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岭南王的种田日常 > 第五十四章 北地惊变(4k)

第五十四章 北地惊变(4k)(1 / 1)

整整三日,交趾太守府的算盘声就没断过,噼噼啪啪。

桓邻带着户曹、仓曹的属官们,几乎是昼夜不停地核算着各郡报上来的秋收数据。

“算好了!”一小吏道。

桓邻布满血丝的双眼猛地亮起,疲惫一扫而空。

几乎是捧着那卷最终汇总的牍片,一路小跑着闯进了士燮的书房。

“主公!大喜!天佑交州,又是大丰啊!”

桓邻兴奋不已,将牍片呈上。

“交趾郡熟田较去岁又增三成,新式堆肥、选种之法大行,加之风调雨顺,各县呈报,亩产普遍比往年高出两成不止!”

“尤其是白水陂塘灌区,稻穗沉实,几无空壳,亩产竟有近四石者,实乃旷古未有之祥瑞。”

士燮接过牍片,目光迅速扫过那一串串数字,嘴角向上扬起。

纵然他早有预料,但亲眼见到这实实在在的丰收成果,心中那块关于粮食安全的巨石,总算又落下几分。

“好!好!好!”

他连说三个好字,放下牍片,抚掌大笑。

“天不负勤勉之人!我交州军民这一年的汗水,没有白流。”

喜悦之情尚未平息,门外又接连传来通报声。

士壹、士?、士武三位弟弟派来的信使几乎是前后脚赶到。

皆是满面红光,带来了各自郡内的丰收喜讯。

合浦郡濒海,盐田大收。

新垦的坡地在水车助力下,稻谷产量亦大幅提升。

士壹在信中特意提及。

郡中豪强大族见新法得利,态度大为转变,从暗中掣肘转为积极请求郡府指导兴建水利。

九真郡经历疫情风波后,士?强力推行的水车与铁犁终见成效。

加之俚人峒寨在减免赋税的实惠下,开始尝试精耕细作,收成竟比去年多了三成。

就连最偏远的日南郡,士武也送来好消息。

言道溪娘等人试种的“雒越稻”与“山神稻”混种之法,虽尚未完全成熟。

但第一批收获的稻谷颗粒饱满,抗病性极强。

在当地俚人中引起轰动,纷纷向郡府求取良种。

看着弟弟们传来的捷报,士燮心中慰借不已。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交州七郡,除苍梧外,已初步连成一体,呈现出勃勃生机。

“传令下去,”

士燮对桓邻吩咐道。

“今年各郡赋税,仍按去岁承诺,减免三成!”

“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丰收之喜,府库所得,已足够我交州数年之用。”

“另,着工巧曹,加紧打造新式农具,优先供给各郡示范村镇。”

“明年,我要这丰收之景,遍及交州每一个角落。”

“主公英明!”桓邻躬身领命,脸上也洋溢着笑容。

然而,盛世之下,并非全无隐忧。

丰收带来了人口聚集,也增加了疫病流行的风险。

九真郡的疟疾虽被控制,但夏秋之交,交趾、郁林等郡也零星出现了类似寒热交替的症候。

以及因水源不洁导致的腹泻之疾。

幸而士燮早有准备。

他大力推行的“公用饮具”、“水沸而饮”、“饭前洗手”等卫生条例,在军队和官营工坊中已严格执行,有效遏制了集体性爆发。

更让人惊讶的是。

交州连续丰收、士燮大力招贤纳士的名声,在许靖的文章传播下,竟真的吸引来了中原避难的能人。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一位自称乃南阳张仲景族侄兼弟子的年轻医者,名叫张汶。

张汶年约三旬,面容清癯,带着几分书卷气。

他因战乱离开南阳。

一路南行,听闻交趾太守重工巧、兴民生,甚至对医道防疫颇有见解,便特来投效。

士燮闻讯,大喜过望,亲自在偏厅接见。

那张汶并非空手而来。

他携带了数卷精心抄录的《伤寒杂病论》部分篇章以及自己的行医心得。

在与士燮探讨疫病防治时。

他不仅能迅速理解士燮那些“隔离”、“消毒”的现代观念,更能以中医理论加以补充。

“府君所言‘瘴气疫疠,多由蚊虻秽物传播’,与伯祖‘戾气’之说暗合。然治病必求于本,扶正祛邪尤为关键……”

