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后的两天,吴忧的生活节奏被主竞赛单元各部电影的首映礼填满。他穿梭在不同的放映厅之间,感受着大银幕上流淌的光影故事。这其中,也包括了侯孝贤导演的《千禧曼波》。
舒淇在长长的隧道中奔跑的背影,配合着那迷幻而富有律动的电子乐,瞬间将观众拉入一个朦胧、颓废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影片带着侯孝贤孝贤一贯浓烈的作者印记,长镜头凝视着青春的不安与城市的疏离,那种漫无目的的漂泊感,以及潜藏在霓虹灯影下的迷茫躁动,如同一场缓慢燃烧的梦。
吴忧靠在柔软座椅上,看得格外专注,感受着胶片传递出的微妙情绪。影片结束时,掌声响起,不算特别热烈,但足够真诚,献给这份独特的美学坚持。
随着人流走出放映厅,吴忧想起后来冯晓刚执导的《非诚勿扰》里的笑笑,应该就是看了这部电影才让舒淇演的吧。
五月十二日,傍晚的霞光将天空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色,海面泛着金色的涟漪。格不入的,是伊娃·格林脸上挥之不去的阴霾。
吴忧带着她回到了下榻的酒店。他们刚刚参加了《钢琴教师》的首映式。这部电影以其冷峻压抑的笔触,深刻剖析了人性中的扭曲与控制欲,而片中女主角艾莉卡的扮演者,法国国宝级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
她用一种近乎残忍的精准和内敛,将角色的孤高、病态与绝望演绎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眼神,每一次细微的肌肉抽搐,都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戏剧张力。
原本对自己的表现颇有信心的伊娃,在观影过程中就被深深震撼,乃至影片结束后,那股无形的压力依旧笼罩着她。
于佩尔那座表演的高峰,在她看来是如此难以逾越。回酒店的路上,伊娃一直很沉默,那双迷人的绿色眼眸失去了往日的神采,显得有些黯淡和自我怀疑。
“伊莎贝尔……她简直是神。”走进酒店大堂,伊娃终于低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斗,“我感觉自己所有的努力,在她面前都显得那么幼稚可笑。”
吴忧看着她这副模样,心中有些无奈,又有些怜惜。他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试图传递一些安慰,但言语在此刻显得苍白。
他能怎么说?告诉她还年轻,未来可期?这种空洞的鼓励在面对绝对的实力碾压时,毫无作用。他心里不由得浮现出一句话:“不是国军无能,而是敌人太强大啊。”
用在此时的伊娃身上,虽然语境不同,但那份面对顶尖高手时的无力感,却是相通的。于佩尔的演技,本来就是极好的,在这部电影里更是足以封神。
就在这时,吴忧口袋里的手机响了起来,打破了略显沉闷的气氛。
“嗨,吕克。”
“eddy,香江之夜的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就在你们的酒店,要不要一起来逛逛?听说有不少有趣的东西。”
吴忧正愁如何转移伊娃的注意力,让她从《钢琴教师》的冲击中缓过来,这个邀请来得正是时候。他看了一眼身旁依然情绪低落的伊娃,以及对这类社交活动一向感兴趣的玛丽娜·亚历山德罗娃,立刻应承下来:“当然,听起来不错。我们正准备回房间休息一下,待会儿楼下见?”
“没问题,一会儿见。”
挂了电话,吴忧对两位女士说:“吕克·贝松邀请我们去参加香江之夜,就在这家酒店和旁边的长廊。我们去转转吧,就当散散心。”
伊娃兴致不高,但还是点了点头。玛丽娜则眼睛一亮,她对东方文化一直抱有好奇,尤其是充满传奇色彩的香江电影。“太好了!我正想见识一下呢。”
由于香江之夜的主场地就在马蒂奈兹酒店内,他们决定先去酒店外搭建的文化长廊看一看。这条长廊毗邻克罗伊塞特大道( croisette),面朝大海,此时已是灯火通明,充满了浓郁的东方风情。
长廊设计得颇具巧思,力图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香江电影的黄金时代。入口处悬挂着巨大的繁体字“香江之夜”招牌,霓虹灯管勾勒出复古的轮廓。里面陈列着许多珍贵的电影周边物品,与其说是展览,不如说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情怀贩卖。
可以看到程龙在某部动作喜剧中使用过的滑稽道具,磨损的痕迹诉说着拍摄时的艰辛与趣味;周闰法在《英雄本色》里身披的那件标志性风衣,被小心翼翼地立在展示柜中,仿佛仍能感受到小马哥当年的潇洒不羁。
