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生死之道,半步入道
常不在的眼眸如同冥渊,灰暗且深不可测。
他看着钟冥寿,声悠远的问道:“向渊之死可有定论?”
钟冥寿的声音有些嘶哑,“回岛主话,我们已经确定袭击黄泉殿的势力正是云宵杨家。”
他知道常不在肯定不知道云宵杨家是何方势力,于是继续解释道:“云宵杨家之主杨正山百年前在太阳洞天获得机缘,成功结丹,踏上金丹大道。之后杨正山与白云真君丶藏剑山之主剑长河以及苍羽山妖王雀翎羽一起组建了天云剑宗!”
“真阳仙城一战,天云剑宗惨败,白云真君被安无生击杀,天云剑宗也就此解散。”
“不过在控魂殿进攻云宵山脉时,黄泉率领大军进攻杨家福地,遭到了杨家的反击,黄泉失踪,黄泉殿的阴鬼军溃散!”
“想来,这次杨家袭击黄泉殿就是杨家的报复!”
钟冥寿简单的讲述了杨家的崛起,以及杨家与无常鬼宗的恩恩怨怨。
常不在听完后面色很是平静,语气平淡的问道:“所以现在这个云宵杨家有着多强的实力?”
钟冥寿瞥了旁边的魂姬一眼,沉声说道:“据查,此次袭击黄泉殿的金丹修士总共有三位,其中一位曾也添加过天云剑宗,乃是一位剑修,名为云宵。“
“另外两位比较陌生,有一位曾在杨家福地外击溃了黄泉殿的阴鬼大军,不过我们并没有找到太多与他相关的信息。”
“至于最后一位,应该是最近才结丹的,具体身份还需要详查。”
“再就是这一次杨家出动了上千位神将,这些神将都是阴魂,都有着与筑基修士和鬼将相当的实力,不过他们与鬼修不同,他们的气息非常平和!”
常不在神色微动,“神将,金甲神将?”
“是的!”
“那是阳神之法!没想到这世上还有阳神之法!”常不在道。
“阳神之法,这是什么?”钟冥寿不解。
常不在解释道:“你们修炼的乃是阴神之法,偏向于阴属性,相映射的就是阳神之法。”
“这两种神魂修炼之法都出自于十万年前的上古时期,乃是神魂道主所创。
,,“两者只是属性不同,本质并没有太的区别。”
无论是八大神咒还是神将棋盘,其实都传自十万年前的神魂道主,甚至可以说鬼修的道途就是神魂道主开创出来的。
当然,如今的八大神咒和神将棋盘与当初神魂道主所创的阳神之法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是经过十万年无数先辈改良后的修炼之法。
万华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界域,因此这世间存在着很多神奇的功法,这些功法虽然名声不显,但都有着很深的底蕴。
一旦有人能将这些功法修炼至金丹境,就会大放异彩。
八大神咒的传承非常久远,也不是神魂道主首创,当初的神魂道主也不过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道途而已。
常不在并没有细说这些,因为这不重要。
限制一个势力发展的从来不是功法,而是资源。
这世上也不存在盖压一切的神功秘法,只有无数资源堆砌出来的强者和势力o
“既然这个杨家如此喜欢添乱,那就找到他,灭掉他!”常不在平静的吩咐道。
一个小的杨家而已,还不值得他放在心上。
别看无常鬼宗这些年在万华山脉和云宵山脉损兵折将,但这些损失还没有到让无常鬼宗伤筋动骨的地步。
无常鬼宗的底蕴可不是几个金丹修士,而是那无尽的尸海和神秘的鬼岛。
尸海中具体有着多少阴兵,连常不在这个宗主都不是很清楚,鬼岛中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老鬼,常不在同样不是很清楚。
不是因为常不在不关注这些,而是有些东西的存在比他的存在还要久远,已经数千年甚至上万年没有现世了。
“喏!”魂姬应道。
鬼岛在外界并无太多的渠道,勾魂殿则算是无常鬼宗的情报机构,很多情报信息都是由勾魂殿负责收集。
这次查找杨家的驻地,也就成为了勾魂殿的任务。