张汶侃侃而谈。

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岭南湿热气候的防治方案,与士燮的思路不谋而合。

士燮如获至宝,知道此人有些本事,当即任命张汶为工巧曹医药管事。

专门负责军民疫病防治,并拨给钱粮人手。

助其整理医书、配制药剂、培训学徒。

有了张汶这等专业人才的添加,交州的医疗卫生体系总算有了雏形,零星病疫很快便被扑灭下去。

一切都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

这一日,士燮正与桓邻、张汶商议在各郡县推广设立“惠民药局”之事,忽有亲卫来报。

称凌操有紧急军情求见。

凌操大步走入,面色凝重。

他身后还跟着一名风尘仆仆、作商人打扮的陌生人。

“主公,”

凌操抱拳行礼,侧身引见那人。

“此人乃糜子仲先生麾下心腹糜忠,持糜氏信物,乘快船秘密抵达儋耳,称有十万火急之事,必须面见主公。”

士燮心中一凛,面上却不露声色,挥手屏退左右闲杂人等,只留下桓邻。

那糜忠见到士燮,“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从怀中贴身处取出一封火漆密封的信函,双手高举过头顶。

“交趾太守在上,小人糜忠,奉我家主人东海糜竺之命,冒死前来,求府君救我徐州百万生灵啊。”

士燮接过信函,入手沉重,拆开火漆,迅速展读。

信是糜竺亲笔,字迹略显仓促。

信中言道:曹操以报父仇为名,再起大军,二次攻打徐州。

兵锋极盛,连破数城,所过之处,杀戮极重!

徐州牧陶谦忧愤交加,已然病重不起,如今徐州军政暂由刘备刘玄德执掌。

然而徐州新遭兵祸,府库空虚,军械短缺,面对曹军猛攻,已是岌岌可危。

糜竺在信中恳求。

望士燮念在昔日鹰游山并肩之情,以及未来唇齿相依之道,设法相助。

无需出兵,只求能借调部分粮草军械,助徐州军民渡过此次难关。

糜家愿以全部商誉担保,日后必加倍奉还!

信末,糜竺写道。

“曹军暴虐,动辄屠城,若徐州陷落,则生灵涂炭,恐无噍类。”

“燮公仁德布于南疆,望伸援手,竺代徐州百姓,叩首百拜!”

书房内一片寂静。

桓邻看完士燮递给他的信件,倒吸一口凉气,脸色瞬间变得无比严肃。

他上前一步,压低声音对士燮道。

“主公,此事……事关重大!”

“我交州连续三年丰收,存粮确实可观,新炼铁器亦有盈馀。”

“然……自身根基未稳,荆州刘表虎视眈眈,苍梧未复,六郡新附之地,亦需大量粮草安抚民心,巩固统治。”

“此时若调大量粮械北援,一则消耗储备,恐伤我元气。”

“二则一旦消息泄露,必被刘表侦知,其若知我府库虚实,恐立刻南下寻衅!”

“三则,曹操势大,其志在中原,我等远在交州,贸然相助刘备,恐开罪于曹,将来……”

桓邻的担忧不无道理,完全是站在交州自身利益的立场上考虑。

然而,士燮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另一幅图景。

他知晓历史走向,知晓刘备的潜力和仁德,更明白雪中送炭远胜锦上添花的道理。

此次援助,并非单纯借出粮草。

更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投资和情感投资,关乎未来交州在中原棋盘上的位置。

糜忠闻言,脸上血色尽褪,连连叩首。

“府君!桓先生!我家主人亦知此请强人所难,然实在是……已是山穷水尽,别无他法。”

“刘备将军仁德,苦苦支撑,若再无外援,徐州……徐州就完了。”

士燮沉默着,面色不变,看不出喜怒。

他走到那幅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掠过交州的山川,缓缓北移,最终定格在徐州的位置上。

帮助刘备,就是在中原埋下一颗钉子。

将来或许能牵制曹操、刘表,为交州争取更广阔的空间。

更重要的,这更是一个将交州影响力向北辐射的绝佳机会!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仓廪充实的交趾城,缓缓道。

“诸位所虑,皆是为交州千秋基业,燮心中明了。”

他话锋一转:“然,诸位可知,今日之曹操,已非昔日讨董之曹操。”

“其据兑州,大势渐成,若让其轻易吞并徐州,其实力必将暴涨,下一个目标,会是荆州,还是其他州?”

