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规划(1 / 1)

书信带着士燮的详细规划,迅速送往各郡。

数日后,回信陆续抵达。

最先回信的是担任合浦太守的二弟士壹。

士壹性格沉稳,与士燮感情甚笃。

他在信中详细汇报了合浦郡的情况。

合浦濒海,渔盐之利稍丰,但农耕相对落后,俚汉杂处,矛盾时有发生。

他已初步遴选了几处近溪坡地,准备仿效交趾试制水车,然郡中熟练工匠奇缺,尤其缺乏懂得总体设计之人。

恳请兄长派遣一二得力工匠前来指导。

同时,合浦郡内以朱、黄两家为首的本地豪强,对推广新法似乎颇有微词,暗中掣肘。

恐需时日疏导或压制。

接着是九真太守士?的回信。

士?在信中除了再次感谢兄长对疫情的大力援助,提及疫情已基本平息,正恢复秩序,也大倒苦水。

九真郡俚人势力强大,许多峒主对官府政令阳奉阴违。

他强力推行新农具,却遭到部分峒主抵制,言称“祖宗之法不可变”,甚至发生了官府发放的新式铁犁被偷偷毁坏的事件。

他手下郡兵数量有限,难以有效威慑遍布山林的各峒,推行进度缓慢。

希望兄长能给予更多支持,无论是技术还是……必要的武力后盾。

最后是日南太守士武的信使兼程赶到。

日南郡是交州最南端的边郡,气候炎热,瘴疠更甚,汉民稀少,多是俚僚部落。

士武在信中坦言,在此地推行汉法本就艰难,郡府权威大多不出城池十里。

水车等物,恐怕难有用武之地。

但他发现当地部落种植一种名为“雒越稻”的作物,极耐湿热,只是产量极低。

他建议兄长或许可派精通农事之人前来。

看看能否改良此稻种,或许是一条更适合日南的出路。

同时,他也提到,南边林邑国近来似乎有些不安分。

时有小股人马越境劫掠,边防压力不小。

看着弟弟们的回信,士燮的心情喜忧参半。

喜的是兄弟们并未安于现状,都在努力经营,并且意识到了技术的重要性。

忧的是各郡情况复杂,阻力远超预期。

地方豪强、传统峒主、落后的观念、恶劣的自然环境,都是横亘在发展道路上的巨石。

“看来,光是书信往来和图纸还不够。”

士燮对桓邻道。

“必须派人去,带着技术,带着诚意,也带着必要的权威,去帮他们打开局面。”

他略一沉吟,开始部署。

“合浦那边,壹弟缺工匠,就从陈老栓的徒弟里选两个最好的,再派一名精通水利测算的文吏,带上全套工具和图样,即刻出发前往合浦。”

“告诉壹弟,对朱、黄等豪强,可先示之以利,邀其共同参与水利兴建,共享其成。”

“若仍冥顽不灵,就……灭了吧!”

“九真情况复杂,?弟年轻气盛,恐难以柔克刚。”

“让凌操从他的亲卫中挑选一队精悍士卒,要军纪严明、能打硬仗的,由一名稳重果决的军侯带领,随我派出的工匠队伍一同前往九真。”

“他们的任务不是征剿,而是护卫工匠、展示军威,必要时协助?弟弹压个别桀骜不驯、故意破坏新政的峒主。”

“但要切记,不可滥杀,以震慑为主。”

“我们要的是地,是粮,是人,而不是一片焦土。”

“至于日南……”

士燮的目光落在了一旁正在整理农具图样的溪娘身上。

“武弟所言有理,因地制宜方为上策。改良稻种,非通晓农事、心思细腻且善于与俚人打交道者不可。溪娘。”

溪娘闻声抬头,略显惊讶:“府君老爷?”

“你自随我等兴建水车、试种新稻以来,表现出的聪慧,我都看在眼里。”

“你通俚汉之情,熟知农事,更难得的是有一份为民之心。”

“如今日南郡情况不好,此事关乎边民温饱乃至边防稳固,我想派你带队前往,你可愿意?”

溪娘愣住了,下意识地看向旁边的赵竹眼,赵师傅眼中也满是鼓励。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狂跳的心。

“府君老爷信重,溪娘……溪娘万死不辞!”

“只是……只是日南路远瘴深,奴婢年轻识浅,恐……恐有负所托。”

“无妨。”

士燮温和道,“我会让赵师傅挑两名手艺好的篾匠木匠随你同去,协助制作农具。另派一队可靠郡兵护卫你等安全。”

“你只需将交趾选种、育秧、肥田之法带去,与当地农人、尤其是俚人老农共同摸索,观察那‘雒越稻’习性,尝试改进。”

“不必强求速成,细心记录,定期派人回报即可。此事若能成,功在千秋。”

闻言,溪娘不再尤豫。

她屈膝行了一个大礼,“溪娘领命!定竭尽所能,不负府君之托!”

很快,三支分别前往合浦、九真、日南的队伍准备就绪,相继出发。

士燮亲自将溪娘一行人送至城外。

看着那个穿着利落吏服的少女,骑在马上,逐渐消失在通往南方的驿道尽头,他心中不禁也生出几分感慨。

……

此后数月,交州七郡之间的联系变得空前紧密。

信使往来穿梭,汇报着各郡的进展。

士燮坐镇交趾,不断接收信息,调配资源。

合浦在得到工匠支持后,第一架水车很快立起。

朱、黄两家见有利可图,态度开始转变,甚至主动提供人力物力。

九真那边,在精锐郡兵的威慑和士?的软硬兼施下,几个带头闹事的峒主被惩治,水车和铁犁的推广终于得以顺利进行。

日南则传来消息,溪娘等人已安全抵达。

正与当地俚人部落接触,开始观察记录“雒越稻”的生长情况。

……

不久,日南郡的信士燮使抵达交趾太守府。

展开幼弟士武的书信,通篇读下来,士燮紧锁的眉宇渐渐舒展。

末了,甚至轻轻叩了下案几,赞了一声。

“好!”

桓邻忙问:“主公,可是日南有好消息?”

“岂止是好消息!”

士燮将书信递过,语气中带着难得的轻快。

“溪娘这孩子,在日南立了大功。她竟说动了当地一位极有威望的俚人老祭司,取其珍藏的另一种秆硬穗大的‘山神稻’与‘雒越稻’进行混种试育!如今第一批秧苗已下田,长势竟出乎意料地健壮!”

“武弟信中言,若此稻成,日南粮产或可倍增!”

“更难得的是,她借此与数个以往敌视官府的俚人峒寨搭起了线,那些俚人见她真心为农事奔波,又敬那老祭司,态度软化了不少。”

桓邻细看书信,亦是面露惊喜。

“溪娘竟有如此能耐?不仅通农事,更善调和俚汉之情!主公当初派她前往,真是慧眼识珠!”

“雏凤清于老凤声啊。”

士燮欣慰地叹道。

“她比我们更懂这片土地,也更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长生:我的捕妖船无限升级 东晋:附身先祖,从武王伐纣开始 从灵笼开始的诸天之旅 我家侧妃是专宠 误闯天家!暴君恋爱脑?那没事了 美综:开无双的刺客 武道修仙从龙虎山到火影世界证道 和病娇共感后,姐姐再弄我一次 四合院之开局带两妹 宝可梦侦探事件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