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艺之神 > 第233章 东汉7

第233章 东汉7(1 / 1)

- 宫束班班头:陈石,四十岁,皮肤黝黑,手掌布满老茧,说话嗓门大,藏不住笑意

- 宫束班工匠甲:赵二,二十出头,毛躁但手巧,爱跟人打趣

- 宫束班工匠乙:老周,五十岁,经验老道,总爱提点年轻人,偶尔也跟着起哄

- 宫束班工匠丙:孙六,三十岁,力气大,性格憨厚,是众人的“开心果”

- 监造官:李大人,三十五岁,身着青色官服,面容严肃,却懂营造之术

- 小吏:十五岁,跟在李大人身边,负责记录工期

第一幕 晨光里的“乱”与“序”

【场景】天刚蒙蒙亮,东方天际染着一层淡金。工地里已热闹起来,木桩搭起的脚手架蜿蜒着往高处去,成捆的楠木靠在夯土台边,露水顺着木纹往下滴。宫束班的工匠们围着灶台蹲成一圈,手里捧着陶碗,呼噜噜喝着粟米粥。

赵二:(嘴里塞着饼,含糊不清地指孙六)哎哎,你们看孙六昨晚画的卯榫图,把“燕尾榫”画成“燕子尾巴”,昨儿被陈班头骂的时候,脸比灶里的炭还红!

孙六:(急得放下碗,手在身上乱擦)我、我那是油灯太暗!再说了,我今早卯榫合得比谁都快,你敢跟我比?

老周:(笑着拍孙六后背)行了行了,二小子就会逗你。不过话说回来,陈头,今早要架那根主梁吧?昨儿我量着,那根楠木直得能当老天爷的尺子,就是沉得很。

陈石:(喝完最后一口粥,把碗往地上一放,抹了把嘴)急什么?等会儿李大人来验了木料,咱们再动手。这德阳殿可是陛下钦点的北宫主殿,陛高二丈,要容万人周旋,一丝错漏都不能有。

孙六:(挠挠头)班头,我听伙房老张说,这殿里要激沼水在殿下,还要用玉阶金柱,到时候阳光一照,是不是跟天宫似的?

陈石:(瞪他一眼,却藏不住笑意)你小子就知道想这些。不过话说回来,等咱们把这殿造好,往后百年,后人提起德阳殿,就知道是咱们宫束班的手艺!

【画外音】远处传来马蹄声,小吏牵着马走在前头,李大人身着官服,缓步走来。工匠们赶紧放下碗,拍了拍身上的灰,站成一排。

李大人:(目光扫过众人,落在陈石身上)陈班头,主梁的木料可曾备好?陛下昨儿还问起工期,这德阳殿不仅是起居之所,往后还要当理政的地方,关乎都城气运,耽误不得。

陈石:(躬身回话,嗓门却依旧洪亮)回大人,主梁已备好,是从蜀地运来的楠木,直径足有三尺,昨晚我们又验了一遍,没有半点裂纹。等会儿我们就搭架起梁,保证万无一失。

李大人:(点点头,走到楠木旁,用手指敲了敲木料,听着沉闷的声响)好。听说你们宫束班造活,向来又快又好,就是……(话锋一转,看向还在憋笑的赵二)总爱嘻嘻哈哈的?

赵二:(赶紧收住笑,躬身低头)大人恕罪,我们……我们是觉得能造这么气派的殿,心里高兴。

李大人:(嘴角微微上扬,却又很快压下去)高兴是好事,但干活要上心。这德阳殿的地基里,要埋九州鼎的仿制品,陛下说要聚天下气运于此,你们的每一刀、每一榫,都连着都城的安稳,马虎不得。

【场景】陈石带头应了声“是”,工匠们也都收起了玩笑的神色,眼神里多了几分郑重。孙六悄悄拉了拉赵二的袖子,赵二冲他挤了挤眼,却也握紧了手里的凿子。

第二幕 梁柱间的“憨”与“巧”

【场景】殿内的立柱已立起大半,朱红色的漆料在阳光下泛着光。工匠们分成几队,有的在给横梁雕花,有的在打磨玉阶,叮叮当当的凿击声、刨木声混在一起,却丝毫不乱。

孙六:(扛着一根短木,气喘吁吁地跑到老周身边)周叔,这根木头上的花纹,您帮我看看,我总觉得雕得不如您的细致。

老周:(放下手里的刻刀,接过木头仔细看了看)不错了,比上次强多了。你看这“卷草纹”,线条要再流畅点,别太生硬。来,我给你示范一刀。

【场景】老周拿起刻刀,手腕轻轻一转,木头上立刻出现一道圆润的弧线。孙六凑过去看得认真,连赵二喊他都没听见。

赵二:(手里拿着个刚雕好的木簪,凑到孙六身边)喂,木头疙瘩,看什么呢?给你看个好东西。

【场景】赵二把木簪递过去,木簪上雕着一只小雀,翅膀上的纹路清晰可见。孙六眼睛一亮,伸手就要拿,却被陈石拍了下手背。

陈石:(手里拿着墨斗,眉头一皱)赵二,你又偷懒!那根横梁的卯眼还没凿好,你在这儿雕什么木簪?