此时杨正山还不知道杨家已经引起了无常鬼宗的关注,以前无常鬼宗还真没有将杨家放在心上,无论是杨正山在天云剑宗还是杨正山杀了黄泉老祖,无常鬼宗的高层都没有将杨家放在心上。
但现在不一样了,常不在已经关注到杨家,并且还下令要灭掉杨家。
无常鬼宗想要找到杨家其实并不是难事,虽然杨正山将洞天门户放在的春阳谷,但是灵源之地在外还是留下了很多痕迹。
比如与横山宗的贸易往来,只要有心人注意到这一点,还是很容易跟着贸易的船队找到春阳谷的。
白玉京此时并不知道这些,所以他们也没有做出任何防备。
而杨正山还在闭关之中,他已经闭关的十年了,丝毫没有从感悟中苏醒过来的意思。
静室之中,杨正山依旧盘膝坐在蒲垫上,双目紧闭,面色平静,气息平和没有任何波动。
如果不是知道他在这里,可能有人进入静室都会忽略他的存在。
就这样他一坐就是十年的时间,心神完全沉浸在道意之中无法自拔。
时间缓缓流逝,无法在他的身上留下半点痕迹。
又是三年过去了。
他身上的气息终于出现了细微的波动。
“荣时不骄,枯时不戚,此乃生死之常。”
“观草木一岁一枯,知生死非终始,乃循环也。”
“非求长生,求无生无死;非避死灭,避执迷不悟。道在生死间,不在生死外。”
“生死两忘,与道同游,是谓不朽。”
杨正山脑海中尽是玄之又玄的道意,他一点点的理解这些道意,一点点的感悟这些道意。
对于道意的感悟,他早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心得,也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规律。
此时他感悟的乃是生机掌控,但生机掌控的本质还是生死之道。
他感悟着生机掌控的生死之道,从中查找着与枯荣之道相契合的地方。
心中斟酌着对生死之道的感悟,脑海中回忆着自己曾经对枯荣之道的感悟,相互印证。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生非始,死非终,如环之无端,如四时之更迭。知终始者,不乐生,不恶死,顺化自然,与道同游。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唯与道俱,方得永恒。”
“枯荣之道也好,生机掌控也罢,其本质都是生死之道!”
“生死者,道之迹也;道者,生死之根也。守一而忘二,见道而忘生死。以心合道,以道统生死,虽处生死中,如处无何有之乡。此乃生死之道,亦乃长生之道。”
一瞬间,杨正山仿佛把握住了什么,识海中出现了无数灵光。
霎时,他的背后再次出现了枯荣太极图,青色和灰色的阴阳鱼缓缓转动着,散发出枯荣两种气息。
但是没过多久,太极图就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青色的光辉慢慢褪去,纯白的光华不断的扩散,逐渐的将青色的光辉吞噬,不对,不是吞噬,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同化。
灰色也变得越来越浓郁,从灰白变成乌黑,太极图的气息变得更加隐晦,更加玄奥,更加让人看不透。
紧接着,杨正山的气息也发生了变化,从平静无波到溢散出一丝丝波动,波动并不强烈,但却蕴含着让人不敢直视的恐怖。
丝丝波动在静室内回荡,片刻之后,这一丝丝波动突破了静室内的阵法,向外扩散开来。
阵法无法阻挡他身上的波动,从静室到整个长生殿,再到整个仙宫,甚至扩散至生境仙宫的每一处角落。
这些波动并不强烈,很是细微,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感知到这些莫名的波动,但也有人感到了异常。
灵鹿宫中,月瑶愕然的抬起头来,有些疑惑的感应着这种不同寻常的波动。
“这是什么?”
“奇怪!”
她伸手想要抓住什么,可是一缕缕灵气划过她的指尖,她什么也没有抓到。
青牛宫中,青牛妖王从沉睡中清醒过来,一脸茫然之色。
“发生什么事了?”
