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发地点在郊区,有点远,路上需要半个多小时。
两人开车前往。
中队其他同事和技术中队也在路上,包括季伯伟等队长在内,辖区派出所已经初步控制了现场,只等刑侦大队赶到。
韩凌坐在副驾驶,拿出手机看日历,说道:“今天是把节,诸事不宜。”
童峰:“你还信这个?等会,把节是啥?“
韩凌:“日历上写着呢,八月四号火把节,好象是少数民族的节日吧,驱灾除邪。”
童峰:“有啥用,又不放假。”
韩凌:“你能不能尊重点传统化。”
童峰:“不感兴趣,那边什么情况?人怎么死的?”
韩凌摇头:“不知道,哥只说了发生命案,应该已经确定他杀了吧。”
闻言,童峰叹气:“哎,又得忙了,这些家伙干啥啊,什么事用法律解决不了,非得杀人?”
法医还没到,既然方舟说是命案,说明辖区派出所直接排除了意外和自杀,现场的他杀痕迹必然非常清淅,没有任何争议。
从经验判断,估计是暴力杀人。
只有暴力杀人,外在的痕迹才会明显,其他的一般需要等法医尸检后才能确定。
“有时候,法律真的解决不了问题。”韩凌开口,“人是活的法律是死的,它只能禁止部分行为,给不了绝对的公平,在一些人眼中,会把某些东西看得比命还重要。“
童峰同意:“恩,你说的没错,如果法律给不了他们公平,他们只能放下法律拿起武器,自己争取公平。
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咱们遇到的,更多的是仇恨和利益纠纷。”
聊天中车辆来到了案发位置。
这里是偏僻的野外,车停在路边,从道路走下去有条河。
先到的同事已经搭载好了车载探照灯,开始大范围照明,警戒线早就拉了起来,周边没有围观群众。
技术中队和季伯伟他们陆陆续续都来了。
大家没有寒喧,马上投入工作,侦查员和派出所了解报案情况,法医对尸体进行初步尸检,痕检在周边网格式勘察。
韩凌和童峰来到尸体前看了一眼,确定了死者的基本情况。
男性,短发,不戴眼镜,大概三十岁到四十岁的样子,上身淡黄色t恤下身牛仔裤,脚上是休闲皮鞋。
血液和伤口集中在左胸,表面能看到三个利刀捅刺的口子。
这是表面看到的,其他的需要等法医的尸检结果。
韩凌弯腰凑近盯着心脏伤口看了一会,突然想到了之前童峰提到的岚光区命案。
一个女人,心脏被捅了三刀。
眼前这具尸体也是三刀。
命案发生频率没有那么高,两个月内,两起案件出现相同作案手法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除非凶手是同一个人。
“不会吧?”
童峰显然也联想到了岚光区的案子,有种不祥的预感。
刑警最不想遇到的案子就是连环杀人案,这种案子有着超高的破案压力和对社会安全感的冲击,而且,往往伴随着不低的侦破难度。
摊上这种案子,参案刑警长时间别想睡好觉。
“先别下定论,等尸检。”
韩凌说了一句,转身来到季伯伟这边,此时报案人也被叫来了。
报案人是两名男性,彼此为朋友关系,本来晚上约着来河边夜钓,没成想还没走到河边,就看到了躺在地上的尸体,吓得他们腿都软了。
幸亏是两个人来的,有依靠能壮胆。
钓鱼人发现尸体,很合理。
这么偏的鬼地方,平时不会有人来的,尤其是晚上,也就只有为了几条鱼不惜爬山涉水的钓鱼爱好者,才会出现。
中队刑警表达感谢的同时,还要详细登记报警人的基本资料,防止贼喊抓贼的戏码出现。
当然这种情况几平没有,凶手不可能留在现场报警,镇定自若等待警察赶到并回答警察询问。
“这地以后是不能来了——换地方换地方。”其中一个钓鱼人心有馀悸,他只说以后换地方钓,没说以后不钓了。
对钓鱼人来说,戒钓难度和戒烟难度持平。
在确定报警人所提供的信息完整准确后,当前也没有其他需要报警人配合的地方,于是季伯伟便让两人离开了。
现场,只剩下了派出所和分局民警。
出了命案,辖区派出所所长亲自到场,只带了四个人,最近扫黄专项行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各派出所都很忙,人手捉襟见肘。
“老季,又得忙了啊,还赶上了扫黄行动,我尽量抽点人出来吧。”这位所长似乎和季伯伟挺熟。
辖区内出了命案,派出所要协助刑侦大队展开调查。
季伯伟点头:“先看看情况。”
语罢,他来到了户体这边。
技术中队的四名法医这次都来了,此刻江海川小心翼翼的翻动死者脑袋,露出了后脑勺的伤口。
韩凌也在尸体旁,之前尸体处于平躺状态,他无法看到后脑勺的情况。
“是第一案发现场吧?”季伯伟问。
野外发现尸体,要先确定是否为抛尸。
江海川点头:“是,从胸口和地面上的血迹看,受害者就是在这里被杀死的,没有移动过。
重点是这里,枕顶部可见不规则挫裂创伤,可见组织间桥,但没有骨折,说明行凶者在击打死者后脑勺的时候控制了力度,选择的作案工具也不具备杀伤力。,季伯伟秒懂:“后脑勺的伤,是为了把死者打晕?”
