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不是天才刑警 > 第119章 绝对真相和相对真相

第119章 绝对真相和相对真相(1 / 1)

“原来……我真是这么想的啊?”

于大海的心理可以被称之为认知失调,但他的情况更加严重。

比较典型的认知失调,有强迫让自己相信偶尔熬夜没关系。

明知道熬夜伤身体,却欺骗自己偶尔几次问题不大,每天都这样想,于是演变成了长期熬夜,当反应过来的时候,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已经受到了损伤。

就如同此刻的于大海,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坐在了审讯室。

韩凌站在原地没动,看着他说道:“萧玉是虚假的,你具象到了现实,而戴宾和于佑怡是现实的,你却把他们看成了虚假,思维趋近混乱。

逃避了三年,虚假和现实,你还能分得清吗?”

于大海比较复杂,他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小说中的萧玉因主角而死,可能,于大海把萧玉当成了于佑怡,又把主角当成了戴宾,现实和虚假来回切换,这么套上去,【于佑怡因戴宾而死】就能成立。

抽着香烟,于大海沉默,良久后开口:“小伙子,一针见血,细细想来,我确实已经分不清了。”

此时有警员敲门,进来后将一份资料交给了季伯伟,资料中有照片以及文本说明。

“季队,邑丰那边的技术中队已经勘察完毕,找到了这些东西。”

季伯伟翻了翻,是几张褶皱的草稿纸,上面有【戴宾】和【青昌】字样,并且根据小说内容对戴宾可能的居住地点展开了深入分析。

之前韩凌的猜测是对的,嫌疑人就是凭借小说内容,找到了戴宾的住址,这个过程恐怕持续了很长时间。

该说不说,于大海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在线的,不愧是数学老师。

当前于大海已经认罪,这些东西对审讯来说失去了作用,当证据固定。

季伯伟递给了韩凌,后者看了一眼,说道:“为了杀戴宾,你准备了多久?”

于大海:“几个月吧,记不清了,那段时间他一直在家里不出来,我没办法动手,后来他外出租了房子,机会就来了。”

韩凌:“到现在有四个月了吗?”

四个月是戴宾立遗嘱的时间节点。

于大海:“应该有了。”

韩凌:“说一下杀人过程吧,从砒霜开始。”

于大海的烟快抽完了,伸手道:“再给我一根。”

韩凌将第二根香烟塞到对方嘴里,并点燃。

随着烟雾上升,于大海的声音在审讯室响起。

砒霜的来源很简单,就是在乡镇集市上买的,来自青昌和邑丰的交界线附近,于大海对那个地方比较熟悉。

五十多岁的人了,于大海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小时候就经常赶集,集市上卖什么东西他门清。

砒霜这玩意,早年有,现在有,未来也会有,就算警方加大警力普法宣传严厉禁止,砒霜没了也会有其他毒药。

只要想杀人,总会有办法。

毒药的发明原本是为人服务的,但自古以来总带着杀人属性,广为流传的便是那句话:大郎,该喝药了。

有罪的不是毒药。

有罪的是人。

它和刀是一样的,属性是工具,就看用户自己的主观能动。

买到砒霜后,于大海便直接登门拜访了戴宾,以读者的身份。

戴宾当时非常惊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居然会有读者找到了自己的闭关地点,对于大海热情招待,倒了两杯水。

两人就这么聊了起来,聊了很久。

期间,于大海提出想要一本签名书,戴宾同意离开客厅,回来的时候,他的那杯水已经添加了砒霜。

当毒性发作,于大海没有任何停留,拿起签名书和自己的杯子就走,连头都没有回,耳边只剩下戴宾在身后最后的挣扎。

“你刚才说,戴宾见到你很惊讶,很热情?”韩凌问。

于大海点头:“对,突然冒出一个读者找到他的闭关地点,能不惊讶吗?”

韩凌陷入思索,有些东西,和他想象中不太一样。

本以为找到凶手就能得到答案,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你跟踪他的时候,他发现过吗?”韩凌道。

于大海:“应该没有。”

韩凌:“你们见面的时候,他提过这件事吗?”

于大海:“没有。”

韩凌回头,示意两位队长先审,自己则是离开了审讯室。

于大海已经认罪,剩下的就是根据他的口供固定证据,比如砒霜的准确来源、签名书、杯子等,证据链要完成闭环。

回到办案大厅,韩凌找到戴宾的遗嘱,重复看了起来。

在案件结束之前,戴宾的遗嘱要留在刑侦大队,如果嫌疑人和遗嘱受益者相关,部分遗嘱内容便不能生效。

观察室的人陆续离开,殷运良他们也来到办案大厅。

“怎么了韩凌?”殷运良询问。

韩凌抬头,指着遗嘱说道:“我原以为戴宾是察觉到了来自读者的死亡威胁,这才立了遗嘱,现在想想,合理性是否欠缺?”

