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艺之神 > 第243章 东汉17

第243章 东汉17(1 / 1)

【晨光穿破木窗,洒在满是木屑的工坊里。十几张木案分列两侧,案上堆着青石坯、刻刀、墨斗,墙角铁炉里炭火噼啪作响。

【张阿福蹲在案前,左手按着半块石碑,右手举着錾子,却把脸凑到石面上傻笑。他身后的李铁牛扛着新劈好的木柴进门,见他这模样,故意把柴往地上一墩,震得案上刻刀跳了跳。

张阿福!你盯着石头瞅半个时辰了,是石头里藏了饴糖,还是你眼珠子粘石面上了?

【张阿福吓了一跳,錾子差点戳到手,他慌忙稳住,回头瞪了李铁牛一眼,又忍不住笑。

你懂个啥!昨儿班主拿回来的《论衡》抄本,我瞅着那句“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越想越对味——咱这刻碑的,不就是把真道理刻在石头上,让后人都能瞅见嘛!

【角落里,须发半白的班主陈墨正用细布擦拭一块打磨光滑的青石,闻言抬头,眼里带着笑意。他把青石往案上一放,青石泛着温润的光,正是要刻正版《论衡》的碑料。

阿福这话在理。太守大人特意嘱咐,这《论衡》是王仲任先生毕生心血,之前民间刻本多有谬误,咱宫束班这次刻的,得是能传百年的正版。

【人群里的王小六突然凑过来,手里攥着个啃了一半的麦饼,含糊不清地说:“班主,我昨儿试了试,把‘天道自然’那四个字刻在小石块上,居然有路过的书生蹲那儿看了半天,还说咱刻得比书铺里的印本清楚!”

【李铁牛听了,伸手拍了王小六后脑勺一下,笑骂:“你小子就知道偷懒,小石块哪能跟咱这正经石碑比?等咱把这《论衡》刻完,往太学门口一立,全洛阳的书生都得过来拜读!”

【众人都笑起来,张阿福笑得最欢,手里的錾子在石面上轻轻敲了敲,发出清脆的“笃”声。陈墨看着这群半大的小子——阿福手巧却爱走神,铁牛力气大却毛躁,小六机灵却总爱耍小聪明,可就是这群“憨货”,手上的活计却半点不含糊。

(拿起一支狼毫,蘸了浓墨,在石碑顶端写下“论衡”

别笑了,开工!阿福刻正文,铁牛负责打磨碑边,小六去把之前校对好的抄本再核一遍,漏一个字,今晚就别想吃饭!

【众人齐声应和,工坊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敲击声、打磨声,偶尔还夹杂着小六核对文字时的嘀咕声,以及铁牛不小心碰掉工具的懊恼声,可每一声里,都透着股热热闹闹的劲儿。

【月色透过天窗,洒在已经刻了大半的《论衡》石碑上。石碑立在工坊中央,碑面上的字迹已经清晰可见,一笔一划都透着工整。陈墨坐在案前,手里拿着校对用的抄本,逐字核对。

【张阿福揉着发酸的手腕,凑到陈墨身边,小声问:“班主,您说这石碑刻好后,真能像老人们说的那样,留传后世吗?我听说有些前朝的石碑,埋在地下几百年,挖出来的时候,上面的字还能看清呢。”

【李铁牛也凑过来,他刚把最后一块碑边打磨光滑,脸上还沾着石粉:“那肯定能!咱用的是伊阙山的青石,硬得很,别说几百年,一千年都坏不了!到时候后人看到这石碑,就知道咱宫束班的手艺,也知道王仲任先生的学问!”

【王小六抱着一堆用过的刻刀过来,听到这话,眼睛一亮:“要是真能传一千年,那咱算不算给后人留了宝贝?我娘总说我没出息,要是知道我刻的石碑能传这么久,肯定得给我做顿肉吃!”

【陈墨放下抄本,抬头看着三个小子,眼里满是欣慰。他伸手摸了摸石碑,石碑被月光照得微凉,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刻痕的深浅。

咱刻碑的人,一辈子都在跟石头打交道。石头冷,可字是热的,道理是活的。这《论衡》里说“人定胜天”,说“事非天所为,人所为也”,这些话,要是只藏在书里,说不定哪天就丢了、坏了,可刻在石头上,它就能陪着日月,等着后人来看。

【突然,王小六“呀”了一声,指着石碑的一角:“班主,您看!那是什么?”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石碑刻有“自然篇”的位置,隐隐透出一丝微弱的光晕,像是月光被吸进了石缝里。张阿福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可再定睛一看,那光晕居然越来越亮,顺着碑面上的字迹慢慢流动。

这……这是咋回事?难道是石碑成精了?

【陈墨也站起身,他活了大半辈子,刻过无数石碑,从未见过这般景象。他走近石碑,只见那光晕沿着“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的字迹游走,最后汇聚成一缕淡淡的白气,从石碑顶端飘起,朝着窗外飞去。

(追到窗边,看着那缕白气消失在夜色里)

班主,那气去哪儿了?不会是咱刻碑的时候,把啥“灵气”给刻出来了吧?