江海川:“应该是这样。”
季伯伟自语:“先打晕,然后运到了这里,用利器捅死。”
作案过程全都伴随着暴力,大概率是精壮年男性干的。
“是三刀吗?”他又问。
江海川:“是三刀。”
得到肯定,季伯伟转头看向站在旁边的胡立辉:“老胡,岚光区那个案子,受害者也是三刀吧。”
胡立辉:“对,三刀,受害者是女的,案子持续一个月多了,现在还没破,连嫌疑人都没找到。”
季伯伟皱起眉头,脑海中已经开始往系列案件的方向去靠了:“两起不相关案件,作案手法完全相同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岚光区那个受害者,后脑上有伤吗?”
胡辉:“这就不知道了,涉及到更多细节,办案期间需要保密的。”
季伯伟:“你们先查着,我给冯队打电话。”
了解其他辖区的命案,这件事需要上级领导出面,他不能直接给岚光分局打电话。
尸检继续。
韩凌扫了一眼周围环境,地面是那种比较细碎的石子,留下脚印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了,周围又没有监控,如果法医和痕检在现场找不到凶手的生物信息,外加人际关系的调查受阻,此案会很麻烦。
假设此案是系列案件,岚光分局那边没有找到嫌疑人,古安分局这边估计也够呛。
“创口一,左胸前线第五肋,创口二,左锁骨中线第四肋,创口三,左腋前线第六肋。”江海川声音响起,杨芮记录。
等江海川差不多说完了,韩凌询问:“江主任,哪个是致命伤?还是说——都是致命伤?”
江海川抬头看了韩凌一眼,略微思索后,道:“几乎同时进行,都刺穿了心脏,可以说都是致命伤。
其实一刀就够了,足以造成急性心包填塞和大量失血,死亡速度极快,死亡率无限接近百分之百。”
韩凌:“所以,捅了三刀更象是带着仇恨捅的。”
江海川没有回应这句话,他是法医,只关心尸体,只关心伤口,只关心凶器型状,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伤口,就需要重案中队的侦查员去考虑了。
另一边,等待许久的季伯伟接到了来自岚光分局的电话,双方就两起案件进行了深入交流,在探照灯的照耀下,能看到季伯伟的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
“好,我们这边先查,尸检报告出来后再联系。”
并案需要极度谨慎,一旦错判,将会导致侦查方向严重偏移,对侦破效率乃至司法公正都有很大的影响。
必须有确凿的证据,经上级领导同意后才可以。
挂掉电话,季伯伟返回。
众人看了过来,眼神中都带着询问。
季伯伟沉默了一会,说道:“岚光区的死者,后脑勺遭受击打导致晕厥,然后移动到了野外被捅三刀,刀刀心脏。“
他只提岚光区命案情况,没有对两起案件的关联度发表意见。
作为刑侦大队的副队长,并案这两个字,可不能随便说出来。
连环杀人,很长时间都遇不到一起,要慎之又慎。
见状,大家也很默契的闭嘴,不敢提【并案可能】以及【连环杀人】之类的字眼,省得挨骂。
“扩大范围搜索。”季伯伟下令。
“是!”
强光手电和勘察专用手提灯打开,以尸体的位置为中心,众人向外散开,一寸一寸的查找嫌疑人可能遗漏的线索和物证。
季伯伟来到河边,河水流动的速度不快,他考虑叫支持过来,将附近水域仔细搜索一遍。
现场没有凶器,有没有可能扔到河里了?
怀疑了,就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