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虎贲郎 > 第709章 以人为鉴

第709章 以人为鉴(1 / 1)

又数日,晋阳行宫。

佩剑女官捧着泥印木匣穿梭于走廊内,她朝着皇后寝殿快步而来。

殿外门坎儿处,她见当值女官对她点头,就不等通报,径直入内。

经大殿内的侧门拐入偏殿书房,女官屈身长拜:“至尊,太师公文至此。”

说是公文,实际上只是赵基的私信,没有走幕府文吏的手,更没有盖幕府相关的印章。

伏寿正翻阅口供,耐将手中馀下半卷看完后才起身走向屏风后:“呈上来。”

“唯。”

另一名贴身女官上前接起木匣,先是检查木匣的泥印,一共有三枚泥印,两寸见方。

自左到右分别是河东郡公’、稷山野人’,以及琅琊台主’。

泥印中琅琊二字印文繁复,显得有些模糊,看不清楚。

见泥印完整,她才捧着木匣去了屏风后。

屏风内,伏寿左肘斜倚暖榻之上,看着贴身女官剖开泥印,取出木匣中的书信。

这次除了书信,还有一枚颜色偏蓝的镜子,只有巴掌大小。

女官拿起这新奇镜子对照时,险些吓的脱手。

她虽牢牢抓着镜子,但还是没忍住发出一声惊呼。

伏寿侧目来看,女官直接跪下,小心翼翼捧着镜子:“至尊,这是赵公送来奇异珍宝””

o

“拿来。”

“唯。”

女官躬身趋步上前,屏气凝神,仿佛不敢呼吸。

镜子入手,伏寿拿着对照,她看到的是一张无比清淅的景象,她也是第一次这么清淅的看到自己的容颜。

虽然通过水镜、铜镜,她很清楚自己的长相,可水镜、铜镜的光泽不足,会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效果。

现在这枚镜子照映下,她一眼就看清楚了面容各处的细微遐疵,就连细微的血丝都能看清楚。

望了片刻,伏寿多少有些不高兴。

论姿貌,她的确有些不如小妹—原本还感觉不到,现在有了清淅的自我认知,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这种判断。

小妹待在琅琊没有经历过长安的动乱,所以十六岁的岁数里就有了比伏寿还要高出两三寸的个头,就连身形也饱满的更多。

气色也更好,脸上几乎没有明显的遐疵。

伏寿心情不好,对这个新奇的珍宝完全没了惊异、喜悦之情。

将镜子放到一侧的小立柜上,她伸手拿起女官递来的私信,女官则低头趋步后退,曲裾裙摆幅度本就不大,这女官趋步后退身形平稳,无声息中退了出去,仿佛漂移。

赵基给她的私信有三份,每份都是不同的内容,也是不同时间不同心情时所写。

一份讲述了最近日常见闻,一份询问宫中近况并表达了思念之情,还有一份则是对伏寿处理河东从逆者的判刑意见的回复。

赵基的回应很简单,就是以人为鉴。

别看降将、诸胡义从或琅琊乡党支持他们对河东痛下杀手—这虽然有利益、党争的因素在。

可人终究会物伤其类,真对河东从逆者进行大规模的杀戮,那后续添加的非河东籍贯的降将们、徐州乡党们,自然会生出不好的观点与结论。

所以赵基的处理意见就是杀大放小,不将事情做绝。

伏寿耐心阅读赵基的回信,她的嘴角微微翘起—她的目的其实已经达成了。

相对来说,赵基天性中的仁善一面让她感到安宁踏实,所以她才敢再三强令廷尉府严刑拷打。

不管她这里发动再强的反扑,赵基那里肯定会将她拉扯住,不使形势失控。

普通的河东籍贯或其他州郡的军士——这些人的生与死,其实伏寿并不关心。

她的眼中,这些基层吏士连基本的人权都没有,不算什么竞争对手的帮凶。

甚至营督以下的军吏,在伏寿眼中都缺乏足够的威胁。

经历过几次军事政变,她不仅惧怕也憎恨能发动军事政变的人。

河东虎贲们,显然具有发动军事政变的能力与勇气,这些人可以在裴氏引导下为了汉室再次发动政变,也能为了其他河东籍贯的女子与孩子对她发动政变。

针对她提出的苛刻处理意见,赵基的回应——其实比她预想的还要凶厉一些。

对于谋反行为,伏寿经历的多了,多少有些麻木,容忍的底线更高。

可没想到,赵基的底线竟然是军吏不分大小,只要没有自首情节,一律处死。

她不知道的是,这件事情让赵基如此为难的关键也在这里。

赵基一直在计算、衡量斩草除根的恶劣影响力与成本代价。

赵基的固有认知里,对谋反作乱其实是零容忍。

之前一段时间里,赵基一直为难的就是要尽数处死,还是只处死军吏。

他也没想到伏寿对谋乱河东吏士如此凶狠,只能劝伏寿退让一步,自己也跟着退让一步。

毕竟,真冷酷处决太多的河东籍贯吏士,那么降将们会不安,降将麾下的新旧吏士也会人人自危,更容易被降将裹挟、煽动。

所以面对成功或失败的军事政变,必须要给人数更多,且只负责执行的军士们一条活路。

固然,军事政变后的收益很大—可最大的收益也是落在中高层军吏身上,中低层吏土承担的风险远比收益大,很不合算。

秦汉固有的传统就是这样,涉及谋反并失败的军队,不管是镇压还是迫降,原则上军吏阶层都是要处斩的。

将士兵与军吏进行区别对待,也能分化其他降将麾下的军队。

士兵与军吏承担的风险不一样,收益不一样,那么军吏谋反时本就容易泄露。就算成功裹挟军队,那么军吏以下的士兵们遭遇镇压时也不会积极卖命、反抗。

所以杀大放小,可以有效降低未来的镇压成本。

很多事情是可以共和、共存、共赢的,没必要搞到你死我亡、两败俱伤的地步。

伏寿阅读书信后,又拿起镜子把玩,但还是觉得不能这么轻易让步。

不是想让赵基屈服,而是单纯的想要确立监国皇后的权威—汉室的皇帝、听政的太后们,之所以能夺权、掌权,就在于敢杀人、能杀人。

别说士兵,其实大多数官秩等级更高的官吏们,他们面对强权时的膝盖更软,深知舌头比牙齿更坚韧、长久的至高生存道理。

伏寿对权力也有敏锐的嗅觉,只要能让绝大多数人认为她也能杀人,也敢杀人,那她自然就拥有了权力。

她不需要掌控全局的权力,能维持住行宫这一亩三分地,那也足够她受用的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高三觉醒:从被班花羞辱开始无敌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迁坟禁忌,我被迫给死人当伴郎 守村人地府转正记 红楼晋升之路 快穿:妾室争宠守则 盖世皇储:大秦第一皇太子 我在古代当县令,开局改造贫困县 斗罗:龙王之圣耀本体 赘婿的万亿遗产:重生后我摊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