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昌是个小城市,小城市就意味着老楼房很多,就是那种没有电梯的楼房……这就苦了骑手们了。
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别在这样的西南小城市跑外卖。
爬坡上坎,上楼下楼。
罗雁行还真没吹嘘,一路顺着这条石板路往上走,走到山顶的时候汗都没出几滴,呼吸都没怎么乱。
如果不是下雨,需要打着伞走,他应该会更轻松。
在上山的途中,其实就可以看到远处的那些苗族建筑了,和平常看到的村庄很不一样,一层层堆砌在山上,像错开排列着的鳞片。
鳞次栉比,可能就是专门形容苗寨的。
还没到住人的地方,在石板路上就已经有人打着伞等侯了,都是一些穿着苗族服饰的姑娘……或者说大姐?
罗雁行还听到有乐器的声音。
随着越走越近,乐器的响声明显起来。
抬头望去,寨门处站着一排老人,手里拿着些他叫不出名字的乐器,多是木头或竹子所制,不是常见的乐器,吹奏出的调子和他听惯了的旋律全不相同。
不好说好不好听,但气氛到了。
在这陌生音乐的陪伴下,罗雁行走到了那几位等侯的苗家姐妹面前。
她们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虽然不是短视频里那些青春靓丽的女孩,都是罗雁行得喊大姐的人,但她们的笑容也是热情真挚的。
“欢迎你到我们朗歌苗寨来做客!”
“欢迎你嘞!”
这时,另一位已端着一个小小的粗陶碗走上前来,碗里是清亮的米酒。
她双手捧上,笑容里带暖意:
“远道而来的客人,请喝一碗我们自家的拦门酒。喝了这碗酒,就是一家人,吉祥如意跟着你走。”
“谢谢。”
罗雁行拿着酒,先是尝了一口,然后一口气喝下去。
他可能没什么赚钱的能力,但在喝酒这件事上,这么多年他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手……只是很少和别人喝酒而已。
对他来说,不是朋友,喝酒都没意思。
“好酒量!”
最开始出声说话的大姐笑着赞叹了一句,眼神里也多了几分认可。
来他们苗寨的人虽然少,但每周也有十几个。她从来就没见到过谁喝酒有眼前这个年轻人这么干脆的。
一碗酒,虽然是米酒,但一口干完也不简单。
旁边几个人也发出善意的笑声,气氛一下子活络起来,其中有个年轻点的,还提醒罗雁行道:“后面还有两碗酒呢?你行吗?”
“免费吗?”罗雁行问。
“哈哈,免费,都是自家酿的米酒,不值钱,你能选择来我们苗寨旅游就是缘分,和你要什么钱啊?放心好了。”
说实话,罗雁行不太相信她说的。
真有这么好的景点吗?
过了她们,后面又是拦路的两道酒,罗雁行没多推辞,接过递到面前的粗陶碗,依旧是仰头一饮而尽。
三碗温润的米酒下肚,腹中暖意融融,身体也彻底放松下来。
喝完了这三道酒,音乐的声音停了下来。
演奏音乐的老人笑着对他点头示意,有人还竖起了大拇指,显然罗雁行爽朗的喝酒让他们很喜欢,至少有了点好感。
再回头一看。
之前敬酒的大姐们,也纷纷回到了躲雨的地方,做针线活的做针线活,刷手机的刷手机。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梦。
还真没有额外收费。
不,罗雁行到这个地方来,还没有看到有什么收费的地方,就连门票也没看到,直接顺着路就能走进来。
这场欢迎仪式,一切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开始,又自然而然地结束了。
罗雁行定了定神,继续往前。
现在就算是正式的进入了这个苗寨了,先不急着找周昊的心上人,罗雁行准备先自己在这里旅游一番。
反正周昊的旅行愿望也带着游览朗歌崖寨这个条件。
这个寨子里面的所有路都是石头铺出来的,好象是鹅卵石或者其他什么平滑的石头混合在一起,用的是水泥还是什么的。
这些路现在被雨水冲得发亮,但这么多东西混在地里,怎么在这上面走路也不用担心滑倒。
走在这路上,还是挺有感觉的。
再说这些建筑,之前在爬山的时候看到,就觉得很漂亮,很美了。有一种罗雁行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异域风情。
现在走近了看,这种异域风情越发浓厚。
吊脚楼依着山势,层层叠叠地向上蔓延,黑色的瓦顶错落有致,和他们那边农村的房子完全不同,美得好象处处都是风景。
他手里的相机几乎没停过,对着湿漉漉的石板路、爬满藤蔓的墙角、以及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接连按下了好几次快门。
继续沿着这条路往里面走,能看到有老人坐在家门口制作芦笙,抽着烟杆,也有妇女在窗边低头刺绣。
罗雁行看到有人刺绣,抬头一看。
“凯里朗歌风情小屋”
是家卖纪念品的店?
罗雁行在门口顿了顿,抬脚迈过那道不算高的木门坎。
店里比外面看着要宽敞些,四面墙上挂满了各式绣片、蜡染布和闪闪发亮的银饰,空气里浮着淡淡樟木的气味。
坐在门口刺绣的阿姨没放下手里的东西,只是抬头看了罗雁行一眼,露出个温和的笑,说道:“随便看看,都是自己做的。”
“恩。”
这个房间都是工艺品,什么花鸟鱼虫,苗寨少女,应有尽有。
罗雁行指着一个牡丹的刺绣,问道:“这样的花,你们需要绣多久?”
“牡丹啊,快的话十来天吧,这算是简单的,那些鸟儿麻烦一点,有些需要绣一个多月,有些花样老的,是我阿妈那一辈传下来的。”
她还指着那些绣着漂亮女孩的。
“这些是我女儿绣的,她在念大学,经常绣一些这样的作品寄回来。”
看着这些刺绣,罗雁行尤豫了一下,掏钱把这一朵牡丹买了下来,自己老妈以前很喜欢养花,应该也会喜欢这样的刺绣。
买完了,罗雁行问道:
“大姐,跟你打听个人,寨子里有没有一个叫池明倩的?大概……二十五六岁,听说是十年前回来的。”