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开了快五个小时。
罗雁行从来没在车上待这么久,手机电都玩没了,还躺着睡了会儿。
王磊十分羡慕罗雁行不晕车。
他其实也不怎么晕,按照他说的,只要正常坐车,他就算坐十个小时也不会有晕车的反应。
但就是不能玩手机。
所以他基本都在听歌,然后一路看着窗外的景色。
这辆车从平坦的高速转到蜿蜒的省道,最后完全是在看不到尽头的盘山公路上绕行。
窗外的景色也从城市的轮廓,变成了连绵的群山,最后被那漫山遍野、闪着银光的梯田所取代。
王磊忽然说道:“变天了,是要下雨了吗?”
他这句话把闭目养神的罗雁行也给叫醒了,往外看了看,外面的天气果然变了,之前是晴空万里,现在似乎撞进了一片白茫茫的浓雾里。
司机不得不立刻减速,打开双闪。
“这边天气就是这样,说变就变。”司机见怪不怪地说了一句。
副驾驶的本地姐姐也回头解释:“我们这里五月份就这样,马上要到雨季了,天气变得快。”
“恩。”
罗雁行点点头,没说话,只是看着窗外被浓雾温柔复盖的群山和梯田。
很多地方其实不怎么看四季,因为一年四季对有些地区来说没有太大的变化,温度常年稳定在二十左右。
这种地方,讲究的就是旱季雨季。
旱季多阳光,雨季多雨。
而这里,应该是要下雨了?
好在目的地已经不远。
他们早已过了元阳县的新县城,正朝着老县城新街镇的方向,也是梯田景区的腹地驶去。
元阳梯田,从来就不是一块田。
当车子冲出团雾,眼前壑然开朗的瞬间,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网络上那些来过的人,总爱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此刻应该是傍晚,山间的雾气让时间感变得模糊。
夕阳在厚重的云层后挣扎,将无与伦比的光芒化作一场盛大的天光,从云缝中如利剑般刺下。
就在这变幻的天光下,他看到了……
达利园效应!
嗯,丁达尔效应,那些光束我穿到蓄着水,还没种水稻下去的梯田上,让这些梯田变成了成千上万,反射夕阳光的人间镜子。
现在车开在山腰,视线所及之处,梯田依着山势的每一个起伏,层层叠叠、无穷无尽地蔓延开去。
罗雁行在贵州看到过梯田,朗歌崖寨住在高山上,他们开垦的田地也是梯田。
但规模完全没办法和这里相比。
罗雁行几乎是本能地,紧紧抓住了怀里的相机。
任何一个心里对摄影有期待的人,看到这一幅画面都会忍不住吧?这样的光线下,让梯田变得拥有魔力。
是面对摄影师,勾魂夺魄的魔力。
王磊反应更快,更急,他火急火燎的喊道:“司机师傅,司机师傅!停一落车!我下去拍两张照!”
“不能太久啊。”
司机也理解,他常跑这一段路,送过很多摄影师,什么样子的人都有。王磊这样甚至还算有礼貌的。
车一停,罗雁行也跟着下了车。
他抬起手准备拍的时候,发现王磊还在用手机搜东西,一边搜还一边问罗雁行:“罗雁行,你知道拍夕阳的参数吗?”
“???”
罗雁行一头雾水,拍夕阳还要什么参数?
看罗雁行也一脸懵,王磊解释道:“哎呀!光圈、快门、iso啊!没有这个怎么拍,拍出来肯定不好看。”
“……”
“网上说这种大逆光场景要用小光圈,还得加减光镜!可我没带减光镜啊!点测光还是矩阵测光?要不要开hdr?”
“……”
看他絮絮叨叨,又墨迹的样子,罗雁行总能想到考试途中,在抽屉里面疯狂翻书找答案的差生。
罗雁行脑袋都听蒙了。
微单为什么贵?
还不就是因为方便快捷。
罗雁行不管他了,把相机调了一下,把模式改成a档,也就是光圈优先,然后把光圈调到f11。
ok了,开拍!
光圈优先就是把刚才王磊说的什么iso,快门,这些都变成自动模式,自己只需要掌控光圈多少。
拍人就大光圈,拍景就小光圈。
罗雁行也没有刻意的去找角度,就下意识的把那片达尔优光放进了取景框里面,然后按下快门。
先拍了两张,找出来看看效果。
说实话,罗雁行从来没有研究过参数,也不觉得参数调好了,会对拍出来的景色有什么影响。
而且,用一个固定的iso去拍摄,那万一网上别人拍的光线和现在你看到的不同呢?
用a档拍过以后,罗雁行觉得画面有点不对。
自动测光,系统可能觉得眼前的夕阳比较亮,拍下来的景色就有点模糊了……这就有点考验技术了。
罗雁行没有去翻书,也没有动系统自动设置的iso。。
再拍,画面瞬间对了
天空和梯田的细节都没有丢,远处的山峦也看得清楚,而且,夕阳的金色在减曝光后更加浓郁了。
至于黑暗处丢失的细节。
那不还有后期吗?
罗雁行虽然不太懂后期,不太懂调色,但有点暗的地方拉一下亮度还是会的。
用相机去拍照得记住一点,画面黑是有办法修复的,而过曝无法修复。
这叫相机的宽容度。
另一边,王磊终于设置好了他心目中完美的参数,嘴里还念叨着:“光圈f8,快门……嗯,没错!”
然后才郑重其事地开始取景。
几分钟后,司机按了按喇叭催促,两人意犹未尽地回到车上。
车刚重新发动,王磊就迫不及待地转过身,兴致勃勃地问罗雁行:“拍得怎么样?快给我看看!”
他现在很想同样的一幅场景,自己和罗雁行拍得怎么样?
从之前的聊天就能发现,罗雁行其实对很多东西都是不懂的。
正好,他也觉得自己半懂不懂。
那就都算是新手。
但他可是严格按照网上搜来的“夕阳风光参数”设置的。而罗雁行好象不信那些东西,属于实践派。
在这种情况下,谁拍的照片更好呢?
他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