还有张国容在《倩女幽魂》片中穿过的古装戏服,做工精致,色彩绚丽,无声地讲述着那些缠绵悱恻的故事。
几块大型幕布上,循环播放着香江电影的经典片段:《精武门》里李小龙凌厉的拳脚,《新龙门客栈》里沙漠中的刀光剑影,《阿飞正传》里张国荣那段着名的“无脚鸟”独白……光影流转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为了吸引各国嘉宾前来参观,香江主办方确实煞费苦心。除了视觉盛宴,他们还设置了美食区,提供各式地道的港式小吃。丝袜奶茶、鸡蛋仔、咖喱鱼蛋、菠萝油、碗仔翅……香气四溢,勾人馋虫。
这倒大大便宜了吴忧。他穿梭在各个小吃摊位之间,熟练地点着单,然后象个殷勤的美食向导,一边将热腾腾的食物递到伊娃和玛丽娜手中,一边向他们解说每种小吃的特点和背后的饮食文化。
“这是鸡蛋仔,”他将一个金黄酥脆、布满圆孔的饼状点心掰开,分给两女,“外面脆,里面软,有浓郁的蛋香。”
“这个是咖喱鱼蛋,q弹爽滑,酱汁辛辣浓郁,是街头小吃的代表。”
“试试丝袜奶茶,茶味很重,口感丝滑,名字来源于过滤茶叶用的棉纱网,像丝袜……”
玛丽娜吃得津津有味,对各种新奇的味道赞不绝口。伊娃起初还有些心不在焉,但在吴忧持续的“投喂”和轻松的氛围感染下,眉头渐渐舒展,也开始尝试这些小点心,偶尔还会问上一两句。
吴忧看着伊娃慢慢恢复生气,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对于艺术家而言,见识高峰是必要的,但不能被高峰压垮。适当的放松和转移视线,同样是重要的修行。
吴忧在香江电影圈的知名度还不算高,但与他同行的吕克·贝松和阿兰·德龙,则是极为熟悉的面孔,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巨星和名导。
没过多久,负责筹办“香江之夜”的几位香江电影界的重量级人物便闻讯赶来,热情地迎了上来。
为首的是身形敦实、气场强大的洪金宝,以及一头短发、戴着眼镜、目光锐利的徐克。陪同在他们身边的,是已然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的张曼玉。
此时的张曼玉,气质愈发成熟,她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学习了一段时间法语,虽然不算非常流利,但基本的交流沟通已无大碍,此刻自然而然地担任起翻译的角色。
徐克也很乐意与这位法国名导交流,两人就东西方电影美学的差异聊得颇为投机。洪金宝则更侧重于动作层面,不时比划几下,引得吕克·贝松哈哈大笑。
当吴忧带着伊娃和玛丽娜,手里端着一杯鸳鸯奶茶,重新转回展览区内核位置时,看到吕克·贝松正在摆弄那些经过特殊处理的专门用于电影中打架场景的特制木凳。
“eddy!你快来看!”松看到吴忧回来,兴奋地招呼他,“有了这些神奇的道具,我觉得我也可以打得和jackie chan一样棒了!”他模仿着成龙电影里那种利用环境道具的搞笑打斗风格,笨拙地挥舞了几下凳子,样子颇为滑稽。
而吴忧本人,则是一副闲适自在的模样。
吴忧闻言笑了笑,先将手中的杯子递给旁边的玛丽娜,然后走上前,对着吕克·贝松调侃道:“得了吧,吕克。你和jackie chan之间的差距,比从戛纳到香江的实际距离还要遥远。”他的语气轻松,带着朋友间的戏谑。
说完,他很自然地转向徐克,伸出手,用清淅的中文自我介绍道:“你好,徐导。久仰大名,我是吴忧。”
接着,他又向洪金宝、张曼玉等人点头致意,姿态不卑不亢。随后,他转身从玛丽娜提的袋子里又取了一杯新的鸳鸯,递给吕克·贝松:“尝尝这个,香江的电影精华,说不定都浓缩在这杯鸳鸯里了。”
他意指这种混合饮品本身就体现了香江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质,而这种混杂性,也正是其电影魅力的来源之一。
这时,徐克开口问道:“吴导是青年才俊,眼光独到。你觉得我们这次举办的香江之夜活动怎么样?有没有展现出我们香江电影的特色?”
吴忧微微一笑,回答得直接而坦率:“整体感觉挺不错的,布置、展品、小吃,都很有香江特色,能让不少外国朋友直观地感受到香江的文化。”他先是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但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我个人感觉,格局似乎稍微小了一些。”
他顿了顿,继续平静地说道:“香江毕竟是个小地方,单纯依靠自身影响力的辐射范围终究会受到限制。如果下次举办类似的活动,你们能够考虑联合内地和台北的电影力量一起搞,集成资源,展现更大中华区的电影文化全景,效果可能会更好,影响力也会更上一层楼。”
这话一出,现场的气氛顿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