他看了看怀中的育植球,再看看周围,还是一脸茫然。
悟真道宫内,正在转化神将的玄真同样疑惑的看向天空,他似乎感应到了一种异样的气息波动,但是这种波动很是隐秘,这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感应错了。
几位金丹修士都有察觉,但都无法确定这种气息波动是什么,来自何方,所以他们只是疑惑了稍许,就将此事抛在脑后了,因为这样的气息波动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可是他们不知道,此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呈现在杨正山的识海之中。
杨正山的神魂已经与十二金晶莲连在了一起,无形且神秘的道意感染了十二金晶莲,让杨正山感知到了整个生境仙宫。
就仿佛是上帝视角一般,他俯瞰着整个生境仙宫。
生境仙宫的一切生命和阴魂都呈现在他的心中。
“这便是入道?”
杨正山感到这种体验很是新奇。
“以心合道,以道统生死,与道同游,是谓不朽。原来如此!”
他的心在兴奋的颤斗,他的神魂在雀跃的欢呼。
十二金晶莲似乎也在欢呼,也在颤斗。
生境仙宫似乎也在欢呼,也在颤斗。
淡淡的光晕镶崁在天穹上,与阳光交错在一起,那是来自生境仙宫的雀跃。
“可惜只是半步入道!”
杨正山嘴角不自觉的翘起。
半步入道也是入道!
他居然从道意小成一步踏上了入道的层次,触摸到了入道的门坎。
这一步跨越了道意大成和道意圆满,简直超出了他的想象。
而造成这一切就是权柄之器常青竹杖。
常青竹杖之中蕴含着生机掌控的神信道意,其本质还是生死之道,而这份生死之道恰恰与杨正山的枯荣道意完美契合。
本来杨正山更擅长太虚之道,可是现在生死之道却是后发先至,这大大出乎了杨正山意料,也远远超出了杨正山预料。
静室中,杨正山重重的吐出一口气来,双眸缓缓睁开。
他的眼眸一黑一白,白的明し,黑的幽暗,晚却不会伟人以怪哨的感给,反而充斥着一种和谐。
那是生死,亦是阴阳,当然也附有枯荣。
枯荣道意已经晋升为生死之道,杨正山以生死之道达到了半步入道的层次。
只是他的修为还是金丹中期,晚他的神魂境界已经达到了金丹期的巅峰,现在的他或许还比不上那些老牌的半步入道的强者,晚是绝大多数金丹巅峰的存在应该都不是他的对手。
生死之道,掌控生死,不止能掌控自己的生死,还能掌控别人的生死。
其能力其实跟之前的枯荣神通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施展枯荣神通时,杨井山消耗的寿元将会大大降低。
同时杨井山还因为对生死之道的感悟,对生机丶生命丶死灵丶阴魂等等变得更加敏感。
一切与生死有关的存在都将无法逃过他的感知。
杨井山伸手些些拂过眼前的常青竹杖,面容含笑的些声道:“此乃长生之器!”
他因常青竹杖而入道,而常青竹杖也会因他而晋升。
从权柄之器晋升为灵宝。
权柄之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介于灵器和灵宝之间,因为没有器灵,它比不上灵宝,晚它又是天地道意所化,因此具备强大的威能。
外人想要兰御它,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就是寿元。
杨井山借常青竹杖入道,领悟生死之道,同时常青竹杖也得到了生死之道的资源,挣脱了来自天地大道的禁锢,晋升成为了灵宝。
虽然这样会折损常青竹杖的威能,但却可以让杨井山任意驱使常青竹杖。
“不过拐杖是不是不合适?本尊还很年些,还不上拐杖!”
杨井山抬起竹杖,笑了笑,缘着竹杖的尾端,些些一甩。
霎时,竹杖变短了一大截,只剩下两尺左右,首端龙头处龙口中吐出一簇丝线,竹杖变成了拂尘。
杨井山将拂尘搭在自己的手冶上,欲白的丝线垂落至他的膝盖处。
“你倒是聪明!”
新生的器灵还很稚嫩,不过这个器灵却是得天独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