赵二:(赶紧把木簪揣进怀里,挠挠头)班头,我这不是看孙六干活累了,想给他解解闷嘛。再说了,我手里的活早就干完了,您不信去看看。

【场景】陈石跟着赵二走到横梁边,果然见横梁上的卯眼大小均匀,位置丝毫不差。陈石的脸色缓和了些,却还是瞪了他一眼。

陈石:就算干完了,也不能偷懒。你看李大人刚才还来巡查,说这殿的梁上要画“云气纹”,还要用金粉勾边,你去帮着调颜料去。

赵二:(立正应了声“是”走,又回头冲孙六做了个鬼脸)

孙六:(捂着嘴笑,却被老周推了一把)别笑了,赶紧干活。你忘了李大人说的九州鼎?昨儿我去看了,那仿制品做得真精致,铜光闪闪的,埋在地基里的时候,还要举行仪式呢。

孙六:(点点头,拿起刻刀)我知道,班头说,咱们把这殿造好,让九州鼎的气运能顺着梁柱散到整个洛阳城,往后老百姓的日子就能更安稳。

【场景】陈石走到殿中央,抬头看着已经架起的主梁。主梁上,工匠们正站在脚手架上,用墨线弹出“云气纹”的轮廓。阳光从殿顶的开口照进来,落在陈石的脸上,他伸手摸了摸身边的立柱,柱子上的木纹清晰可见,仿佛能感受到木料里蕴藏的力量。

陈石:(喃喃自语)这德阳殿,可得经得起岁月磨啊。

【画外音】远处传来小吏的声音,说李大人请陈石过去商量埋九州鼎的事宜。陈石应了声,转身往外走,路过赵二调颜料的地方,见赵二正把金粉一点点往颜料里加,动作仔细得不像平时的他,忍不住笑了笑。

第三幕 落成时的“笑”与“敬”

【场景】德阳殿终于落成,朱梁玉阶,金柱雕窗,殿顶的琉璃瓦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琉璃光。殿外广场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宫人捧着九州鼎的仿制品,缓步走向殿基。宫束班的工匠们站在广场角落,身上的衣服虽旧,却洗得干净。

孙六:(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殿顶)班头,您看那瓦,真亮啊!比我家姑娘的银镯子还亮!

陈石:(笑着拍了拍孙六的肩膀)那是琉璃瓦,从西域运来的。咱们这几个月的功夫,没白费。

赵二:(凑过来,手里拿着个小木块,上面刻着“德阳殿”三个字)班头,您看这个,我昨晚雕的,想留个纪念。以后我儿子问我,我爹这辈子干过啥大事,我就给他看这个。

老周:(看着德阳殿,眼眶有些发红)我造了一辈子房子,从来没造过这么气派的殿。往后啊,我走不动路了,也要让我孙子扶着我来看看。

【场景】仪式开始,明帝身着龙袍,走到殿基前,亲手将九州鼎的仿制品放入早已挖好的坑中。礼官高声诵读祝词,声音传遍广场:“惟永平四年冬,建德阳殿,埋九州鼎,聚天下气运,安万民福祉,祈我大汉,永享太平……”

李大人:(走到陈石身边,拱手行礼)陈班头,各位工匠,这德阳殿能如期落成,多亏了你们。陛下刚才还问起你们,说宫束班的工匠,虽是“憨货”,却有真本事。

陈石:(赶紧躬身回礼,嗓门有些哽咽)大人客气了,这是我们该做的。能为陛下、为大汉造这座殿,是我们宫束班的福气。

【场景】礼毕,明帝走上德阳殿的台阶,转身看向众人。阳光洒在明帝身上,也洒在德阳殿的每一寸建筑上,朱红的立柱、金色的横梁、玉色的台阶,在阳光下美得让人挪不开眼。宫束班的工匠们看着这座自己亲手建造的宫殿,忍不住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孙六笑得最开心,露出了两颗小虎牙。

赵二:(拉着孙六的胳膊)你看,陛下在看咱们呢!

孙六:(使劲点头,眼里闪着光)我看见了!我看见了!以后谁再说咱们宫束班是“憨货”,我就跟他说,咱们造了德阳殿!

陈石:(看着嬉笑的众人,又看了看宏伟的德阳殿,嘴角咧开大大的笑容)行了,别光顾着笑。往后啊,这德阳殿还要咱们来维护,咱们的活,还没干完呢!

【场景】工匠们齐声应和,笑声在广场上回荡,与德阳殿的宏伟相映,成了冬日里最温暖的风景。阳光透过德阳殿的窗棂,照进殿内,落在地上的“云气纹”上,仿佛真的有气运在梁柱间流转,顺着殿宇,散向洛阳城的大街小巷,散向大汉的九州大地。

【画外音】许多年后,当人们提起东汉的洛阳城,总会说起那座美轮美奂的德阳殿。而宫束班那群嘻嘻哈哈的“憨货”,也随着这座宫殿,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成了一段关于匠心与气运的传说。

讲那群憨货 造了座好殿堂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啊?这不是探险种田游戏吗? 穿越修仙界:我用太阳能修炼 关于穿越者就我不是勇者这件事 天价屠夫 破案:开局融合警犬嗅觉基因 剑荡燕云 快穿之路人甲不安套路出牌 多子多福:背着赵敏成了明教教主 反派恶少才不会变成优雅圣女 穿成炮灰后,美食玄学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