“届时,我等如今发展的农业,岂非粮仓?独木可支否?”

“刘备,刘玄德,此人如何?”

士燮看向众人,“我观其为人,仁德信义,深得民心,虽暂居人下,然非池中之物。”

“陶谦之后,徐州若能由其主持,必能抗曹安民,成为牵制曹操的一股重要力量。”

“助刘备,便是为我自己牵制北面之敌,争取更多发展时日。”

“至于刘景升,”

士燮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他此刻正忙于安抚内部,北防袁术,东忧孙策,岂敢轻易与我交州撕破脸皮?

“我等暗中援助,海路输送,他未必能及时察觉。”

“即便察觉,无真凭实据,他又能奈我何?莫非敢两线开战不成?”

片刻之后,士燮忽然轻笑一声,转过身来,脸上已是一片决然。

他走到糜忠面前,亲手将他扶起。

“你回去告诉子仲先生,这个忙,我士燮帮了。”

不等桓邻再次劝阻,士燮便下令。

“即刻从官仓调拨上好稻米四千石,从武库提取百炼钢刀五百柄。”

“另,选派工巧曹中精通水利营造的熟练工匠二十人,携带水车、陂塘、曲辕犁等全套图纸模型,随船一同前往徐州!”

桓邻愣住了。

“主公,这……粮械已是厚重,为何还要派工匠?此乃我交州工巧根基啊!”

士燮微微一笑,又道。

“此正为‘巩固联系’之良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徐州若只得分润粮械,不过解一时之渴,其感念我恩,或有时尽。”

“若我助其兴修水利,提高产粮,恢复生机,则徐州上下,无论官民,皆能长久感念我交州之德,亲眼见证我工巧之利。”

“此举,既解其燃眉之急,亦为我交州工巧之术北传中原,打开一扇门户。”

“其长远之利,远非数千石粮米可比!”

他看向糜忠,语气沉凝。

“你回去禀告玄德公与子仲先生,就说我士燮预祝玄德公旗开得胜,保住徐州这一方净土。”

“这些粮械、工匠,是我交州的一份心意。望两地今后,能常来常往,互为奥援。”

糜忠听得目定口呆,随即热泪盈眶,再次扑倒在地,重重磕头。

“府君高义!恩同再造!小人……小人代我家主人,代徐州百姓,谢过府君天恩。”

桓邻在一旁,看着士燮从容决断、深谋远虑,心中的担忧渐渐散去。

主公的眼光,总是看得比他更远。

“属下……遵命!”

桓邻深深一揖,再无异议,立刻转身出去安排。

……

徐州,郯城。

时值深秋,寒风已然刮起,卷动着城头残破的“刘”字旗和“陶”字旗。

州牧府邸内,气氛压抑。

刘备端坐主位,面色疲惫。

他身侧,关羽微阖着丹凤眼,一手抚着长髯,另一只手却紧按在佩剑之上。

张飞更是如坐针毯,黝黑的脸上虬髯贲张。

阶下,糜竺、孙乾、简雍等文臣谋士,亦是面色凝重。

看着手中那几乎要见底的粮秣簿册和残缺的兵械清单,相顾无言。

“……城中存粮,即便再行削减配给,最多也只能支撑半月。”

“箭矢不足万支,刀枪破损严重,急需更换者十之三四……曹军虽暂退三十里休整,然探马来报,其后续粮队已至,不日恐将再攻!”

闻言,张飞猛地一拍案几,霍然起身,声如闷雷。

“大哥!如此枯守待毙,不如让俺老张再带一队精骑,今夜就去劫他曹营粮道。”

“纵是粉身碎骨,也好过在此活活饿死憋死!”

“三弟!休得鲁莽!”

关羽猛然睁眼,厉声喝止。

“曹营经上次夜袭,岂无防备?你去,正中其下怀!”

“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

张飞环眼圆瞪,后面的话却噎在喉中,又一屁股坐下,震得案几上的杯盏乱跳。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韩教官的专属小迷糊 八零寡嫂诱他成瘾后,前夫回来了 男女互换术 四合院:后院正房我要了 八零年代:说不出口的爱 被困禁地?弟子替我统御诸天 三国:让你救关羽,没让你灭孙权 山海传说仙界起源 砍柴少年仙缘录 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