殷运良走到韩凌旁边,扫了眼遗嘱内容,开口道:“你想不通戴宾立遗嘱的动机,还是说怀疑戴宾立遗嘱的动机?”

韩凌:“怀疑,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立遗嘱,我总觉得不太对劲。”

另一边,童峰倒了杯水,喝之前说道:“遗嘱的本质是对个人财产和事务的提前规划,并不是衰老和死亡的像征,所以年轻人立遗嘱现在很时髦,尤其是已经积累足够财产的年轻人。

戴宾挺有钱的,立遗嘱正常。”

闻言,韩凌想了想,看向殷运良,后者点头:“我同意他的说法,立遗嘱正常,你的怀疑点是什么?举个例子。”

韩凌:“比如,还有人要杀戴宾,戴宾提前预感察觉到风险,这才立了遗嘱。”

殷运良:“那他为什么不报警呢?”

韩凌:“那就不知道了。”

见状,殷运良拍了拍韩凌肩膀:“以我的经验看,你想多了,首先有财产的年轻人立遗嘱很正常,其次,就算戴宾预感到风险,风险来源最有可能是读者。”

韩凌:“我承认立遗嘱正常,但如果他预感到风险的话,风险来源真的是读者吗?

一名成熟的作家,仅仅是看到了一些负面的评论,就跑去立遗嘱?这也太夸张了点,哪个作者没挨过骂?

小龙女被尹志平沾污的时候,读者的反应更强烈,金庸也没立遗嘱。”

殷运良笑了:“你这个例子举的有意思。

遗嘱时间是四个月前,戴宾有这个想法的时间会更早,那时候肖雨萱没有发现丈夫出轨,王梦琪和戴宾处于热恋中,读者也只是在评论区骂两声,所以你对遗嘱有疑虑。”

韩凌合上遗嘱:“没错。”

童峰拿着水杯走来:“有没有可能,是戴宾认识王梦琪后,知道自己无法给对方名分,所以用遗嘱的方式补偿?”

韩凌摇头:“扯淡,我就不信王梦琪终身不嫁当一辈子小三,变量太多了,不足以让戴宾做出立遗嘱的行为。

再说了,给钱即可,立遗嘱干什么?肖雨萱又没对戴宾进行经济管制,他能支配自己的财产。”

童峰嗯了一声:“这倒是,那就是正常的立遗嘱行为,戴宾很喜欢王梦琪,或者说感恩王梦琪的理解,因此加之了她的名字。

这年头,遇到一个懂自己的红颜知己,太难了,几乎不可能。

作家的思维,和普通人总归不同。”

韩凌没说话。

能解释戴宾的行为,但直觉告诉他哪里不对。

遗嘱里加上小三的名字,在韩凌看来,很大可能是察觉到死亡风险,可是四个月前戴宾完全没有死亡风险。

于大海作为读者上门,戴宾热情的很毫无警剔心,说明于大海不是遗嘱来源。

此时殷运良说道:“有疑虑你可以尝试去查,但我建议你不要想太多,因为没有任何依据。

退一步说,就算戴宾面临其他风险,现在人已经死了,专案组也已经把他的人际关系查了个底朝天,继续的意义不大。

每一起命案的侦查如果有进度条,我们警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九便可以结案,追求极致的完美,在侦查中有时会带来负面效果。

你懂我意思吗?”

韩凌点了点头:“懂。”

对方说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刑事司法的本质。

刑事侦查,是一项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运用有限资源和警察智慧去无限逼近客观真实的行为,最终,以【法律真实】定纷争。

法律真实,是通过合法程序、用确定充分的证据构建起来的,这是一个相对真相,是一个无限接近客观真实的相对真相,永远无法达到百分之百。

百分之百属于客观真实,是绝对真相,但它只存在于过去,不可能被完整、精确的重现。

即便抓到凶手,警察也不可能象看录象一样,百分之百地还原案发前一秒和后一秒的所有细节,人的记忆会有偏差,凶手的供述会隐瞒或美化,这就是那百分之一。

百分之九十九,对刑事侦查来说已经是最完美的结果,警力资源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的去追求剩下的百分之一,没有任何的必要性。

当前,戴宾的遗嘱就是那百分之一,人已经死了,无法得知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就是殷运良要表达的意思,让韩凌避免过于执拗,刑警的一生要办理的案件太多,总要有所取舍,除非新线索出现,并达到了可供调查的程度。

“懂就好。”殷运良作为老师,要传授的不仅仅是犯罪心理学,“我明天就要走了,如果遇到困惑随时给我打电话,保持联系。”

韩凌点头:“好的。”

……

ps:第二章在晚上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纨绔遇清风:衍之与清沅 吸血剑娘没人要?快来我这我血厚 文娱2000:捧女明星百倍返利 重生1988,我在苏联当倒爷 重生1977,从深山打猎开始逆袭 大国重工1975 上学不累?那老爹你咋被劝退了! 权力巅峰:美人如玉 妾本丝萝,只图钱帛 看到弹幕后,我爬了皇帝的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