【陈墨沉吟片刻,突然想起前几日太守大人说过的话——洛阳城中有九州鼎的虚影,若有承载真义的器物现世,便能聚气运,入鼎中,护一方安宁。他回头看着石碑上跳动的光晕,又看了看身边一脸懵懂的三个小子,突然笑了。

那不是啥“灵气”,是这《论衡》里的道理,是咱宫束班刻在石头上的真心,聚成了气运。这气运,要去该去的地方了。

【就在这时,工坊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像是远处有钟鼓在鸣。王小六耳朵尖,听到了几声隐约的钟响,疑惑地说:“这时候,太学的钟怎么会响?”

【陈墨走到门口,抬头望向洛阳城的方向,只见夜空里,一缕淡淡的白气正朝着太学的方向飘去,而太学上空,似乎有一道无形的光纹一闪而过,像是鼎的形状。他知道,那是九州鼎在吸纳这石碑聚起的气运。

别愣着了,剩下的几行字,今晚得刻完。咱得让这《论衡》的道理,早点立在阳光下,让更多人看见。

【三个小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张阿福重新拿起錾子,李铁牛握紧了打磨石,王小六把抄本铺得更平整。工坊里的敲击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声音更响,也更坚定,像是要把这夜的寂静都敲碎,把石头里的真心,都刻进岁月里。

【太学门前挤满了人,太守大人亲自带着官员站在台阶上,陈墨和宫束班的小子们站在一侧,看着工匠们把刻好的《论衡》石碑立在太学门前的广场上。

【石碑通体青黑,上面的字迹工整清晰,“论衡”二字苍劲有力,正文里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在诉说着道理。路过的书生们纷纷围过来,有的蹲在碑前,手指顺着刻痕慢慢划过,有的拿出纸笔,认真地抄写着碑上的文字。

【一个白发书生看完“实知篇”,忍不住感叹:“之前读的《论衡》,总有些字句不通,今日见了这正版石碑,才知仲任先生的学问竟如此精深!宫束班的手艺,真是绝了!”

【周围的人纷纷附和,张阿福听了,偷偷拽了拽李铁牛的衣角,小声说:“你听,他们夸咱呢!”李铁牛咧着嘴笑,却故意板着脸:“别得意,这都是班主教得好,还有咱认真刻的功劳。”

【王小六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书生送的纸扇,扇面上写着“事莫明于有效”,他兴奋地说:“班主,那书生说,以后他教学生,都要带学生来这碑前读《论衡》,说这样才能明白真道理!”

【陈墨看着石碑前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那些年轻书生眼里的光,又抬头望向天空。他仿佛能看到,一缕缕无形的气运从石碑上飘起,顺着风,飘向洛阳城的各个角落,最后汇聚到那座看不见的九州鼎中。这气运,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是《论衡》里的真知,是宫束班刻碑时的真心,更是后人读碑时的共鸣。

【突然,张阿福指着远处,喊了一声:“你们看!那边的麦子好像长得更旺了!”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城外的麦田里,麦穗沉甸甸的,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一个老农牵着牛从田边走过,抬头看到太学门前的石碑,笑着对身边的孩子说:“那是刻着大道理的碑,有这碑在,咱的日子也能更安稳哩!”

【李铁牛挠了挠头,小声对陈墨说:“班主,您说这石碑,真能护着咱洛阳,护着这九州吗?”

【陈墨没有回答,只是看着石碑。石碑立在阳光下,像是一位沉默的老者,守护着字里行间的道理,也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人。宫束班的小子们还在嘻嘻哈哈地讨论着刚才书生送的纸扇,讨论着晚上要吃什么,可他们的手上,还沾着石粉,他们的眼里,却多了几分从未有过的坚定。

【人群里,有人开始朗读碑上的文字:“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朗读声顺着风,飘得很远,很远。而那座看不见的九州鼎,在气运的滋养下,似乎也变得更加稳固,护着这东汉的山河,护着这世间的真知,直到千百年后,依旧有人记得,曾经有一群叫“宫束班”的憨货,用一把錾子,把道理刻进了石头,也刻进了历史。

“仲任先生的话 比饴糖甜”

“刻真章 才对得起时光”

把“天道自然”

“咱刻的字 能留几多长?”

铁牛拍着胸 “千年也亮堂”

“那是真心 聚成的气象”

把“天道自然”

“你看 他们都夸咱的功”

把“人定胜天”

说那年 宫束班的 热肠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寒女重生:改乱世格局 崩坏:我妹是巨她喵可爱的琪亚娜 穿越之青楼丫鬟 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 清欢渡:味染人间 时间裁决者:从副本开始的归零逆 临安风骨 箭神三少爷 我,食人魔 跛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