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得这副模样,习惯了就好…砍一个和砍一百个没甚分别。”
李头刀箕坐在家门口的石阶上,胡须耸动地嘬着烟杆,眼光瞟来,似是不经意的碰见儿子下差归家。
可哪里抽烟不好,就差等在延庆坊巷口了。
李砍咧了咧嘴,勉强笑笑算做回应。
他可不是因为行刑处斩,砍了人头所以心情受了影响。
纯粹是在脑海中搜刮了一路,那劳什子玉简真的就只是新出现了若干儒家经学篇章,并且已经补全了《尔雅》、《孝经》、《大学》等等。
可莫说是法宝神功、灵丹妙药,又或是能帮助自己提升武夫或刽子手命境的法子,半个铜钱俗物也不曾见到。
就这些读书人常识性的书籍内容,还要靠自己斩首行刑来获取,上辈子李砍也看过不少网文,心道没有比这还“毒”的金手指。
“秋决第一天都会多排点活计,那些敬钱你先自个儿收着,家里吃喝还用不上,想着给你娘买点啥就成。”
李砍望着李头刀撑住膝盖缓缓站起,眨了眨眼,满脸的天真无邪。
这才想起,前几日听李头刀提过一嘴,每次行刑完毕,会照当日处斩囚犯的数量,自有人递上与红差的分润银子。
“爹,完活没人给我送银钱,我急着回来,兴许人家没来得及。”
“嗬,来不及,那血馒头蘸得利不利索?还能忘了红差的敬钱,闹笑呢!跟老子走。”
李头刀大着嗓门,作势便要领李砍去寻人不痛快,身上已然隐隐散发出一股子寒气。
“哎,不忙不忙,我都闻见娘已经做好饭了,吃完再说,明儿是廿二,还有案子要过,到时再看吧。”
李砍笑嘻嘻的扯住老头子,他这副不甚在意的模样在李头刀看来,只当这孩子还是往日的软弱性子,是因为怕事才拦着自己。
“成!就你小子的胃口,等着看刑部那俩铜镚够不够吃喝,老子怕是还要十来年才死,闭眼前可没有银两给你!”
李头刀愤愤的扭身进了院子,腿脚虽跛,但摇摆着速度却不慢。
“老头子你慢点,我想再问问断头刀的关窍,还别说,人的脖子同那猴子的脖颈骨节,真是一般无二……”
“……您说的可有谱?我若是摸到命境门坎,就能刀斩不见血?”
李砍早摸清了老头子的脾气,打着哈哈的跟在后头不住问着,时不时听李头刀粗吼着应两嗓。
一阵秋风扫过,李家小院外残留的动静,仿佛也顺着风扑簌簌的走了。
…………
秋决第二日,一共六个死囚,分了五批处斩。
这大概类似法院宣判最终结果,若是同案犯人便一起宣布所犯事由,然后行刑,不同的案子则会依次分开。
如昨日,作为今年秋决的第一天,则是安排了两桩大案作为开场。
老百姓看热闹大抵也是图个新鲜,昨儿乌乌泱泱的人潮聚在菜市口,今日虽还有不少,但场面明显缩了两圈。
李砍按部就班的干着自己的差事,这回他有意观察那伙拾血馒头的人,他们干完活,会把筐子都交给人群边角处一个穿长衫的中年人。
六个囚犯皆处斩完毕后,李砍稍待了片刻并未急着走,想看看张罗人去蘸血馒头的会不会来寻他。
结果人家真个没打算守规矩,被一群老妇老汉拥围着急急走了,甚至都未向他这边看一眼。
倒是一个斜披着棕黄布袍,长发油腻,盘成一骨碌一骨碌古怪发辫的比丘,待人群如潮水退去后浮出。
浓郁的,甚至隐隐盖过菜市口血腥气的甜腻味道弥散开来。
僧人定定的立在原地,嘴角扯向耳根,冲李砍欢喜的合十行礼。
他的笑容更腻,就象身上的香气一样,令人发呕。
“呵呵,牛鬼蛇神真不老少。”
李砍神色玩味的点点头,抬手握拳,拳心向上竖起中指,还了一礼,回身便大步离开。
留下摸不着头脑的比丘错愕的张了张嘴,手上一时忙乱,不知该如何比划。
…………
“…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院里铺着竹席,李砍卧在席上两眼眯缝晒着太阳,口中喃喃的念着玉简里儒家《孝经》的内容。
手边还散落了几本大离读书人惯常必读的孝经、尔雅、尚书等书册,与识中玉简的内容做对照。
乌发垂鬓单衣短褂,袒胸露腹肌的卧在那里,倒是潇洒恣放。
不仅是大离一朝,自前朝起,死刑便讲究每月有“十直日”,也作“十斋日”不得行刑。
本月还有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为十直日,所以才干了两天活,李砍便歇了起来,而九月又是“断屠月”,下个月又是一天班都不用上。
再加之正月、五月断屠,还有二十四节气,天子寿诞和朝廷重要活动的日子不得处斩犯人。
刽子手这一门行当千不成万不好,休沐时长首屈一指。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正经的儒家孝道还是讲究谨守自身德行,让他人从心底里叹服遵奉,德在前孝在后,后世渐渐就变了味,而这大离的更甚,纯粹是皮由唉啊。”
“一味颂扬无条件的妻从夫、子从父、臣从君,所谓纯孝便是至圣之道…嘿…更象是宗教造神牧民的手段,与其说是儒家,倒该称儒教才是。”
李砍起身摸了块甜瓜库库吃着,好歹自己也算带着“金手指”穿越,哪怕再没用,多少给个面子读一读,琢磨琢磨。
再加之他虽然靠着华夏的基础教育,对儒家经典的文章句子耳熟能详,但要说都认真通读过,那是绝没有的,别说《孝经》,连《论语》都不曾看全。
李砍甚至怀疑,玉简上的文章经义,很有可能跟自己前世的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