,可是大军没有备战的意思。”
“你确定?”
“确定,卑职等人也发现了不对劲,呆在这一个多月了,都没事情做,今日让几个弟兄闹了一点事情,午后,金濂就传出消息,说是有倭寇来侵,同时还安排加餐,绝对没有提及造反。
况且,弟兄们都知道,陛下在宣府打了大胜仗,此时士气正旺,绝对不会有人跟着他们造反。”
“那你们有把握明日打开城门吗?”
“什么意思,城门被封闭了,我们打不开,除非偷袭或者拿到金濂的手令方可开城。”
“县令呢?
”
“不知道,但我们进城后,就没见过县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